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晞星运用地黄饮子治验三则

2016-01-29赵剑锋孟动玲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4期
关键词:饮子巴戟天石菖蒲

赵剑锋 孟动玲

1.山西省中医院,太原 030012 2.山西中医学院



王晞星运用地黄饮子治验三则

赵剑锋1孟动玲2

1.山西省中医院,太原 030012 2.山西中医学院

【关键词】王晞星;地黄饮子;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失眠;重症肌无力

王晞星,山西省中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四批、第五批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三十余年,擅长中医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地黄饮子是王老师临床中常用的方剂,现将其典型病案3则分享如下。

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患者,男,53岁。因“双手颤抖10余年,加重半年”就诊,平素有吸烟、饮酒嗜好,每日饮酒量半斤以上。症见:双手不自主颤抖,食欲差,睡眠一般,大便干,后背怕冷,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处方:熟地黄20 g,山萸肉15 g,石斛15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石菖蒲15 g,远志15 g,茯苓15 g,肉苁蓉15 g,肉桂6 g,制附子6 g,巴戟天10 g,白芍30 g,钩藤30 g,僵蚕20 g,全蝎6 g,地龙15 g,服药7剂。二诊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继续上方巩固治疗,三诊时患者双手颤抖基本控制,精神好转,食欲可,二便调,诸症状缓解。

按语: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原因尚不清楚,多数观点认为维生素B族耗竭与乙醇毒性本身都可诱发神经变性[1]。长期大量饮酒不仅可以损害人体肝脏,也可以损害人体的中枢和周围神经,常出现肢体的麻痹和震颤,西医治疗以营养神经为主,效果一般。中医认为本病为长期饮酒过度,损伤脾胃,致使脾胃运化功能减弱,肝胆疏泄失常,身体新陈代谢功能减退,日久出现肝肾阴虚,阴阳两虚的状态,治疗予滋阴柔肝熄风、平衡阴阳,地黄饮子为其首选,临床中加用一些虫类药可以加强熄风止痉的效果,而大剂量的白芍、钩藤也可以起到营养神经的作用。同时,大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黄饮子有改善和兴奋中枢神经作用,因此本案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顽固性失眠

患者,男,76岁。因“失眠30年、加重1年伴有双手抖动”就诊。症见:失眠、每日不足2 h,每日夜间需在地上不停地活动,活动累了勉强入睡十多分钟,继续活动,再休息,如此反复,睡眠总共不足2 h,十分痛苦,便秘,3~4 d一行,面色发暗,双手、身体不自觉抖动,背部怕冷,舌淡苔薄黄、有裂纹,脉弦。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尚可。先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1周,未见明显改善,因身体抖动、抽动,在当地医院治疗,未见任何异常,考虑神经性因素所致。再次就诊,中医辨证为阴阳两虚,予地黄饮子合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处方:熟地黄30 g,生地黄30 g,山萸肉15 g,石斛15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石菖蒲15 g,远志15 g,夜交藤60 g,茯苓15 g,肉苁蓉15 g,肉桂6 g,制附子6 g,巴戟天10 g,白芍30 g,钩藤30 g,麻子仁30 g,莱菔子30 g,柏子仁30 g,当归20 g,僵蚕20 g,地龙15 g,7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二诊治疗1周后睡眠稍改善,大便通畅,身体怕冷减轻,自觉精神好转,舌淡苔薄白、有裂纹,脉沉细,继续服上方7剂,三诊时患者精神好转,睡眠改善入睡6 h,每次可以睡2 h,早晨仍不想起床,患者多年的便秘好转,身体抖动也好转。

按语: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是指经常不易入睡,或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或睡而不酣时易惊醒,甚或彻夜不眠,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社会功能或生活质量。属于中医“不寐”“目不瞑”“不得卧”等范畴,《灵枢·寒热病》云:“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类证治裁·不寐》谓:“阳气自静而之动,则寤;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寐;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2]。营卫不调,阴阳失衡是失眠的一个重要病机。

本案患者失眠三十余年,夜不能寐,夜间在地上不停地走动,走累了才能入睡片刻,患者几乎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根据日久阴不潜阳,阴损及阳,阴阳两虚,阴阳颠倒,王老师辨证为阴阳两虚,阴不潜阳,阴虚风动,治以地黄饮子合天王补心丹,重用生地黄、熟地黄,同用可以养阴活血、增水行舟、润肠通便,同时在养阴药中加少量附子、肉苁蓉、巴戟天,可起到阴中求阳、阴阳双补的效果,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才能达到阴阳之平衡,使人体处于和谐的状态,就能维持正常的睡眠和觉醒,彻底治愈失眠。

