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6-01-28李淑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3期
关键词:脑梗死血糖护理人员

李淑芬

(吉林省人民医院离休干部三疗区,吉林 长春 130021)

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李淑芬

(吉林省人民医院离休干部三疗区,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择68例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观察病情、饮食护理、监测血压、监测血糖以及加强肢体功能锻炼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护理后,与护理前脑梗死患者各个分级的比例对比(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增强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老年;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护理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为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与危险因素,给患者的心、脑及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与结构产生影响,最终可导致严重内脏功能衰竭[1]。糖尿病为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合理调节饮食。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为临床中常见的综合性内科疾病,可互相影响[2]。本组研究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具体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经头颅CT或者MRI检查确诊,且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诊断标准[3]。其中,37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62岁,最大88岁,患者平均年龄(64.4±3.1)岁;高血压:20例1级,29例2级,19例3级;糖尿病:19例1型,49例2型。

1.2 方法:68例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均实施综合护理,主要包括观察病情、饮食护理、监测血压、监测血糖以及加强肢体功能锻炼等措施,具体如下:

1.2.1 观察病情:护理人员要加大老年患者病房的巡视力度,尤其是夜间,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自身往往伴有焦虑情绪,且自觉加大了家庭负担,因此,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护理时,要相应的实施心理护理,和患者多交流、多沟通,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并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及时疏导患者。

1.2.2 饮食护理: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最基础疗法为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详细护理措施如下:①首先了解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为其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并掌握患者进食规律,在特定时间进餐;饮食中要减少盐量,每日食盐量不能超过6 g;患者少食用腌制食物;②由于脑梗死疾病主要在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病,因此,患者需少吃黄油、蛋黄、动物内脏以及甲壳类鱼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日常饮食以鱼、瘦肉、禽类等为主;严禁食用动物脂肪,可大量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的植物油,其能够有效降低胆固醇,促进疾病恢复;③由于大多数脑梗死患者伴有吞咽困难症状,需要给予鼻饲,因此,要定量、准时的供给患者体内所需热量,进而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调整代谢紊乱,并避免出现空腹低血糖或者餐后高血糖的情况;④脑梗死患者需长期卧床,易出现便秘、排便困难等,因此,患者主食以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为主,能够延缓胃排空,改变肠蠕动时间,减慢糖吸收速度;且还能够减少胰岛素、肠激素的释放,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葡萄糖代谢。

1.2.3 监测血压:降压治疗为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重要措施。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其血压进行动态监测,监测时间不少于24 h;考虑到保护老年人的肾功能,降压治疗主要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1.2.4 监测血糖:对患者血糖值进行定时监测,观察患者是否发生低血糖,脑组织糖原贮量较少,需要经血液内摄取葡萄糖;另外,脑组织缺氧、缺糖以及缺能量,均会导致出现脑组织功能失调的情况,进而导致出现低血糖。如患者低血糖症状超过6 h,则会导致出现不可逆脑组织损害,痊愈后会导致出现各种脑病后遗症。一旦发生低血糖,要立即停药,如症状轻,则进餐、食用糖即可;如症状重,则为其静脉注射葡萄糖。

1.2.5 加强肢体功能锻炼:临床研究指出,患者要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如患者病情恢复稳定,则第2天即可进行锻炼。该阶段为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重要阶段,主要以预防并发症为主。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坚持循序渐进的锻炼原则,主要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主动、被动运动训练。

1.2.6 心理护理:糖尿病为一种终身性疾病,漫长病程会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且合并脑梗死后,患者易出现失语、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况。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详细、认真的告知患者不良情绪会给疾病快速恢复产生影响,并告知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疾病。如患者失语,则护理人员教会患者用简单哑语表达;此外,护理人员嘱咐家属给予患者精神、物质支持,并鼓励患者和病友加强交流,旨在能够提高疾病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勇于战胜疾病。

1.3 观察指标[4]:对比护理前、后脑梗死患者级别分类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精心、有效护理后,本组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好转,且血糖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护理前,脑梗死患者瘫痪肢体肌力分级为:9例0级(13.2%),14例Ⅰ级(20.6%),19例Ⅱ级(27.9%),16例Ⅲ级(23.5%),10例Ⅳ级(14.8%);护理后,1例0级(1.5%),2例Ⅰ级(2.9%),12例Ⅱ级(17.6%),25例Ⅲ级(36.8%),28例Ⅳ级(41.2%);护理后,与护理前脑梗死患者各个分级的比例对比(P<0.05)。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在不断加强,老龄问题已经逐渐发展为世界性问题[5]。随着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率的不断提高,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已经逐渐发展为内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其中,糖尿病为导致发生脑动脉硬化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黏度、血脂水平较高,易导致发生心脑血管疾病[6]。因此,为保证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在有效控制血糖浓度的基础上,要对其实施精心护理,进而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疗效,降低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

本组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实施观察病情、饮食护理、监测血压、监测血糖以及加强肢体功能锻炼等综合护理措施,经过护理后,与护理前脑梗死患者各个分级的比例对比(P<0.05),且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血糖水平有效得到控制。通过实施观察病情,能够便于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实施饮食护理,能够在保证患者摄取足够营养的基础上,养成健康饮食习惯;指导患者适当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有助于增加葡萄糖摄取量,增强患者体质,降低血糖,减轻体质量,并促进瘫痪肢体能力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瘫痪肢体肌力分级,改善患者病情。

[1] 粟金凤.7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河南医学研究,2014, 23(2):131-132.

[2] 白莹,杨秀慧,赵迪,等.1例全盆底重建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腔隙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48(33):4175-4176.

[3] 谢树英.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 5(27):118.

[4] 王美荣.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性低血糖原因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3):2797-2798.

[5] 刘艳.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针对性健康教育[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4):154-155.

[6] 栾照敏,高韧.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0):115-116.

R473.5;R473.74

B

1671-8194(2016)33-0272-02

猜你喜欢

脑梗死血糖护理人员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