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控镇痛泵对手外伤患者炎性及疼痛应激的影响观察

2016-01-29胡小泊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铁岭112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2期
关键词:手外伤

胡小泊(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自控镇痛泵对手外伤患者炎性及疼痛应激的影响观察

胡小泊
(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摘要】目的 观察及分析自控镇痛泵对手外伤患者炎性及疼痛应激的影响程度。方法 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手外伤患者根据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哌替啶肌内注射镇痛组)25例和观察组(自控镇痛泵组)2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炎性及疼痛应激相关血清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炎性及疼痛应激相关血清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组的血清相关指标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自控镇痛泵对手外伤患者炎性及疼痛应激的影响更为积极,对于改善患者术后的不适感及炎性反应均发挥着积极的临床作用。

【关键词】自控镇痛泵;手外伤;炎性应激;疼痛应激

手外伤在临床并不少见,患者多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患者围术期的炎性及疼痛应激反应较为突出,而这些指标对于患者的不良影响也极为突出,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重视对上述方面的控制[1]。本文中我们即就自控镇痛泵对手外伤患者炎性及疼痛应激的影响进行观察研究,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手外伤患者根据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哌替啶肌内注射镇痛组)25例和观察组(自控镇痛泵组)25例。对照组的25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38.3±7.8)岁,其中左手12例,右手13例;手术种类:断指再植11例,皮瓣修复术9例,其他5例。观察组的25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8.5±7.6)岁,其中左手11例,右手14例;手术种类:断指再植12例,皮瓣修复术9例,其他4例。两组手外伤患者的性别、年龄、左右手构成及手术种类构成比较,P均>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中同种手术患者的手术方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以哌替啶肌内注射的方式进行镇痛,每次以50 mg的剂量进行肌内注射,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应用。观察组则以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以奈福泮、舒芬太尼和昂丹司琼加入生理盐水加入镇痛泵中进行镇痛。两组患者的其他治疗方式无显著性差异,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炎性及疼痛应激相关血清指标进行比较,炎性应激指标为IL-6及CRP,疼痛应激指标则为SP,其均以ELISA法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检验软件为SPSS16.0,数据检验方法为t检验(计量资料)和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术前对照组的血清IL-6、CRP及SP水平分别为(10.45±1.56)pg/mL、(7.50±1.15)mg/L及(8.98±1.43)μg/mL,观察组的血清IL-6、CRP及SP水平分别为(10.51±1.53)pg/mL、(7.52±1.14)mg/L及(8.96±1.39)μg/mL。

术后12 h对照组的血清IL-6、CRP及SP水平分别为(15.84± 1.79)pg/mL、(14.42±1.68)mg/L及(7.23±1.22)μg/mL,观察组的血清IL-6、CRP及SP水平分别为(12.55±1.64)pg/mL、(11.38± 1.34)mg/L及(4.65±0.75)μg/mL。

术后48 h对照组的血清IL-6、CRP及SP水平分别为(18.98± 2.24)pg/mL、(16.76±2.10)mg/L及(7.31±1.25)μg/mL,观察组的血清IL-6、CRP及SP水平分别为(15.46±1.74)pg/mL、(13.21± 1.56)mg/L及(4.26±0.65)μg/mL。

术前两组患者的炎性及疼痛应激相关血清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组的血清相关指标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3 讨 论

手外伤在临床的发生率较高,对于手术外的手术治疗围术期相关重视点较多,其中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疼痛应激及炎性应激均是影响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且随着临床对患者术后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对于疼痛应激的控制需求进一步提升[2-3]。而术后炎性应激的控制也是与疼痛及炎性反应有关的重要指标[4-7]。临床中用于疼痛应激及炎性应激控制的方式较多,其中镇痛即是常见的干预方式。本文中我们即就自控镇痛泵对手外伤患者炎性及疼痛应激的影响进行观察,并与肌内注射镇痛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自控镇痛泵干预的患者其血清IL-6、CRP及SP等炎性及疼痛应激指标均得到更大幅度的控制,从而肯定了自控镇痛泵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自控镇痛泵对手外伤患者炎性及疼痛应激的影响更为积极,对于改善患者术后的不适感及炎性反应均发挥着积极的临床作用。

参考文献

[1] 安丰妹,王德明.自控镇痛泵在手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1):34-36.

[2] 聂泉.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断指再植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J].吉林医学,2013,34(17):3343-3344.

[3] 李练喜,董师武.肌间沟法连续臂丛自控镇痛和连续静脉自控镇痛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4):2664-2665.

[4] 李鑫,刘祯庆,钱丹.丙帕他莫复合布托啡诺用于断指再植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2,32(6):398-399.

[5] 蔡秋瑾,朱爱军.右美托咪定用于断指再植术对患者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5):1041-1043.

[6] 胡柳生,王薇,曾慧憬,等.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7):1092-1093.

[7] 刘冰,王猛.右美托咪定联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断指再植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6,33(1):30.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2-0080-01

猜你喜欢

手外伤
全程精心护理措施在手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体会
无痛病房建立对减轻骨科手外伤患者疼痛的临床应用研究
手外伤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教育
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综合康复训练后自我康复训练对手外伤功能恢复的影响
120例手外伤术后患者夜间疼痛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
健康管理对促进断指再植患者出院后康复的作用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手外伤患者治疗及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断指再植失败因素分析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