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6-01-29娟罗楠袁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6期
关键词:护理

王 娟罗 楠袁 琛

(1 山东省青岛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山东 青岛 266042;2 山东省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健康查体中心,山东 青岛 266033)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 娟1罗 楠2袁 琛1

(1 山东省青岛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山东 青岛 266042;2 山东省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健康查体中心,山东 青岛 266033)

【摘要】目的 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此研究中的6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期间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患者的例数均为30例,分别选择常规护理以及优化急诊护理,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经过治疗以及护理后,比对两组球囊扩张用时、抢救用时、整体住院用时、再次采用PCI率以及复发率,经过相关统计学软件计算后可知P<0.05,差异显著性逐渐加强,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在手术前需要采用优化急诊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并将急诊流程进行优化。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冠状动脉介入术;护理

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临床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1]。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应及时进行治疗,与此同时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对其采用优化急诊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治疗时间。此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探究,现将整体效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此研究中的6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期间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患者的例数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中的男性以及女性比例为19∶11,患者年龄最大者为81岁,患者年龄最小者为45岁,平均年龄通过计算后为(62.4±10.5)岁;观察组患者中的男性以及女性比例为21∶9,患者年龄最大者为80岁,患者年龄最小者为47岁,平均年龄通过计算后为(60.8±11.1)岁。所有患者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胸痛症状,且血清肌钙蛋白呈现上升趋势。采用相关统计学软件对两组一般资料予以比对,差异显著性并不存在,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可比性逐渐加强。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同时将常规护理应用到对照组中,其主要护理内容包含:对急诊患者进行接诊之后,告知患者进行绝对卧床休息,并予以患者心电监护,同时患者还应采取吸氧协助患者创建静脉通道,随后对患者抽血检验,根据常规流程进行诊治。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到观察组患者中,护理内容如下:

1.2.1 完善接诊流程:对于存在胸痛的患者而言,想要提升其诊断准确率,其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接诊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分诊,并将患者转送至抢救室,随即开启绿色通道,并和值班医师获取联系,对全导心电图进行相应的记录,并立即上报主治医师,随后予以会诊。

1.2.2 提升抢救技术:抢救护理小组成员均为经验较为丰富以及具备纯熟技术水平的护师,通过抢救护师在患者的颈外静脉位置处以及左上肢创建静脉通道,选择留置套管针进行创建,在静脉抽血以及抢救的过程中进行给药,并在手术前进行良好准备[2]。与此同时,还应协助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对其心肌酶、病毒四项、凝血所用时间、肌钙蛋白等相关内容进行检查,从而对配血标本予以检测。并按照医师的医嘱为主,患者应口服阿莫西林以及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剂量均为300 mg,并选择低分子肝素4100 IU在患者的腹壁位置进行注射,协助患者进行备皮,随后进行碘过敏试验。同时对患者予以吸氧,每分钟为5 L。对其心肌缺氧进行缓解,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予以监护。

1.2.3 完善急救流程:对于院前急救患者而言,应在抢救电话结束后的3 min内进行出车。急救车在出车之前需要和患者家属获取联系,指导患者家属如何进行初步救援,并保证患者的情绪处在稳定状态中[3]。当达到急救现场之后,应对其进行吸氧,并对其生命体征予以监测,创建静脉通道,按照医师的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安慰,予以其心理护理。此外和院方进行沟通,使得急诊工作人员进行接诊。

1.2.4 完善交流流程:医院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前准备工作时,应获取家属以及患者的同意以及知情权,并使其在手术单上签字[4]。随后对患者的病情予以评估,对其身体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将患者的检验报告、病历、氧气瓶以及监护仪进行携带,并对交接单进行填写,并进行防治,以免管道产生松脱,同时将相关管道予以固定。

1.3 观察指标[5]:观察两组患者球囊扩张用时、抢救用时、整体住院用时、再次采用PCI率以及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上述两组患者中所涉及到的相关软件均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以及分析,数据研究结果均通过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进行表示,而两组患者通过计算如P<0.05,表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间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通过治疗以及护理后,球囊扩张用时则为(82.4± 18.5)min,抢救用时为(40.1±5.6)min,整体住院用时为(10.3± 2.8)d,再次采用PCI率为10%(3/30),复发率为6.67(2/30);对照组患者通过治疗以及护理后,球囊扩张用时则为(126.8±36.7)min,抢救用时为(58.4±7.9)min,整体住院用时为(15.8±3.6)d,再次采用PCI率为20%(6/30),复发率为26.67(8/30),两组患者经过对比分析后可知,P<0.05,差异显著性逐渐加强,统计学意义产生。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较为常见的疾病,而此病的病情较为危急,同时病情发展过快,当患者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患者则会产生死亡现象。经过临床数据可证实,对于患有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在其发病之后的1小时猝死率大于60%[6]。由此能够看出,应及时对患者采取急救方法,从而对患者的心肌血供循环进行完善,以此来对其心肌缺氧进行有效的缓解,进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在对患者进行急诊的过程中,采用优化急诊护理,能够缩短急诊的用时,从而使得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并提升其生存率。而常规急诊,因为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无充分了解,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无良好的预见性,致使医护人员无良好的配合度,因此大大降低了急诊效果。而患者采用优化急诊之后能够提升分诊的准确率,同时让患者可以及时接受诊治,为患者获取了抢救时间。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手术前需要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升总体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秀芬.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9(6):13-15.

[2] 张立新,师树田,聂绍平,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7):666.

[3] 钟佳音,郭丽霞.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救观察与护理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40.

[4] 王静,颜琼,王霞,等.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术中并发电风暴的抢救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548-550.

[5] 吴芳.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诊冠脉介入中应用的监测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142-144.

[6] 郭立新.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前需求调查及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277-279.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6-0283-02

猜你喜欢

护理
护理札记
护理札记
护理札记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