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2016-01-29魏永莉
魏永莉
(辽宁沈阳市铁西区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1)
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魏永莉
(辽宁沈阳市铁西区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1)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选择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n=40)和常规组(n=40),循证护理组患儿给予循证护理,常规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循证护理组患儿护理后体温恢复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憋喘缓解时间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短,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组患儿护理后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患儿心功能,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可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护理中推广运用。
循证护理;小儿肺炎;心力衰竭
小儿肺炎是小儿中常见病及多发病,也是导致小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小儿肺炎主要因病原体感染、过敏反应等相关因素致病。由于小儿体质较弱,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心力衰竭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患儿预后较差,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1]。此次研究中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改善患儿预后。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选择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小儿肺炎诊断均采取X线胸片、血常规等相关检测参照《儿科常见病诊断与治疗》中关于小儿肺炎的相关诊断标准,心力衰竭诊断参照《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关于心力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其他严重合并症;排除存在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患儿;所有患儿家属自愿配合研究。将患儿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n=40)和常规组(n=40),循证护理组患儿男女比为23∶17;年龄6个月~7岁,平均年龄(3.5±2.2)岁;病程2~15 d,平均病程(7.3±4.2)d。常规组患儿男女比为24∶16;年龄6个月~8岁,平均年龄(3.7±2.3)岁;病程3~15 d,平均病程(7.5±4.3)d。与循证护理组对比,常规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在研究中进行比对分析。
1.2方法: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卧床治疗、吸氧治疗、利尿治疗、强心治疗、抗感染治疗等相关常规治疗。常规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给予患儿提供安静的治疗环境,保持患儿呼吸道畅通,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等。
循证护理组患儿给予循证护理:①建立循证护理小组:科室护士长需组织相关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并及时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循证护理相关知识培训,促进护理人员提高对循证护理的认识,保证护理小组成员了解并掌握循证护理的相关方法、特点等,培训结束后,及时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②提出循证护理问题:护理小组需结合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实际护理过程中的常见护理问题提出循证护理问题,提出问题前,需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交流,及时根据患儿实际需求状况,结合实际护理经验,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循证护理问题[2]。③寻找循证护理支持:护理小组需在循证问题提出后,及时查询资料,并结合相关护理经验,制定循证护理措施。④实施循证护理:护理人员需根据循证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护理过程中可根据患儿实际状况将护理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和改善:严密观测患儿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及时为患儿调整体位,及时清理患儿呼吸道;及时辅助患儿排痰,给予患儿雾化吸入护理;及时检测患儿不良反应状况,并可根据患儿实际状况,给予患儿玩具、讲故事等,及时分散患儿注意力,减少患儿治疗痛苦;加强对患儿病房护理,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并且定期空气消毒、光线柔和,为患儿创造优质的治疗环境;根据患儿实际状况,为患儿制定针对性饮食计划,以清淡、易消化、少盐,同时注意营养搭配合理;及时向患儿家属讲解相关小儿肺炎及心肌衰竭的知识,促进患儿家属在生活中积极避免患儿接触相关危险因素,促进患儿家属积极配合治疗等[3]。
1.3观察指标:护理结束后,对比循证护理组和常规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憋喘缓解时间。对比两组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状况。
1.4统计学方法:上述循证护理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儿护理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循证护理组患儿护理后体温恢复时间为(2.8±0.9)d,与常规组(4.3±0.8)d相比明显较短,t=7.878,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循证护理组患儿护理后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5.4±1.1)d,与常规组(7.2±1.1)d相比明显较短,t=7.318,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循证护理组患儿护理后憋喘缓解时间为(3.1±0.8)d,与常规组(4.3±0.8)d相比明显较短,t=6.708,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儿护理后心功能状况对比:循证护理组患儿护理后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5.9±4.2)%,与常规组(41.1±3.9)%相比明显较高,t=5.297,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小儿肺炎临床发病率较高,临床可根据患儿疾病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其中细菌性肺炎发病率最高。小儿肺炎患儿常出现发热、烦躁、拒食、呕吐、精神萎靡等一般症状,部分患儿出现咳嗽,并伴随咽喉痰鸣音、呼吸困难及相关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诸多症状,心力衰竭是小儿肺炎严重并发症,极易导致患儿死亡[4]。
此次研究中给予患儿循证护理,研究结果显示,循证护理组患儿相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说明采取循证护理后能有效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提高患儿治疗效果。且循证护理组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常规组,说明循证护理能改善患儿心功能状况。循证护理是以科学护理内容为基础,结合实际护理经验及患者实际护理需求,制定科学、合理、安全的护理方案,以对患者进行护理的一种护理方法[5-6]。其是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护理方法。在循证护理过程中,循证护理护理小组根据以科学护理内容为基础,参考诸多临床资料,有效提高了护理内容有效性、安全性、科学性。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会根据患儿实际需求状况及临床护理经验为患儿调整护理内容,有效提高了护理过程的个性化和实用性;循证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对实际护理问题的总结,实际更改护理方案,有效促进了护理质量提升,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改善[7]。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患儿心功能,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推广运用价值。
[1]陈兰,张丽英,钱海燕,等.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3):622-623.
[2]张红梅.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7(4):860-862.
[3]周婧.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5(7):112-114.
[4]张灵敏.循证护理改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31):523-524.
[5]齐卫敏.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3):115-116.
[6]刘俊巧.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临床应用循证护理的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4):63-64.
[7]李雪娟,黄丽葵,欧辉,等.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循证护理的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2):453-454.
R473.72
B
1671-8194(2016)31-02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