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在涎腺肿物中的诊断研究

2016-01-29林艳慧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4期
关键词:涎腺肿物活动度

林艳慧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超声科,辽宁 朝阳 122000)

超声在涎腺肿物中的诊断研究

林艳慧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超声科,辽宁 朝阳 122000)

目的 探讨超声对于涎腺肿物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朝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97例涎腺肿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超声图像特点,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标准,评价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超声显示良性肿块多边界清,形态规则、活动度好,多无明显血流或可见少量血流;恶性肿块多为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包膜缺失、活动度差,可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检查准确率81.44%,误诊率18.56%。结论超声能够较为准确地鉴别涎腺肿物良恶性,诊断准确性较高,是涎腺肿物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超声;涎腺肿物;诊断

涎腺作为人体重要得消化腺,是外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涎腺肿块是口腔颌面部高发疾病之一,由于良恶性肿块在疾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特征表现,因此,对良恶性进行准确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涎腺肿块的超声图像特点以及诊断的准确性,旨在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涎腺肿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外科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诊治的97例涎腺肿块患者为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采取超声检查和CT检查,其中男性55例,女性42例,年龄最小者为18岁,最大年龄为73岁,平均年龄(52.07±5.04)岁。

选取病例标准:①手术前可明显触及涎腺肿块,术前超声、CT检查资料保存完整;②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涎腺肿瘤(良性和恶性);③排除合并肝肾异常、心功能异常、全身恶性病变等其他疾病者;④排除涎腺弥漫性病变者;⑤排除精神异常、妊娠期等特殊群体;⑥患者知情同意。

1.2检查方法:检查仪器为ACUSONX生产的3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患者取仰卧位,在颈后放置垫枕头,将头转向健侧,尽可能伸展患侧颈部,充分暴露受检区域后,涂抹偶合剂,调整探头频率至7.5~12.0 MHz,应用二维超声以直接接触法进行大涎腺初步检查,在确定肿块位置之后,用高频超声并加压探头对于肿块形态、大小、边界、包膜完整性、质地、活动度以及内部回声进行详细观和记录,最后再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肿块内部和周围的血流,并依据Martinoli C 血流分级标准[2]将血流信号分为4级(Ⅰ级为肿瘤内部和(或)周边未探及血流信号;Ⅱ级为肿瘤内部和(或)周边偶见少量彩色血流信号,或仅可见一根血管;Ⅲ级为肿瘤内部和(或)周边探及多点彩色血流信号,或可见结构完整的血管存在;Ⅳ级为肿块和(或)周边内见大量血流信号。

1.3观察指标:由2位副主任以上超声诊断医师用双盲法对所获取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并做出诊断,对有争议者采取科室讨论后在给予诊断处理,手术中留取病理产物进行术后病理检查,将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最终标准,分析超声检查的准确性。

2 结 果

超声检查显示良性肿块的图像特点为:边界较为清晰,形态较为规整,少数可呈分叶状,包膜完整,质地多均匀而适中,偶见内部出现囊性变,活动度较好,血流信号分级多为Ⅰ级或Ⅱ级血流。恶性肿块图像特点为:边界不整、形态不规则,包膜不完整或完全丢失,质地欠均匀且较硬,活动度差,血流信号分级多为Ⅲ级和Ⅳ级。病理检查显示本实验中共有76例为良性肿块,21例为恶性肿块。良性肿块为多形性腺瘤(40例)、囊腺淋巴瘤(26例)、嗜酸性腺瘤(6例)以及基底细胞腺瘤(4例);恶性肿块为黏液表皮样癌(9例)、多形性腺瘤恶变(6例)、淋巴上皮癌(4例)以及腺样囊腺癌(2例)。超声检查结果中共有79例患者与病例检查良恶性结果符合,诊断准确率为81.44%,其余有10例良性患者误诊为恶性,8例恶性患者误诊为良性,误诊率为18.56%。

3 讨 论

涎腺包括颌下腺、腮腺以及舌下腺共三大腺体,涎腺肿瘤对于外分泌腺功能具有严重负面影响,明确肿块良性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极为重要。超声作为临床无创性检查手段,对于浅表肿块诊断具有良好的效果。由于涎腺处于处于浅表位置,临床研究认为[3]高分辨率多普勒超声能够对涎腺肿块的良恶性进行较为准确的鉴别。本实验结果显示,良恶性涎腺肿块的彩色超声检查图像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通常良性肿块形状规则、完整性好、边界清活动度好且少见血流信号,而恶性肿瘤多边界模糊、活动度差、血流信号丰富,部分肿瘤可见浸润表现,通过分析超声图像特点对肿块的良恶性进行诊断的准确率在80%以上,充分表明超声检查能够为涎腺肿块良恶性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本实验中误诊率为18.56%,考虑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良性肿块出现局部恶变:虽然局部出现恶变,但是肿块整体形态、活动度未发生恶性改变,虽然为良恶混合存在肿块,但外在表现与良性肿块类似;②低度恶性肿瘤:低度恶性肿瘤出现膨胀性生长,其超声图像当性肿块表现相似,而且血流信号为星点状,容易误诊;③肿块微小和非急性期炎症团块,通过超声难以清除显示其特点,因此容易发生误诊。总而言之,超声检查能够较为准确地鉴别涎腺肿块的良恶性,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其应用价值将更加广阔,值得临床进行深入的研究。

[1]苟加梅,陈琴,周果,等.超声造影对涎腺肿块定性诊断的初步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3,22(2):141-144.

[2]郑天成,王文利,洪军.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涎腺肿块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0):103-105.

[3]黄洁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涎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369-371.

R445.1

B

1671-8194(2016)24-0102-01

猜你喜欢

涎腺肿物活动度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CT灌注成像在涎腺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涎腺干细胞在放射性口干症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干及涎腺功能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PLAG1在涎腺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