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理念与路径*——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

2015-03-19施红星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生工作以人为本创新

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理念与路径*
——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

摘要: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中凸显的问题,从学生为本、文化育人、科学民主管理的理念出发,探索学生工作创新的合理路径,提出学生工作应突出五个“新”字,即“新观念”、“新机制”、“新作风”、“新内容”、“新方式”,以实现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工作在转型发展中取得新成效。

关键词:学生工作;创新;以人为本

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主要指通过德育、非学术性事务和课外活动等方式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以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活动。随着“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价值取向在高校的确立,在学生发展方面,学生工作和学术性事务也应形成合力,杜绝以前人为地将学生工作和学术性事务管理相割裂。因为,高校“学生工作”与“学术性的教学事务管理”中育人的内涵一致,应相互统一于高校“教书育人”的功能和目的实现中。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和成才应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和教学事务管理共同追求的核心价值,高校学生教育工作应体现出教育的整体性。

众所周知,高校学生工作的职能包括教育、服务、管理三个主要方面,其目的和归宿都在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坚持学生自由、自主、全面、和谐的发展取向。这一新时代的要求和价值导向,促使我们对学生工作的内涵、理念、工作机制、工作方式进行深入的思考:如何让学生工作寓于高校学生教育整体中,与其他因素有效的形成合力,发挥新时期学生工作的育人作用呢?

一、高校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张,学生人数的增长超过师资力量的增长,在学生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需要齐头并进的现实要求下,学生工作暴露出内涵式发展不足的弱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工作机制不够完善,高效有序的学生工作机制尚不健全

目前,高校学生工作中虽然已经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的运行机制,院内组建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并且也明确了各机构的主要职责、权限范围、工作方式等,以确保机构能够有效运行。但是,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学生工作机构中的岗位职责、职能不够明晰,责任主体不够明确等弊端,导致有相应的机制,但是机制运行过程中效率不高,运行不够顺畅,出现了诸如:重工作任务的安排和布置,轻过程管理,轻结果监督。有工作任务安排,但是没有检查和督促的手段;工作任务层层安排了,但是没有任何的下文,不知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及质量如何等问题。

(二)学生工作制度不够健全,执行制度不够到位

在学生工作制度方面,制度建设不够规范和健全,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缺位”、“越位”、“错位”等问题。一方面,在涉及到学生在校方方面面的日常管理中我院都有相应的制度,包括班级建设、学生奖惩,学生资助、安全教育、宿舍管理、生活服务、就业指导、家校联系、定期班会、联系学生制度、一日学生活动检查等,由于执行环节,各部门具体、科学的衔接和分工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有制度,但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工作效果;另一方面,对学生工作缺乏规划性和预见性,制度建

设还存在空白和缺失,出现了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事倍功半,工作效能得不到提高的尴尬局面。

(三)学生工作队伍能力、责任心参差不齐

学生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关键是靠人去做。所以,工作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学生工作效果和效能的关键。目前,我院学生工作队伍在工作作风、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参差不齐的问题。有些教师在对学生工作的理解和认识方面存在管理重心错位、管理方法不当、管理观念陈旧等问题,导致学生工作表面化、肤浅化,从而流于形式,不能对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和指导,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队伍建设关键是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树立,只有树立了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观念,才能在管理过程中以高度的责任心落实工作内容,以形式多样、创新、学生喜闻乐见的工作方式开展工作,从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四)学生工作中文化育人氛围尚未完善

学生工作中以文化育人的导向未完善,以文化引领行为的氛围不够浓郁。学生工作依然处于对学生行为的约束,采用封闭式、包揽式的管理,主张学生应无条件地服从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命令,依赖于“他律”的“制度管人”的文化和环境氛围下。而制度管理往往导致“目中无人”,一方面使学生的自主和自我管理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压抑,不利于学生主体萌发出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工作者陷入繁杂的事务处理中,学生工作处于低级水平,缺乏创新和效果。大学教育与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过程。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1]只有通过文化育人的引领,才能激发学生自身的“自律性”,也只有通过文化育人的引领,柔性人文管理,才能让学生在管理过程中感受到尊重,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自觉精神得到激发。

二、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的理念选择

选择合理的理念关照是学生工作创新的前提,唯有如此,才能通过具体的教育、管理、指导、服务操作和执行促进学生的发展。

首先,在学生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中有“人即目的”这样的价值理念,学生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管理,即指学生的发展和管理的目的,学生是一切学生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在我国的学生管理工作经历了从政治思想管理——政治教育、德育和学生行为和纪律管理——为学生发展提供服务和指导的转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中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战略发展主题。所以,学生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应体现在和学校育人方向一致,体现在三个“一切”的服务和指导方面,体现在管理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培养学生、支持学生。

