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验(十三)
———辨治肺痈、肠痈验案

2016-01-29李今庸

中医药通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车前草桃仁汤加

● 李今庸

经典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验(十三)
———辨治肺痈、肠痈验案

● 李今庸1,2*

《素问》 《灵枢》 《金匮要略》 肺痈 肠痈

1 肺痈案

案1 某某,女,54岁,住汉口,家庭妇女,肺痈患病已多年。1966年5月,母子不和,遂服敌敌畏欲自尽,被邻人发现送某大医院洗胃抢救后,来武昌就诊。咳嗽,微引胸中疼痛,唾脓液痰,气味腥臭,口中干燥,腹部胀大如鼓,小便黄,脉微数。病乃肺部痈脓,失于主气。治宜清肺解毒,排泻痈脓。拟苇茎汤合桔梗汤加味。药用:苇茎30g,薏苡仁10g,冬瓜仁15g,桔梗10g,甘草10g,鱼腥草15g,大贝母10g,桃仁(去皮尖炒打)10g。以水煎服,日2次。药服3剂则腹消咳减,又服6剂而病愈。

按 风热邪毒伤肺,血脉瘀滞,蓄结痈脓,则咳引胸中痛而唾腥臭脓液痰,且脉微数。邪毒伤于血脉,不在气分,故口中干燥而不饮水。肺为水之上源,水源不清,则小便为之变黄。肺主一身之气,蓄结痈脓,则失其主气之用,其所服之敌敌畏虽洗除,然被敌敌畏毒伤之气机难复,气机壅塞,故腹部胀大如鼓。此时如宽中利气以消腹胀,其药温燥之性必有害于蓄结痈脓之肺脏,遂本《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气膹郁,皆属于肺”之旨,仍拟苇茎汤合桔梗汤加味以治肺痈消腹胀,用苇茎为君,佐以鱼腥草、甘草清热解毒;薏苡仁、冬瓜仁、桃仁、桔梗化瘀排脓;大贝母化痰开郁结,共奏清热解毒、排脓开结之效。

案2 某某,男,35岁,住湖北省枣阳市某集镇,市民。1956年5月就诊。发病两月余,咳嗽,引胸中隐隐疼痛,频频唾出脓痰腥臭,甚则呕吐脓痰,口干不欲饮水,面目微肿,不能平卧,坐床头倚物布息,脉数。乃肺部蓄结痈脓。治宜清肺解毒,化瘀排脓。拟苇茎汤合桔梗汤加味。药用:苇茎30g,冬瓜仁10g,薏苡仁10g,鱼腥草30g,桔梗10g,甘草10g,川贝母6g,桃仁(去皮尖炒打)10g。以水煎服,日2次。第三天复诊,服药2剂,病稍减,改拟以毒攻毒法。处方:大蟾蜍,剖腹去内腔及头部,切成小条状,以白糖搅拌食之。随意食。初食蟾蜍3只,未感觉其腥,然已收效,待食第四、五只蟾蜍时,则感觉其腥臭之甚而难食,旋即停用,病愈。

按 风热邪毒伤肺,肺中血脉蓄结痈脓而发为肺痈,咳唾脓血腥臭,且引胸中痛。邪毒壅肺,肺失和降及主气之用,气机逆乱,故面目微肿、不得平卧而倚物布息。脉数而口干不欲饮者,乃热毒在血脉使然。治用苇茎汤合桔梗汤加味以清肺解毒、化瘀排脓,本已奏效,奈患者艰于服药,故改用民间验方糖拌蟾蜍食之以毒攻毒,《神农本草经》说:“蛤蟆,味辛寒,主邪气,破癥坚,血痈肿,阴创,服之不患热病”,《千金翼方·本草下·虫鱼部》说:“蛤蟆,味辛寒有毒……疗阴蚀、疽疠恶疮、犭折犬伤疮,能合玉石,一名蟾蜍”。是蟾蜍亦名蛤蟆,可治疮痈。

2 肠痈案

案3 某某,男,22岁,住湖北省咸宁县农村,农民。1967年8月就诊。发病2日,初起恶寒,右少腹近腹股沟部发热疼痛,按之则痛甚,右腿不能伸直,大便燥结。舌苔黄厚,脉数。某医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乃血气瘀滞,蓄结痈脓,发为“肠痈”之病。治宜清热通下,破血排脓。方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味。药用:大黄12g,丹皮10g,赤芍10g,冬瓜仁15g,芒硝(烊化,后下)10g,当归10g,桃仁(去皮尖炒打)10g。以水先煎六物,后加芒硝烊化,去滓,温服,日2次。第三日复诊,服上方2剂,大便脓血、患部疼痛转轻,且疼痛范围缩小。本应继服上方为治,但其冬瓜仁已缺,遂将冬瓜仁改为金银花15g、制没药10g。以水先煎7物,后加芒硝烊化,去滓,温服,日2次。隔2日复诊,患部疼痛又转甚,且其疼痛范围亦扩大,时值冬瓜仁已备,仍改回用第一次原方续服。以水先煎6物,后加芒硝烊化,去滓,温服,日2次。又服3剂愈。

