憬悟之后的释然
2016-01-28LOOK
LOOK
日本电影举凡涉及家庭题材,观者、评家很容易追溯至“电影之神”小津安二郎之作品风格。《海街日记》导演是枝裕和为新世纪以来日本电影在国际影坛最重要的代言人之一,人到中年的是枝,近年作品题材与早年拉开距离,开始频频转向家庭伦理事务。《海街日记》有很多“小津参数”──镰仓、火车、嫁女、家庭解构的危机、人世无常,就连大女儿香田幸亦颇有昭和女神原节子的风味。但深入影片的内核,我们会发现,是枝只是在切入视点方面最像小津。与小津一样,面对人世苦难烦恼,是枝采取了一种“应然”而非“实然”的态度,关节点是,此应然并非故意歌颂式的虚伪,而是对生活真相洞察、憬悟之后的释然。
影片的开场设计铺垫了一场可能到来的冲突与危机。抛妻弃女的父亲离世,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多年的三位女儿赶赴父亲的葬礼,葬礼结束后,大女儿幸突然提出收留父亲与第二任妻子生下的女儿小铃。这似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对香田一家而言,小铃本是父亲与外遇所生,不排挤不说反倒收留,到底如何作想?按照主流剧情片套路,之后的情节大概会是四位女儿共处一室后戏剧化地产生冲突与化解冲突的过程,不过是枝如果也按此套路行就那绝非是枝了。其实在影片开场段落结束的时候,有个非常具有表现力的镜头已经预示了一切。幸对小铃提出收留的想法,小铃听了后只是犹豫了一下后就同意了,同意之时,正好是火车车门关上的时刻,车门将三位女儿与小铃隔开,火车启动,双方举手欢笑告别。由视觉效果来看,表面上是不和谐的场景,实质却是双方默契的应对。
影片的核心段落,是枝放弃戏剧化冲突代之以铺排各人各事小细节的方法,各种细节与角色所历所感经过他老到高明的安排,呈现出映射、对称、互补、共生的复杂关系,而这一切都是在不断地扣连家庭传承与人世责任的题旨。从事护士工作的幸,不论容颜还是行为,都显得平正温和,但偏偏在个人情感方面出现了偏差,她的情人是有妇之夫。父亲此生最大的道德问题就是搞外遇,未曾想到自己也会如此,这是命运的安排?是父亲的基因在传承?幸之所以主动要求收留小铃,简单地说,是因为自己的童年被大人毁掉,她不想看到同样的事情再度发生在小铃身上。二女儿佳乃容颜靓丽,身材一流,这也造就了她活泼喜乐的性格,但也是在情感问题上屡屡出状况,身边男友不断,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意中人。直到有一天遇到公司新来的上司坂下,才似乎悟到真谛,不过两人的关系影片完全没有再铺排下去,点到为止。只是坂下的一句台词“自己不属于那里”点破机关,扣连了小铃的心事。小铃自幼以来最大的烦恼便是,“我应留在这里么?”所幸有同学风太安慰,原来风太家一直想要个女孩,未曾想到最后还是来了个男孩,所以他的照片很少。几位女性角色中,对照下来最安稳的却是三女儿佳乃。她其貌不扬的男友酷爱登山,为此断了六根脚趾,好友还在不断鼓励他,最终男友是断了念头,改以钓鱼取乐,佳乃始终陪伴左右,两人模仿钓鱼的姿势,动容可人。
所有的扣连关系中,最重要的扣连之物,也是将四位女儿紧紧维系在一起的还是小铃,幸在结尾时分一句台词道破真谛,“爸爸没脸见我们,所以只能由小铃一人承担。”这是是枝为幸收留小铃、小铃与三位姐姐关系所设计的一个最强力最真实最动人的理由与写照,这实在是非常高超老到的编剧技巧,非一般新手可为。
在各种扣连关系的烘托下,影片最重要的传承主题隐隐铺展开。对幸来说,工作中的职责是帮助病人平安走完最后一程(她后来被调至临终看护的工作),生活中的职责是将妹妹们抚养成人,守护外婆外公留下来的这座老房子,影片最激烈的冲突也与此有关──母亲意欲卖掉老房子,幸坚决反对。姐妹们每年都要做梅酒,这是外婆留下的习惯,家里还留有外婆十年前酿制的梅酒,梅酒做好,夏天就到了。梅酒是记忆。鱼糕咖喱对佳乃,亦是记忆,是外婆的味道。竹荚鱼南蛮烧,对小铃,则是父亲的味道。姐妹们留恋往返的海猫食堂亦复如是,店主二宫阿姨一直苦心经营这家店,因为,这是奶奶留下的遗物。
影片的结尾是二宫阿姨的葬礼,对应了开场父亲的葬礼。人世无常,恒定的大概唯有人之情感羁绊的涟漪、不舍的记忆、难分的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