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扮演在新疆少数民族医学生儿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6-01-28王学梅海力其古丽努尔丁严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儿科学

王学梅 海力其古丽·努尔丁 严媚

角色扮演在新疆少数民族医学生儿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王学梅 海力其古丽·努尔丁 严媚

【摘要】目的 探讨角色扮演(Role-play)教学法在新疆少数民族医学生儿科见习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 2010级1班临床专业学生79名,观察组 39名,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新生儿溶血章节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在新生儿溶血章节中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问卷调查结果、期末考试本章节得分率均高于传统教学方法(P<0.05)。结论 在新疆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儿科见习教学中,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关键词】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少数民族医学生;儿科学

作者单位:830000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Role-play Teach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Pediatric Practice Teaching in Minority Medical Students in Xinjiang

WANG Xuemei HAI Liqiguli•nuerding YAN Mei, 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role-play teaching methods on pediatric practice course in Xinjiang minority medical students. Methods Selected 2010 classes of grade 1 in our school clinical professional 79 studen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39, control group 4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uses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neonatal hemolytic chapters,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neonatal hemolytic chapters by role-play teaching method,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ing effect. Results The results of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teaching method of role-play final exam this section score rate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P<0.05). Conclusion In pediatric clinical teaching for medical students in Xinjiang minority, role-play teaching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Key words]Role-play teaching method, Minority medical student, Pediatrics

实践教学(见习教学)是医学教育中临床思维培养和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处于理论授课向临床实习的过渡阶段,是临床培养和临床思维形成比较重要的时期,因此教师应针对这些特点,在带教时不但要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其中儿科学实践教学又有其特殊性,目前的医疗环境要求儿科医生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强烈的责任心,过硬的临床综合操作技能,危机处理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技能。但患儿家长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较以前增强,许多家长已经把医患关系看作消费关系,对学生临床见习采取不配合态度;以及部分典型教学病例短缺及教学方法落后等原因导致,学生上课提不起兴趣,逃课现象多,最后考试通过率低,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拟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对儿科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2010级1班79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9名和40名。所有学生均已学习相关

章节的理论内容。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和其他课程成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儿科学》第八版教材,教学内容为第七章“新生儿溶血病(p122-126)”。

1.2 学习内容

两组学生学习内容均由笔者科室全体教师集体讨论备课,具有可比性。

1.3 教学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教学方法, 观察组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对照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和观看示教片,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9~10人)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诊断及诊断依据,教师总结,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及对本章节内容提问。观察组角色扮演教学方法:上课前2周,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9~10人),要求学生根据这些疾病的特点编写剧本,选定扮演的学生,在课前进行排练。上课时通过学生的表演而表现相应疾病的临床特征,其他的学生可根据他们表演的内容进行讨论。

1.4 评价指标

示教课出勤率;教学任务结束后由大学教务处统一命题、测试、阅卷,对两组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期中、期末考试本章节得分率(%)=(本章节考试实际得分/本章节出题分值)×100%。同时采用统一问卷调查:在上儿科学课程及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均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通过问卷比较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满意度评价为4个级别: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7.0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方差齐性检查,两样本方差齐,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示教课出勤率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勤率为89%,对照组为65%(P <0.05)。

2.2 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对7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在各项调查内容中均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3 两组学生期中、期末考试章节得分率

对79名学生期末考试的章节得分率进行比较,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的期中、期末考试本章节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见表2。

3 讨论

见习生带教活动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阶段同样重要,是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起点,是培养一名合格的医师的重要环节[1]。而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更是培养儿科专业方向学生的最重要的课程,儿科理论及临床实践式医学教育,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临床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善于思考,用于实践的创新意识,通过带教或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病人之间的实践教学过程,最终实现培训,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和接受继续教育,培养良好医患沟通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但是传统式示教课授课方式单调、枯燥、乏味,学生上课主动性不高,不动脑思考,走马观花,课后印象不深。近年学校的扩招医学生逐年增多,而临床患者资源相对较少[2],实践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甚至还有滑坡的趋势。由于学生实践机会少,“走马观花”式的临床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没有明确的目标、兴趣和动力,严重影响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上课主动性不高,不动脑思考,走马观花,课后印象不深。医疗与教学的矛盾凸显,选择示教病例难度加大,实践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甚至还有滑坡的趋势。由于学生实践机会少,“走马观花”式的临床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没有明确的目标、兴趣和动力,严重影响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为适应时代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出高素质医学人才,在很大程度上须依靠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形式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实践教学课形式单一,学生上课提不起兴趣,逃课现象多,最后考试通过率低,在这种状况下,我们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对儿科实践教学进行改革。角色扮演是1968年美国的Barrow首先提出的概念,即“医学教育中模拟人”,又称模拟病人,是指通过培训后,用物理学的方法将患者具备的特征、态度及精神感情等方面由健康人完全模仿,让其能发挥扮演病人、充当评估者和教师三种功能。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儿科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也有助于克服患儿及家长不愿意合作、不能多次利用的缺点,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的示教课出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们的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学习内容理解与记忆能力、学习兴趣及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个人潜能发挥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最后在期末考试中观察组的成绩优于对照组。这说明角色扮演在新疆少数民族医学生儿科实践教学中多种教学法的应用显示了其可行性和优越性。这种综合性教学法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活

表1 教学方法调查问卷结果(例)

跃的课堂氛围中更直观地理解与掌握知识,而且可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实践应用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医学卫生人才[3]。在儿科实践教学中这些少数民族医学生不但提高了临床实践的能力,还在医患沟通及交流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开始的恐惧到积极地参与,完成了质的飞跃。在儿科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可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潜能,启迪智慧,提高儿科的教学质量[4]。

表2 两组学生期中、期末考试章节得分率(%)

参考文献

[1]赵嘉芸,梁炜,周典. 深化医学教学改革,提高临床实习质量[J].医学教育,2002,(6):50-51.

[2]熊正爱,张潇潇. 临床医学教育方法的探索[J]. 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3):335.

[3]林瑛. 浅谈综合性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0):43-44.

[4]何雯,张瑛,梁琨,等. 改革儿科教学方法,提高儿科教学质量[J]. 中国医药指南,2009,7(6):157-158.

基金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12-FF-103)

通讯作者:严媚,E-mail:yan10mei25@163.com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18.022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18-0035-03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G642

猜你喜欢

儿科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