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法并用治疗风寒型面瘫的临床观察

2016-01-29温晓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6期
关键词:总有效率综合治疗

温晓新 李 韵

(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针灸科,辽宁 抚顺 113006)



多法并用治疗风寒型面瘫的临床观察

温晓新 李 韵

(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针灸科,辽宁 抚顺 113006)

【摘要】目的 观察多法并用于治疗风寒型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风寒型面瘫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面瘫,应用针刺、刺血、艾灸、割治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60例仅采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88.33%、100%)明显优于对照组(75%、96.67%),治疗组痊愈患者的治疗次数远少于对照组,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显著,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法并用治疗风寒型面瘫方法病程短,治愈率高、缩短了治疗次数,疗效值得肯定。

【关键词】综合治疗;风寒型面瘫;治愈率;总有效率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变早期面神经充血水肿,不宜在患侧面部上做针刺治疗,如早期过早的刺激,或加用电针、按摩,使刺激量过大或过于频繁,只会使局部组织呈持续性充血状态,加重水肿神经炎变,不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笔者于2010年至2014年采用针灸多法并用治疗风寒型面瘫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组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12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5~70岁,年龄40岁以下者30例,41~60岁16例,60岁以上14例;病程1个月以内55例,1~3个月5例。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7~70岁,年龄40岁以下者27例,41~60岁25例,60岁以上8例;病程1个月以内53例,1~3个月7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有关面瘫的诊断依据:风寒型面瘫,面瘫兼见恶寒、流清鼻涕、咳嗽或咯痰色白,舌淡苔白,脉浮紧者,属风寒型面瘫。

1.3 排除标准[3]:①中枢性面瘫;②继发于其他疾病的周围性面瘫;③非风寒型周围性面瘫;④亨特氏综合征患者;⑤有糖皮质激素禁忌证。

1.4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分体质,分阶段的方法。应用巨刺法,老十针配合艾灸、刺血、割治疗法治疗,对照组使用分体质,不分阶段常规针刺手段。

1.4.1 治疗组分阶段治疗:根据患者发病阶段采取不同治疗手段。发展期(急性期):发病1~7 d,治疗组采用大椎放血。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9号注射针头在大椎穴快速散刺数次,然后在局部拔罐,可连续拔2~3罐,出血量20~50 mL;如果耳后疼痛者,可在耳背及耳尖静脉放血,每3天~1周1次。针刺采用巨刺法,以健侧面部穴位为主,头维、阳白、攒竹、迎香透内迎香、下关、颧髎、翳风、地仓、颊车透地仓、大迎透地仓、合谷穴。以上穴位除合谷均取健侧。合谷穴两侧交替使用。患者取坐位,年龄大的取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1.5~2.0寸的环球牌一次性针灸针,面部所有穴位均用提插泻法,留针30 min。1次/天。针刺后在患侧面部进行艾灸,以患侧面部感觉温暖舒适、局部潮红为度。1次/天。口腔黏膜割治。用手术刀片在患侧口腔黏膜齿颊线进行割治,以局部微微出血为度。隔日一次,割治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静止期(亚急性期):发病8~15 d,艾灸、割治及放血疗法均同发展期。针刺方法从健侧的巨刺法改为局部针刺。穴位:同发展期,患侧取穴。面部所有取穴均用浅刺、补法,合谷两侧交替使用。

恢复期:发病15 d以上,艾灸、割治及放血疗法同发展期。针刺方法改为每隔3 d,采用健侧→双侧→患侧→健侧的方式交替进行。即前3 d采用发展期的面部穴位治疗,第二个3天采用双侧穴位共同治疗,第三个3天,取患侧穴位治疗,依次反复进行。取健侧穴位时用泻法,取患侧穴位用补法。

对照组不分阶段治疗:针刺穴位同发展期。面部穴位患侧取穴,均采用平补平泻。合谷两侧交替使用。1次/天,留针30 min,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 d,再进入第二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

1.4.2 治疗组与对照组分体质治疗:若患者平素体质虚弱,多有少气、声低、懒言、自汗等证属气虚型的患者,应在开始治疗时加入金针王乐亭老先生的“老十针”作为整体治疗。老十针取穴: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双天枢、双足三里、双内关,共10穴。

