APP下载

按摩配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报道

2016-01-29王刚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椎穴毫针劳宫



按摩配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报道

王刚

(辽宁省辽阳市王刚按摩理疗院,111000)

腰扭伤又称急性腰肌筋膜扭伤,俗称“闪腰岔气”,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单侧扭伤较多。20余年来笔者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600例,男501例,女99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2岁,其中20岁以下18例,20~40岁399例,40岁以上183例;病程最长7 d,最短1 d。其中学生52例,机关干部89例,教师82例,体力劳动者377例。各例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治疗方法

针刺治疗:取穴:水沟、大椎、手三里、后溪透劳宫。针刺方法:水沟穴用28号1寸毫针,针尖向上斜刺0.5寸左右,行捻转泻法;大椎穴用28号2.5寸毫针,针尖向下平刺1.5~2寸,行提插捻转泻法;手三里用28号2寸毫针平刺1~1.5寸,行提插捻转泻法;后溪穴用28号1.5寸毫针直刺1~1.2寸透劳宫穴,行捻转泻法。

循经取穴治疗法:患者取坐位,病在督脉者取水沟穴或大椎穴;病在膀胱经者取手三里穴;病在督脉及膀胱经者取后溪透劳宫穴,每隔5 min行针一次,留针30 min,并嘱患者活动腰部。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腰痛消失,腰部活动正常,压痛及牵涉扩散消失。显效:腰痛基本消失,活动功能基本恢复,局部压痛明显减轻,劳累后略有痛感或晨起有僵痛。有效:经多次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但仍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者为有效。无效:症状及体征缓解不明显。

结果:治愈535例,约占89.2%;显效42例,占7%;有效15例,占2.5%;无效8例,约占1.3%;总有效率98.7%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38岁。1998年6月中旬不慎扭伤腰部,当时疼痛明显,贴了一张止痛膏,疼痛有所缓解,但第2 d早晨起床后,疼痛难忍不能活动,由家属扶入我院就诊,检查右侧腰肌痉挛,第3、4腰椎棘突右旁开2寸有明显压痛,诊断为急性腰扭伤。用上述方法治疗3次痊愈。

讨论

急性腰扭伤是因腰部肌肉肌膜在松弛状态或高度紧张时,突然遭受间接暴力所致而引起腰部肌肉损伤,使督脉和膀胱经受损,气机不通,或筋膜韧带扭闪、骨节错缝等,“不通则痛”,按摩的原则是疏经通络、活血散瘀、消炎止痛、解痉止痛。以通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为主,故于疼痛部位及膀胱经走行路线施以按摩手法,并于诸穴点按以疏通局部经气。斜扳法则是主要针对错位的微小关节及筋膜,使其恢复正常的位置,而调整其不通之经气。急性腰扭伤均为实证,“实则泻之”因此针刺均为泻法。且人中和大椎穴为督脉之经穴。手三里治疗急性腰扭伤原理,阳明经乃多气多血,急性腰扭伤是为气血瘀阻,针刺手三里有鼓荡经气,活血行瘀镇痛作用,此穴是治疗腰扭伤的特效穴。多年来笔者运用此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得心应手,取得良好的疗效。在针刺诸穴时用捻转泻法,可产生较强的针感,这样即有利于经脉的疏通,更提高了患者的疗效,在此时令患者进行腰部活动,可使疼痛立即缓解。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经临床实践证明,此疗法省时省力、疗效好,一般治疗1~2次,多则3~5次即或痊愈。

(收稿日期2015-04-22)

猜你喜欢

大椎穴毫针劳宫
大椎穴贴敷配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刮大椎穴可辅助退烧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劳宫穴的妙用
掌中珍宝
——劳宫穴
人人手上都有一个“解压阀”
劳宫穴断心火
咳白痰,搓搓大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