按 《灵枢·痈疽》说:“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是营血凝泣,瘀积不行,血脉不通,则卫气郁而化热,腐败气血,化为痈脓。此病始恶寒,在右少腹近腹股沟部发热疼痛,按之则疼痛加剧,且右腿不能直伸,其为肠痈无疑。遂本《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所谓“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脉洪数者,脓已成,大黄牡丹汤主之”之旨,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味,以丹皮、桃仁、当归、赤芍破血化瘀;冬瓜仁化瘀排脓;大黄、芒硝清热通下,俾肠痈之脓血从大便以排出。故初服药即便出脓血而病情转轻,然因冬瓜仁之缺而改用清热解毒之金银花与化瘀止痛之没药,服之不仅未效,且病情趋重,幸冬瓜仁又备,遂仍用第一次原方治之,再服3剂而病愈。据此,则可见冬瓜仁在本方中重要地位,不可忽视。

案4 某某,男,70岁,住武汉市武昌区,某高等学校教工。1972年4月就诊。有吐血病史,形容消瘦,昨日突然发生恶寒,右少腹近腹股沟部疼痛,拒按,恶心欲吐,右腿不能直伸,脉浮数。乃血凝气滞,蓄结发痈,是则所谓“肠痈”也。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佐以排脓。拟用清理饮方。药用:金银花30g,玄参10g,地榆20g,麦门冬10g,当归15g,黄芩10g,薏苡仁10g,生甘草10g。以水煎服,日2次。服3剂而痈消病愈。

按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说:“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病者脉浮数而恶寒,右少腹疼痛不可按,是乃为肠痈之病。其血凝气滞,蓄结发肠痈,治之本宜下其结血以消痈,奈病者年高体弱,不耐攻下,故拟清肠饮之方,用金银花、生甘草、玄参解毒清热,地榆、当归凉血活血;麦门冬除烦止呕;黄芩清泄肠中之火以治痈疽疮疡;薏苡仁舒筋、排脓。共奏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功。病者热清毒解瘀除而肠痈自消。其方实为体弱而患肠痈之良剂。

中药典故

车前草

车前草是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种车前的全草,又名车轮菜、当道、地衣等,生长在山野、路旁、花圃、河边等地,春夏秋3季均可采挖。是饱人口福的野菜,更是一味利水渗湿类中药。著名的大禹治水故事据说还有车前草的功劳。

相传尧舜禹时期,江西雨水过多,而河流因泥沙淤阻,致使连年水灾,百姓的田地被淹,房屋被冲,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舜帝知情后,便急派禹和副手伯益前往治水。他们采取疏导法疏通赣江,工程进展很快,不长时间就修到了吉安一带。当年夏天,因久旱无雨,天气炎热,民工们很多出现了发热头昏,小便短赤等病状,大大影响了工程进展。

舜帝获悉情况后,立派医师前往工地救急,但却无济于事,这把禹和伯益他们急得在帐篷外来回踱步,坐立不安。忽然有一天,一位老大爷捧了一把草要见他们,禹把老大爷请入帐篷,询问何事。老大爷说:“草民是喂马的马夫。我观察到马群中有一些马匹能吃能饮,撒尿清澈明亮;有些马匹却不吃不喝,撒尿短赤而少,肯定生了病。而能吃能饮的那些马经常吃长在马车前面的这种草。我就扯了这种草喂那些生病的马,结果很快这些病马就好了。看到民工们病了这么多,出现的病状也差不多,不妨试试这种草。”禹和伯益听后十分高兴,于是命令手下民工都去采挖这种草熬水喝。说来也奇,不到两天时间,患病的民工一个个恢复了活力。因为这种草是马匹在马车前吃的草,禹和伯益便随口称之为“车前草”。

车前草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祛痰止咳等功效,临床上可广泛用于治疗淋证、水肿、泄泻、目赤肿痛、目暗昏花、痰热咳嗽、热毒痈肿以及尿潴留、肾炎、高血压、支气管炎等病症,尤其是鲜品捣烂外敷,对痈肿疮毒有很好的疗效。

李今庸,男,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资深教授。国家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原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首批特聘专家。本刊学术顾问。

1.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2.湖北中医药大学(430061)

猜你喜欢

车前草桃仁汤加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的体会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独特魅力
桃仁和酒
指甲花,车前草
车前草巧治痛风
桃仁高粱粥治好我的瘙痒症
土路上的车前草
土路上的车前草
嘴唇干裂用桃仁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