治疗过程中,嘱患者多休息,勿劳累,以提高免疫力水平,有利于病情的恢复;调畅情志,避风寒,外出时戴口罩,秋冬季应带好围脖。由于眼睑闭合不全,为了避免感染,可用氯霉素眼药水点眼,每日2~3次,患病期间少用眼,多休息;保持口腔清洁,若食物残渣留于牙龋与面颊之间易于诱发感染,且不利于病情的恢复;饮食易清淡,忌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4]。

1.5 疗效标准[5]: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5]中的周围性面瘫疗效标准。痊愈:闭眼好,额纹及两侧鼻唇沟对称,鼓腮露齿无障碍;有效:额纹及鼻唇沟基本对称,闭眼及露齿轻微障碍;未愈:额纹及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闭眼及露齿严重障碍。

2 结 果

治疗组60例中痊愈53例,占88.33%,有效7例,占11.67%,总有效率达到100%;其中,病程在1周以内患者有效率达100%;20 d内痊愈15例,1个月内痊愈30例,2个月内痊愈8例。对照组60例中痊愈45例,占75%,有效13例,占21.67%,无效2例,占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治愈率与对照组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却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痊愈患者的治疗次数远少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且痊愈时间上,治疗组远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在中医观点上来看风寒型面瘫虽由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但究其根源还因素体脉络空虚而导致感受邪气而发病,故解决本虚标实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素问•离合真邪》云:“气血盛衰,左右倾移,以上治下,以左治右”。《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善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即针对气血的盛与衰采用以左治右或以右治左就可以调整两侧的阴阳失衡状态。那么针对本病患侧面部“本虚”而不能过早采取刺激的情况,从而采用《内经》“以左治右、以右治左”的巨刺法,不但解决了气血左右盛衰的问题,而且可以在急性期早期干预治疗,而且避免了因过早刺激局部而导致后遗症的发生。并且同时采用患侧面部艾灸,达到扶正祛邪的目。而且为了加强祛邪的功效还采用大椎、颊内、耳背放血的方法。祛除邪气,消除面神经充血和水肿状态,解除面神经的压力,以便加快面神经的恢复[6]。

病变中期病情已趋于稳定,可以在局部针刺治疗,但刺激量仍不宜过大,因患侧风寒虽有减退,但两侧阴阳仍然处于失衡状态,又因面部肌肉皮肤浅薄,神经血管分布表浅,邪侵的病位也表浅,为络脉受病。《灵枢 官针》篇曰:“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疾深针浅,病气不泻”说明针刺治病要注意深浅,务求中病即止,避免邪气深入,加重病情。所以患侧针刺时一定要注意深浅,不可深,并且要使用补法[1]。

病至恢复期,面神经的水肿、充血已减轻,瘫痪的面部组织需要激发经气,而健侧的面部经气则相对的显示比患侧旺盛,所以采用泻健侧,补患侧的针刺方法平衡两侧气血阴阳。再持续配合艾灸、刺血疗法提高面神经的兴奋性,从而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7]。

由于人体免疫功能和自身修复功能的提高也有助于本病的恢复。所以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笔者采用老十针可以有效地缓解乏力、少气等症状,有助于提升机体免疫力以及避免因针刺后造成的“耗气”现象。因老十针中,上、中、下三脘,足三里,天枢等都与阳明经胃与大肠相关,六腑为阳,故对于阳气的提升有很好的疗效。内关穴在脏腑别通理论中与胃相通,故也可以进一步增加胃肠的动力,使免疫功能提高从而达到加速本病恢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9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 陈一岳.实用临床药物手册[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424-429.

[4] 叶金甜.针药结合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D].湖北: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 陈贵廷,杨思澎.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795-795.

[7] 王辉.中医分期多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60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14(4):304.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6-0226-02

猜你喜欢

总有效率综合治疗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
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分析
带状疱疹后遗痛23例临床分析
带状疱疹后遗痛23例临床分析
综合疗法治疗井下煤矿工人功能性消化不良47例临床观察
65颗牙隐裂的临床疗效分析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治疗的128例效果观察
社区康复对婴幼儿精神发育迟缓的疗效及父母情绪的影响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价值研究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