其次,在学生工作中树立文化育人的理念。管理家P.德鲁克说:“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还应是一种‘文化’,它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2]( P2)就管理而言,一方面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取决人的作用方式和方向,人的行为又受到头脑中的理念和文化的制约;另一方面文化的力量虽然是柔性的、潜在的,但通过文化自觉而形成的权威比指令和规划等硬性制度更强大。学者眭依凡认为:“经学校意志选择的制度化文化,具有强烈的、鲜明的规范性、组织性,属于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的和严格遵从的文化类型……但其一旦经校园主体认同并成为内心接受,就会形成为师生自觉遵从和维护的无需强制便能发生教育影响的精神要求。”[3]所以,一般的具有灌输性和约束力的管理只有上升和积淀为文化感召力,才能蕴涵着教育力量和育人目标,形成无需提醒的制度文化,进而促成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学生自我控制的实现,学生在校的行为才能呈现出自动自发的积极状态。涂又光教授提出的著名的“泡菜”理论认为:泡菜水味道决定泡出的白菜和萝卜的味道,学校文化氛围的熏陶决定了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气质。该理论生动贴切地说明了文化对人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引申出“办学就是办氛围”的论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就需要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三个方面入手进行重视和营建,而育人文化的营建最终落脚点还是归于“人”——领导、管理者、教师群体在具体工作的育人文化的认识、观念、行为方面。

第三,在学生工作中树立管理科学、民主化的理念。前苏联教育家科纳尔日夫斯基曾这样谈学校管理:凭经验的管理水平是根据直接材料及被管理对象的各种因素的表面特性、关系和联系,而科学的管理水平则始终是以分析为基础,它不受直接材料的框框所约束,深入到隐藏在现象内部结构中的依从关系。要做到这点,只有对情报进行经常的分析研究。否则,实际上是把各个周期分割开来,破坏整个管理过程。只有进行分析,学校领导才有可能精确地定出切合实际的管理目的。[4]( P225)因此,管理的科学化将管理理念由经验事务型向科学民主

型转变。一方面,管理的重心本是“理”而不在“管”,[5]( P30)学生事务的管理应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理”高效、规范、科学的管理。在管理中管理者重视研究管理的目标、原则、要素、方法、职能、制度、机构、管理者几方面的要素,在遵循一定的原理和原则的基础上有规范的理性行为,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以规范的管理实现管理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发挥好学生即是管理的客体和学校中主体的特性,树立“学生中心,服务本位”的民主化管理理念,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实现管理的民主化。杜绝“工具主义”学生管理思想,把学生作为“工具”来培养,一味强调对学生常规化的管理,造成人文关怀缺失,忽视管理活动中学生主体的意识和地位,致使活动效率得不到提高,也就无法实现提高活动的效率、科学化管理的目的。

三、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的路径选择

根据上述理念,在学生工作创新的路径选择上,我们突出五个“新”字,即“新观念”、“新机制”、“新作风”、“新内容”、“新方式”,以实现学生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树立学生工作的新观念

在任何的管理活动中,实践的操作必定受到管理观念的指导和制约,这是经过无数人实践后验证的经验总结。在学生工作中亦是如此,只有在观念上有所拓展和创新,用先进的观念来指导实践,才能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取得更大的管理效率、效果以及效益。因此,新观念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基于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核心和主题是“学生发展”,作为学生工作人员而言,其主要的任务和理念就是提供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项目,体现以学生为本,坚持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另一方面,学生工作理念由“管人”的他律向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自主管理的“自律”转变,以教育、管理服务人。随着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的对象“人”的假设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文化人”的发展阶段,也即是管理从自发管理——强制管理——自觉管理观念的转变过程。在学生工作中,也应体现管理观念的更新,在管理中营造对学生人文关怀的氛围,实现在学生工作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达到在社会和自然界中争取更多自由,同时在更大程度上掌握自己的命运。[6]( P10)

(二)建立学生工作的新机制

学生工作机制是指在学生工作体系和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手段、方式及其原理。

首先,新机制的建立应由以前的直线型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向扁平化组织结构转变,以实现机制充满活动,才能保证在运行过程中快速、及时、顺畅的反应。将对学生管理向治理转变,吸收学生参与到管理的决策中来,使决策权力能在各个主体(利益相关者)之间得到合理的分配以及行使,让学生这一主体参与到学生的管理的过程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提高管理的效率。如学分制下建立的班集体概念逐渐淡化,学生受班级的约束越来越少,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三自”教育中,是当前管理机制面临的典型难题之一。这就需要将以前学生管理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决策、师生共同协作的学生治理,建立起一种师生互动、沟通频繁的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管理的新机制,让学生身处民主、开放、发展的环境中,自主发展,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实现健康成长。

其次,新机制的建立,务必要立足实际,形成一种将“提前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与“发现问题,问题导向”相结合的教育与管理运行机制,告别将教育和管理人为地割裂的旧机制,将教育与管理渗透融合在一起,于管理中实现育人的目的。

最后,新机制的建立应致力于将学生工作与教学、科研及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效结合,改变传统的由学生管理工作者孤军奋战的局面。

