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压治疗预防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2016-01-29王春霞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4期
关键词:气压患肢下肢

马 荣 王春霞

(山东省诸城中医医院,262200)



气压治疗预防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马荣王春霞

(山东省诸城中医医院,262200)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患者越来越多,骨折发生率也随之增高。深静脉血栓是伤后卧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当血栓形成后,血栓远侧静脉回流受阻,使小静脉毛细血管静脉淤血缺氧,渗透性增加,压力升高,如不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导致下肢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而致残,甚至发生致命的肺栓塞,值得临床重视。

一般资料

骨科手术患者60例(排除患者病史中有下肢静脉血栓、脉管炎、皮肤病或其他下肢血管疾病者)。男37例,女23例,年龄45~75岁,平均60岁,其中髋关节置换术13例,股骨内固定术17例,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25例,骨盆骨折术后5例;伴有高血压19例。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方法

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及一般护理,开展健康教育,讲解长期卧床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使其主动配合进行肢体活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助气压治疗。

1.气压治疗仪。通过人体四肢肌肉组织施加周围变化的压力,促进患肢静脉血流和淋巴液的回流,改善微循环,消除肿胀,以达到治疗及预防静脉回流障碍的作用,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①气压治疗的适应证:肢体创伤后水肿;淋巴回流障碍性水肿;截肢后残端肿胀;对长期卧床或手术被动体位者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禁忌证: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心律不齐;深部血栓性静脉炎;肺水肿;急性静脉血栓;不稳定型高血压;安装有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②气压治疗的注意事项:治疗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治疗应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患肢应无感觉障碍;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肢肤色变化并询问患者感觉;治疗过程中保持管道通畅。③气压治疗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气压治疗仪其脉动气流通过气管进入紧束在肢体治疗部位上气囊的气室,气囊随着压力的上升对肢体部分进行按压,刺激深部肌肉、血管和淋巴管,使静脉血管尽量排空,加速血液回流或流向周围毛细血管,骤然减压时使静脉血迅速自动充盈,从而显著地增大血流速度,降低了血液瘀滞,减少了血栓的形成。

2.一般治疗。①饮食及生活指导:给予低脂饮食,以减少血液黏稠度;低盐饮食,改善血管的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高热量、高纤维饮食,补充机体所需能量,亦可防止大便干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增加腹压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多食新鲜蔬菜、瓜果及黑木耳等降低血液黏稠的食物,讲解饮食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告知患者戒烟,避免尼古丁引起静脉血管收缩,血液减少,血管内膜变化而引起胆固醇沉积[1];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减少胸腔压力,促进血液回流;注意患肢保暖,低温可导致患肢血管收缩,血流减缓,有诱发及加重血栓形成的危险,亦不可过热,以免在缺血状态下增加耗氧量。②预防褥疮:骨折术后患者有时活动不方便需长期卧床,容易形成褥疮,指导患者多翻身,患肢要经常变化体位,活动膝及踝关节易压部位,必要时可用滑石粉按摩[2]。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注意观察患者下肢有无水肿、疼痛、肢端皮肤颜色等循环障碍现象,如有发现立即通知医生处理[3]。④并发症的护理:出血是下肢静脉血栓最常见并发症,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局部有无出血、渗血及全身出血倾向、采血或静脉注射后按压5 min;肺栓塞是下肢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护理时若发现患者有咳嗽、胸痛、胸闷、口唇紫绀、咳痰带血等应引起高度重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3.药物治疗。①祛聚药物:阿司匹林、丹参注射液、脉络宁;②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是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首选药物;右旋糖酐:削弱血小板的活动,降低黏稠度;华法林:妊娠妇女禁用;③溶栓治疗:尿激酶:主要针对凝血酶,对发病在3~5 d内的新鲜静脉血栓效果好;巴曲酶:主要针对纤维蛋白,对陈旧性静脉血栓效果好。

4.功能锻炼。术后双下肢抬高20°~30°,24 h后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不能下床者主动屈伸下肢做屈、背伸、内翻、外翻运动,足踝的环转运动,由跟腱起自上而下做挤捏运动。

结果

使用气压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静脉血栓。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的静脉血栓、下肢疼痛、水肿,5例患者出现低烧现象。

讨论

早在19世纪中期,著名病理学家魏尔啸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致病因素:静脉瘀滞、血管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一般认为术后肢体主动活动有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可防止血栓形成,但因患者伤后或术后早期都伴有疼痛且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身体体力及语言沟通等多种因素影响患者对主动活动的依从性,所以常规护理并不能预防静脉血栓内的血液淤积[4]。

气压治疗利用间歇充气加压压迫肌肉组织收缩,发挥肌肉泵对静脉血液的回流作用,同时减轻瓣膜和静脉壁所受的压力,因而能显著促进静脉血液循环形成脉动流,达到抗血栓形成的目的,同时气压治疗可增进淋巴循环和静脉循环,促进组织渗出液、致炎性产物吸收,减少炎性产物对外周感受器的刺激,从而使疼痛减轻,此疗法还可通过反复地膨胀和收缩作用,明显改变血液循环,提高皮肤表面温度,达到扩张、活化血管的效果,有效防止肌肉萎缩。与人工手法按摩相比,气压治疗力度均匀,患者感觉更加舒适,临床观察发现气压疗法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而且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此疗法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柳秧珍.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82-83.

[2]刘羽.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J].临床医学,2009,(5):69-70.

[3]杨洪娟,刘秋香.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J].东南国防医药,2011,13(4):339-341.

[4]李进.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4):521-522.

(收稿日期2015-07-20)

猜你喜欢

气压患肢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看不见的气压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