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6-01-28张洁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摘要: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使得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是有效路径。一方面实践课程体系建设重在目标体系,即实践课程内容体系,培养途径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和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五个方面,另一方面,实践课程体系也难在推进和落实。
关键词: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实践课程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前身大多是师范专科学校,升本历史普遍在十多年时间。一方面,这类院校在教师教育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积累,为地方中小学教育,乃至各级各类地方人才培养方面都做出过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升本后为了尽快体现本科办学水平和质量,这类学校往往不可避免地盲目追求“学术性”,其结果是无论是办学质量还是学术水平、学术成果,师资力量等与老牌本科院校都难以相比。更严重的是不少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在这样的价值导向下,自身的办学定位越来越模糊,使得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需要,学生的就业能力越来越遭到社会的质疑,在工作中因专业水平和实力脱颖而出的人才越来越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4年初,国务院对全国地方本科高校提出转型发展要求:“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1]时至今日,转型发展已经从论证阶段进入如何实施的实质性阶段,这一要求需要地方本科高校从人才培养的发展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专业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充分论证,并综合推进。长期以来,实践课程体系在地方高校几乎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检查评估时可要可不要”的状态,与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联系,因此,即使人才培养方案上已经设置,却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对于地方本科高校而言,实践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既是能否落实转型发展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也是地方本科高校自身发展的重要动力。尤其是步其他省部级高校后尘开设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更显紧迫。
二、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重在建设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无论什么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首先要立足“应用性、职业性、师范性、综合性、本科性、地方性”六个基本特点,[2]以培养“思想品德优,专业基础实,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工作适应快”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3]制定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该体系包括目标体系,实践课程内容体系,培养途径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和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五个方面。
(一)实践课程体系的目标导向。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是基本的目标导向。社会需求为导向,就是为了体现应用性、职业性和师范性培养目标,使专业办学和人才培
养紧扣社会需要,也使地方高校能够放下“高不成,低不就”的“学术面孔”,走下自恃清高的学术神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强调的是实践课程体系的能力结构能够通过学生有效落实,成为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从而切实综合体现培养目标,避免以往人才培养方案中仅通过课程体系作为突出知识系统性纸上谈兵的倾向。
(二)实践课程内容。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的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围绕学生的能力结构进行设计并服务于学生能力结构的培养和提升。有关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应该包括哪些基本方面,近年来学者们都有许多不同的见解,也有共同之处,在此本人同意欧贤才等人的提法,即“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综合能力”。[4]专业能力,是指师范类应用心理学专业必须开设的,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所必须的课程基础上形成的技能和能力,包括心理观察能力、共情能力、基本的心理实验、心理问题的问卷设计、调查,心理测查、统计分析能力等,这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所有方向的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的专业技能和能力。职业能力是指向职业发展和职业应用的、技能特征较为突出的能力,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教学能力,心理健康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开展能力,人际沟通技能;团体辅导、团体活动设计、组织开展能力,心理剧设计组织开展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与社区服务方向,心理档案的管理与员工心理潜能的激发、心理问题的有效辅导能力。不同方向的技能和能力虽然有交叉重叠,但是也因职业发展方向不同而有所侧重。综合能力是学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学校为学生成长成才以及未来的职业人所提供的各类成长和发展性活动,如高校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师范院校专门培养和训练学生形成“流利的一口,漂亮的一手”口头表达与书写技能与能力,还包括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或其他方向的专业实习等。
在三类能力共同构成的能力结构中,专业能力是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本能力,职业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所必须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是在未来职业竞争中能够具有上手快,适应职业能力强的竞争优势,同时也是更好地能够适应职业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职业能力的基础。综合能力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既属于奠基性、成长性的基本能力,也属于发展提升性能力。这一能力结构正是为了突出和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的实践课程目标。不同的能力要求,需要相应的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以及一系列的专业选修(专业限选和专业任选)课、实验实习课、职业技能课、综合实践课等课程体系配合才能实现。[5]专业能力体现应用心理学专业能力要求的普遍性,职业能力则更多地体现职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针对性;综合能力则是普遍性与针对性的相互完善,相互补充,相互递进。理清楚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及其关系,也是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三)培养途径。培养途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必要路径。结合师范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设计,所需要的培养途径离不开“实验+体验+实践+综合应用”等系统环节构成,需要课内与课外结合,实践与体验结合,模拟情景与真情境互补才能有效实现。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离不开必须的心理实验,它是通过实验过程理解心理学相关理论、相关心理测验的原理,呈现结论的过程,验证前人得出的结论,内化和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基础。现代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验操作平台,主要实现的就是这一功能,它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练习来实现。缺少心理实验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专业能力培养将无从谈起。体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亲身经历,实地领会”,又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两个方面。体验离不开亲身经历,离不开实地领会,只有亲身经历和实地领会,才能获得相应经验。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体验,不仅需要通过课堂内的教学改革,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参与、观摩的机会,需要借助心理电影赏析活动,增加对人性、对人内心世界的理解;需要通过参加各类心理活动,理解自己的心理成长历程,而且需要到课外真情境下亲身实践,而后才会有切身体验、亲身经历和收获。实践是在学习了专业理论课程基础上,走出课堂,在真情境下对所学理论进行实地领会。综合应用是前三种的有机结合。心理学专业的实验是培养专业兴趣,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体验和实践既是在实验基础上发展职业情感和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实验也是实践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心理学实验更多的是需要严谨、认真、冷静、耐心的态度,那么体验和实践,更多的则需要动脑、动手,情感的共鸣,全身心的参与。综合应用,既有助于整合所学知识,深化专业学习,形成综合性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有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的职业发展要求。
