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康复训练后自我康复训练对手外伤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7-03-20李任飞

医学信息 2016年38期
关键词:手外伤

李任飞

摘要:目的 观察除常规综合康复训练后自我康复训练对手外伤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2例患者分为训练组及非训练组。训练组日间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在回归病房后,针对各个患者病情,因人而异制定自我康复训练计划。非训练组则只在日间接受综合康复治疗。观察2个月后,采用手总主动活动度(TAM)和(VAS)对关节活动范围及关节疼痛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1个月后训练组VAS及TAM均较非训练组好转明显(P<0.05)。结论 病房作业训练对手外伤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手外伤;病房作业治疗;手功能

手外伤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1]。手外伤的康复更加强调主动参与、持之以恒、全面康复。然而,部分患者主动性较差,过度依赖治疗师手法,将手法治疗视为康复治疗的唯一途径,忽略了主动锻炼和持续锻炼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康复治疗的效果。2015年1月~2月,天津市工伤康复中心康复外科针对如上问题,拟定一套自我康复训练方法,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月,在天津市职工医院康复外科住院的手外伤术后患者12例作为研究对象,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44.75岁;入选标准为手外伤史,手部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病、手指肌腱损伤术后、血管或神经损伤术后等,且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①伤口愈合良好,无皮损、无破溃及红肿;②骨折内固定稳定、肌腱吻合良好、无其他风险因素;③排除截指、断指再植病例;④各项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良好。

1.2方法

1.2.1手外傷 12例患者,日间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在回归病房后,因人而异制定自我康复训练计划。对纳入条件的12例患者,由康复护士进行监督观察,根据是否能够按照自我作业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分为训练组和非训练组。凡每日能够按照自我康复训练计划进行训练者列入训练组,不能或很少完成者列入非训练组。训练组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41.6岁;手部骨折术后1例,创伤性关节病2例,手指肌腱损伤术后1例,烧伤后遗症2例。非训练组6例,其中男6例,女0例;平均年龄47.8岁;手部骨折术后2例,创伤性关节病2例,手指肌腱损伤术后1例,烧伤后遗症1例。

1.2.2自我康复训练计划 ①心理康复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功能锻炼对手外伤治疗与康复的重要性,使之树立正确康复信念,积极参与康复训练。②温热水疗:45°C恒温,水位没过所以瘢痕为准,30 min,3次/d。③各受累关节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嘱患者不超过痛点,每个关节5组,每组30个,3次/d。④作业训练: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兴趣爱好,进行不同作业训练安排,如初期捡拾豆子训练对指对捏,握矿泉水瓶扩虎口,毛刷擦刷促进感觉恢复;后期可以进行手工训练:十字绣、贴钻画、剪纸作业训练等。40min~1 h,2次/d。⑥ADL及社会适应能力训练:鼓励患者积极利用患手从事安全范围内的日常活动。⑦支具或压力衣的佩戴。以上各项训练均在日间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回归病房后继续进行。

1.3评定指标 以患手全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对患者关节角度进行评定。全主动活动度=(远指、近指及掌指关节主动屈曲幅度总和)-(远指、近指及掌指关节的主动伸展幅度总和)[2]。以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要求患者用0~10这11个数字表示自身疼痛程度。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3]。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经1个月的治疗及观察,训练组的TAM数值较非训练组明显升高,而NRS评分则较非训练组明显较低,结果见表1~表3。

由表1可以看出,训练组与非训练组拇指、食指、中指、环指和小指的疗效配对变量差值的t检验,P值均<0.05,但训练组P值则<0.01,更具统计学意义。

由表2可以看出,以每7 d为1周期,观察当日治疗后及次日晨起的NRS数值,训练组与非训练组的疗效配对变量差值的t检验,P值<0.05,具统计学意义。

由表3可以看出,以1个月为1周期,观察当日治疗后及次日晨起的NRS数值,训练组与非训练组的疗效配对变量差值的t检验,P值<0.01,具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康复是一项主动、自觉的活动,是医患双方的活动过程。表1体现的是能够坚持病房自我康复训练任务的患者在该治疗周期所取得的关节角度进展较不能完成训练的患者更大,手功能得以综合提升。

Salter在实验室和临床方面所做的深入研究提供证明,在各种病理条件下,运动对组织愈合是有益的。正如表2和表3数据所示,训练组的疼痛较非训练组的疼痛均有明显缓解。能够坚持病房训练任务的患者,次日晨起累及关节的僵硬疼痛现象较不能完成的患者明显减轻。有观点认为:当施力超过一端较长的时间,组织会延展,造成永久变形。这与组织的黏度有关,因而是有时间依赖性的。低强度负荷,一般在弹性范围内,且长期施用,会增加结缔组织的变形,并允许的胶原组织键结逐步重新排列,并重新分配水到周围组织。这就要求医患双方均要重视并利用除日间常规康复治疗之外的那一段很长的回归病房时间,通过如上训练计划巩固维持训练效果,否则次日反弹足以抵消前日的治疗效果,导致功能恢复减慢甚至停滞。

目前,各种因素影响下,部分患者的康复理念陈旧,度依赖治疗师手法,忽略了主动锻炼和持续锻炼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手功能的恢复。自我康复训练使患者接基本达到患者24 h持续康复的效果,对手外伤功能恢复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帅浪,冯珍.手外伤术后的综合康复治疗[J] .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2):73-75.

[2]黄锦文,梁国辉.手外科康复治疗技术[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20.

[3]陆廷仁.骨科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38.

编辑/金昊天

猜你喜欢

手外伤
无痛病房建立对减轻骨科手外伤患者疼痛的临床应用研究
手外伤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教育
健康管理对促进断指再植患者出院后康复的作用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手外伤患者治疗及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