重症肌无力

患者,男,10岁。因“四肢软弱无力,行走困难1年”就诊。患者平素体质好,为学校体育队成员,1年前在体育训练中,双腿绑5 kg沙袋跑步,一周后出现双下肢软弱无力,颈部发软,头部歪曲不能正视前方,需家属搀扶方可行走,在多家医院诊治未见好转,经人介绍前来就诊。症见患者全身瘫软无力,不能独自坐立,颈部无力致脑袋耷拉需家属帮助才能勉强正视医生,言语欠利,纳食一般,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中医辨证为肾阴阳两虚,处以地黄饮子加减,处方:熟地黄20 g,山萸肉15 g,石斛15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石菖蒲15 g,远志15 g,茯苓15 g,肉苁蓉15 g,肉桂6 g,制附子6 g,巴戟天10 g,全蝎6 g,僵蚕18 g,地龙10 g,甘草6 g,30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1个月后来复诊,患者已经能自行走进诊室,坐立时不需要家属扶持,脑袋少有不自主地摆动,食欲也有增加,大便稀,每日1~2行,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处以补中益气汤合地黄饮子加减,处方:黄芪30 g,党参10 g,白术10 g,当归10 g,陈皮10 g,升麻6 g,柴胡10 g,熟地黄15 g,山萸肉20 g,石菖蒲15 g,远志15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全蝎6 g,僵蚕20 g,地龙15 g,甘草6 g,继续服药30剂。三诊,患者来诊时,行走明显有力,精神好转,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头部摇摆的现象也明显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有力,继续处以健脾补肾之剂,巩固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缓解,可以正常活动,生活基本自理,目前仍在继续调理和巩固。

按语:重症肌无力是西医学病名,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损伤,导致其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3]。中医无重症肌无力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睑废”“痿证”“虚损”等范畴。《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临证指南医案·痿》邹滋九按:“夫痿证之旨,不外乎肝肾肺胃四经之病……肾藏精,精血相生,精虚则不能灌溉诸末,血虚则不能营养筋骨。”脾为后天之本,主四肢百骸,肌力虽为脾气所主,但后天之脾气有赖先天之肾气温煦充养;反之,先天之精气也靠水谷精微的填充方能源源不绝。可见,脾肾相互影响,是重症肌无力发病的根本环节。故中医辨证多从脾肾两虚论治,早期以脾虚为主,疾病后期则多从补肾入手。

本病患者虽年纪很小,但病程日久,肾阴阳两虚,因此应当重用补肾之剂,运用地黄饮子正是恰到好处,治疗中不忘补脾,正所谓“治痿独取阳明”之意,长期坚持这一治疗原则,日久症状必能有所改善。

小结

地黄饮子,别名地黄饮,出自刘河间《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主治瘖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者。”瘖痱证乃因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所致,方用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四味共为君药;配伍附子、肉桂之辛热,以助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石斛、麦冬、五味子滋养肺肾,金水相生,壮水以济火,均为臣药;石菖蒲与远志、茯苓合用,是开窍化痰、交通心肾的常用组合,为佐药;姜、枣和中调药,功兼佐使。综观全方,标本兼顾,上下并调,而以治下治本为主。王老师临床常用本方治疗脑动脉硬化、脑萎缩、震颤麻痹、卒中后遗症、脊髓炎、脊髓损伤等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阴阳两虚、下元虚衰者,临床中多配合虫类药的使用,可以收到调和阴阳、熄风止痉、化痰开窍的作用,只要谨守病机,求其所属,运用得当,往往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冯昱,柳忠兰,王青.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附26例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19(3):173-174.

[2]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收稿日期2015-07-14)

猜你喜欢

饮子巴戟天石菖蒲
地黄饮子含药血清通过PPARγ/NF-κB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
广东省巴戟天DNA条形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肉苁蓉-巴戟天药对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
我向往石菖蒲 一样的人生
巴戟天及其炮制品对肾阳虚大鼠HPA轴功能的改善作用
石菖蒲挥发油SFE-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心悸喝茉莉石菖蒲茶
《清明上河图》中的医药图像
巴戟天寡糖胶囊和氟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宋代的保健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