三、实践课程体系难在落实和推进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虽然可以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得以呈现,但落实和推进将直接关系到是停留在设计规划层面还是具体实施层面,这涉及许多方面的具体问题,因此落实和推进无疑难于规划和文本设计。
(一)落实和推进实践课程体系需要靠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文本设计的“实验+体验+实践+综合应用”的实践课程体系的培养途径,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细化为具体内容、分层次的逐步推进,不断深入。
年级实践课程内容实验课程 体验性课程 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性课程大一 参加与个人成长有关的心理健康相关活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二 专业实验为主(上学期) 1、参加与个人成长有关的心理健康相关活动; 2、在校内进行心理健康活动的开展训练; 3、心理电影赏析等相关活动;(下学期) 1、有关专业能力的体验和训练(观察、沟通技能训练) ; 2、在教师指导下到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3、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参加学校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大三 专业实验 到中小学见习听课到与专业方向有关的职业领域见习。到中小学设计、组织与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到其他职业方向的真情境下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心理测验与分析;心理问题调查与分析;课堂教学技能大四 见习、实习,反思总结。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内容的推进和深入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低年级,注重师范院校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再逐步进入到个人成长、专业能力培养,综合应用的过程去训练培养;从指导过程看,低年级开展的各类活动,更多地需要教师的设计与组织,学校为学生搭建平台,营造氛围。随着学生年级升高,活动的开展将主要由学生在总体方案下,自行组织开展,教师更多在指导、协调、督促检查方面发挥作用。学生社团、各类与专业发展、个人成长有关的兴趣小组将发挥重要的团队作用。
(二)落实和推进实践课程体系需要保障性环境和支持性条件
落实实践课程体系,保障性环境必不可少。具体在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中,一是基本的实验设备、场地的保障,经费保障既是基本保障也是必要条件。二是见习、实习基地的建设,检查、评价措施手段的保障,处理好理论课程学习与实践课程落实的关系。支持性条件,最基本的是必要的实验、技能训练、见习实习时间的支持与保障,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训练,没有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计划与措施,没有足够的时间,难以形成过硬的本领,成为能力素质。同时还包括与中小学以及其他专业方向有关单位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这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基本方面是中小学对心理健康师资的需求,对心理健康活动与学生成长成才关系的认识与重视;另一方面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通过到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对中小学生精神面貌、学习状态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对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等方面作用的显现。在相互提供帮助、相互受益的关系中,高校与中小学良好而相互促进的双赢关系才能真正建立,在这一方面,楚雄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已经在初步尝试中有了真切体验。从中小学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提供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场地,发展到中小学在开学初就主动向学校请求学生到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的良好局面。
(三)实践课程体系的落实和推进,教师观念转变,自身专业素养、职业技能的不断提升是关键
在落实实践课程体系过程中,教师既是课程建设的参与者、实施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和学生不仅均为主体,而且教师还发挥着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形成“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综合能力”的能力结构目标,要求教师无论是个体还是教师团队,其专业能力不仅应该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支撑,还要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水到渠成地灵活展现,其职业能力应该成为某方面的专家,教师个人综合能力不一定都是最强,但教师职业的基本功必须过硬。这些能力要求的高
标准,不可能同时在每一位教师身上全部体现,让教师成为“全能”,但是专业内的教师团队必须具备综合实力,才有资格和条件引导和带领学生。在这一客观要求下,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必然要发生变化。建立“实验+体验+实践+综合应用”的课程观念,对高校传统的课堂讲授形式,教师“自编、自导、自演、自我陶醉”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出了鲜明的挑战。以扎实专业理论素养为导向的专业理论课程建设,对基础理论进一步深化理解,对专业内实验原理、实验过程进行验证的实验平台建设,基于培养专业和职业情感的参观见习类实践课程建设,基于真情境下服务导向的实践课程建设,都是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都需要教师转变原有课程观、教学观。教师不仅需要自身立足学科、专业,强化和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还需要高校教师走下讲坛,走出教室,走近学生,走进中小学以及实践教学各环节,在参与、体验中引导学生,并与学生共同反思、共同成长,在参与体验中不断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转变自身的课堂教学观,建立真情境、重体验、会动手、能实践的大课堂教学观。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对教师课堂教学观转变和自身能力素养提升提出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双师型”教师(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与获得某方面职业资格的职业技能指导者)的要求,对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教师的要求,从观念到能力的更高标准,从过程和结果上是教师个人视野到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除了在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和解决上述诸方面问题外,在实施过程中,从教师个人到各级组织,各种形式的总结与反思,专家的引领和诊断以及校内相应组织和机构对实施过程和结果的检查与评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都是课程体系构建和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激发和调动了师生共同参与的内在积极性,促进了师生自觉成长的内在动力,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对于提升人本身的内在素养以及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具有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欧贤才,刘慧珍,杨晓玲.应用心理学专业“345”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J],2014,( 1).
[2]蒋莉,李丽芳,潘燕华.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云梦学刊,2012,( 11) .
[3]刘印房.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建设的导向及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 8).
[4]许淑慧,覃伟年.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9) .
[5]鲍谧清,韦洪涛.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J].继续教育研究,2011,( 5).
(责任编辑刘祖鑫)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Psychology for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ZHANG Jie
( School of Education,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675000,Yunnan Province)
Abstract:For local universities in transformation,the need to develop application-ready graduates requires that their curricula be reformed and a system of applied courses be established.On the one hand,the applied course system comprises five sub-systems,i.e.the objective system,the course content system,the education approach system,the condition and guarantee system,and the faculty system.On the other hand,the hardest part of this system is its advanc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local normal university,applied course system,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ready graduate
文章编号:1671-7406 ( 2015) 05-0021-04
文章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B849
作者简介:张洁( 1963—),女,彝族,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中小学教育、发展与教育心理。
收稿日期:张洁(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云南楚雄6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