(三)倡导学生工作的新作风

第一,尊重、信任学生的工作作风。首先,尊重学生。学生不仅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对象,也是管理中的主体和动力,管理要取得实效,必须依靠学生。所以,只有在尊重学生基础上的管理,才有利于管理工作顺利、有实效的开展。而学生工作作风转变的前提是对学生管理事务本质属性有深刻的认识,即意识到学生工作是在承认学生是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自由个体基础上,通过指导和服务管理对象,使其获得长足、自由的发展。“承认学生作为一种不断自我构建的实践性主体,培养他们永远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不断构建完善的人格和发展自由的类属性,则是高等教育的最核心价值。”[7]( P157)唯有如此,学生事务的管理才能真正认识到学生和管理人员在人格上的平等,也只有以平等为前提的指导和帮助,才能在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其次,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具有自主认识、自主选择、自主思维、自主控制和自主完善发展要求的主体,充分信任学生的自我管

理能力、自律能力和协调能力,用教师的信任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最后,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体现严格要求,严格要求也要对学生尊重,才能真正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交流对象。

第二,教书育人的责任心。“责任”则表现为个体的一种行为事实和结果。“责任心”是个体的一种心理品质。“责任心”和“责任”的关系为:责任心以责任作为基础。只有在明确责任内容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责任心。只有在对学生工作责任的内容——教育、管理、引导、服务、发展五个方面任务的深刻、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明确学生工作对学生的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产生价值认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最终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表现出相应的责任行为,因此,敬业就是对责任心最好的诠释。学生工作中需要教师能清晰、准确地认识到学生工作对学生成才的重要性,能自觉、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承担起工作任务角色所要求的责任内容,树立服务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培养学生、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之心。

第三,高效、灵活、务实的工作作风。作为学生事务的管理者,要树立开拓创新、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地为学生的成才成长服务。将学生的服务、管理、指导落到实处,以务实的工作态度开展工作,主动了解学生情况、倾听学生的声音、高效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服务学生。在工作中要善于开动脑筋,遇到问题善于灵活思考,能高效、智慧地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困难,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四)发展学生工作的新内容

学生工作除了教育、控制、约束学生的功能,还逐渐强调指导学生和服务学生的功能,其主要职能由原来单一的管理拓展为教育、管理和服务并举,全方位为学生成才服务,促进学生的发展。既然涉及到学生的“发展”,其内涵应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在学生工作内容方面,不应仅局限于传统学生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管理、心理辅导、生涯辅导、学生资助、校园文化建设、就业工作等方面具体的内容,还应涉及和学术事务管理者共同形成合力对学生提供“学习指导”的服务方面的内容。

此外,学生工作者除了管理、服务、指导的工作内容和任务外,还要能做好学生的“导师”,在学生工作过程中,通过“平等对话”给学生以引导,要通过自身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成为“平等对话中的引导者”,而“引导”地位不是管理者这个角色赋予的,而只能在平等的、尊重彼此的互动对话过程中产生。

(五)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方式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社会、文化信息多元化,学生工作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要求不断丰富、发展,学生个性、要求也呈现多样化和多元化。所以,在学生工作方式上,一方面管理方式应由以前的单项输入、被动接受、顺从转为多向、独立思考、平等交流、共同协商,通过对话、互动,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互动,提高自我认识,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转变,真正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工作;另一方面管理工作者应及时丰富和更新作为学生工作自身的知识库存,提高对现代化手段的运用能力,拓展管理和教育手段。管理方式上,强调适应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机动灵活、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工作方式,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工作范式转变的需要。新的管理方式既要满足事务管理的要求——融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发展为一体,又要符合合格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还要集引导、关爱、维权为一身。唯有如此,才能长足地促进大学生工作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对学生工作创新的思考就是希望通过对学生工作理念和路径的变革来帮助学生获取“成人的力量”,即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所言:“大学的理想,与其说知识,不如说是力量。大学的任务在于把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变为一个成人的力量。”[8]( P25)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加强大学文化研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大教学,2003,( 3) .

[2]姚启和.高等教育管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3]眭依凡.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 1) .

[4]樊雁.大师谈教育管理[C].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董云川.找回大学精神(第三版) [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6]肖明,张保生,陈新夏等,管理哲学纲要[M].北京:红旗出版社,1987.

[7]张应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反思与建构[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

[8](英)怀特海著.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责任编辑刘祖鑫)

On University Students Work: Ideas and Approaches
——A Case Study of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SHI Hongxing
( School of Education,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Chuxiong,675000,Yunnan Province)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the students work of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ideas of“student first,”“civilized education”and“scientific management”to address the problems facing students work in universities under new circumstances as an effort to find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such problems.The author suggests“new ideas,”“new mechanism,”“new style,”“new content”and“new manner”as solutions to students work of universities in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students work,innovation,the people-centered approach

文章编号:1671-7406 ( 2015) 05-0029-04

文章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45. 5

作者简介:施红星( 1970—),男,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应用统计,高等教育。

收稿日期:施红星(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云南楚雄675000)

猜你喜欢

学生工作以人为本创新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处理学生事务数据的小技巧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