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根管治疗后牙齿的临床价值探讨
2016-01-28刘婷婷
刘婷婷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牙病防治所修复科,辽宁 沈阳 110020)
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根管治疗后牙齿的临床价值探讨
刘婷婷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牙病防治所修复科,辽宁 沈阳 110020)
目的分析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根管对后牙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3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根管治疗,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可知,4例患者的边缘位置存在轻度染色,3例患者的边缘位置受到损伤,4例患者的修复体产生脱落现象。结论后牙采用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根管治疗其效果良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髓腔固位;铸瓷;应用价值
髓腔固位是采用髓腔固位,此方法通常应用在后牙牙体缺损的治疗中,包含一圈对接式固位体[1]。和全冠修复相比较而言,髓腔固位冠磨除牙体无充分的组织,能够将健康的牙体组织进行保留,而牙体预备具有较为简便的手段,极易充分了解[2]。此研究对我院收治的30例患者均采用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方法,现将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30例患者的后牙,男性患者的例数为20例,女性患者的例数为10例,年龄最大者为62岁,年龄最小者为22岁,经计算后平均年龄为(32.3± 10.4)岁。所有患者的患牙其根管治疗较为充分,同时牙周组织无显著异常现象,且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患者的患牙首先均将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随后对其进行比色、对牙体进行预备,对硅橡胶印模进行制备,随后对石膏模型进行灌注,并将其进行制作以及试戴。
在对患者进行备牙时应进行以下内容:①髓室外空间修复。将腐质进行充分的清除,将薄壁弱尖和无基釉进行充分的消除,将颌面磨除2 mm,确保髓腔中的高度在3 mm以上,边缘位置应呈现环形对接形式。②对根管口进行封闭。将腐质进行有效的清除,随后将髓室中根管口的填充材料进行消除,在根管中进行延伸时其长度应在2 mm以下,采用流动树脂对根管口进行封闭,同时将其髓室进行填平。③髓室壁成形。对髓腔形态进行调整,采用复合树脂充填将髓室壁倒凹处进行消除,使得洞壁形成一个2°~5°的角度。
随后对其进行比色,并对工作模型进行制备。通过自然光线采用比色板对患者的牙齿颜色予以比对。通过硅橡胶对印模进行制备,并对石膏工作模型进行灌注[3]。工作模型基牙位置需要具有完整性,且不应产生气泡,同时边缘位置需要具有清晰感。
对髓腔固位冠进行制备。选择整体压铸方法,采用蜡形对邻接、咬合等进行恢复,随后对其进行包埋或者压铸,在进行压铸之后实行喷砂、就位或者修形。
完成上述工作后,患者需要进行口内试戴,在进行之后送往技工室进行上釉,在进行隔湿的基础上采用树脂黏合剂对其进行固定,将磨多余的粘接剂进行消除,随后进行检查,对咬合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4]:患者经治疗后,对其实行临床检查,对患者边缘位置的染色情况、边缘位置的完整性、修复体脱落现象、牙龈状况、继发龋以及牙体折裂情况予以观察并进行详细记录。其评价标准采用美国公共健康服务标准进行评估,其结果分为A级完美,或者存在轻度缺陷现象,在进行改善时对其修复体以及牙体并未产生损伤;B级为良好,存在缺陷现象,在进行改善时会对其修复体以及牙体产生损伤;C级不完善,缺陷现象较为严重,为了防止失败现象需要将修复体进行预防性摘除;D级为差,需要及对替代修复体进行制作。
2 结 果
30例患者经过调查分析后可知,对于边缘位置的染色情况26例患者为A级,比例为86.66%,4例患者为B级,比例为13.34%;边缘位置完整性情况为22例患者为A级,比例为73.33%,6例患者为B级,比例为20%,2例患者为C级,比例为6.67%;修复体脱落情况为26例患者为A级,比例为86.66%,2例患者为B级,比例为6.67%,2例患者为C级,比例为6.67%;牙龈状况为30例患者均为A级,比例为100%;继发龋状况为30例患者均为A级,比例为100%;牙体折裂状况为30例患者为A级,比例为100%。此研究中患者并未产生由于修复体引发的牙龈疾病。
3 讨 论
在对根管治疗进行完善之后,冠部位置所具有的良好封闭性能够有效的将其治疗效果进行维持。早在1986年,就有学者认为在对患者进行根管治疗后需要将其残留的牙体组织予以保留,并对其进行修复[5]。髓腔固位就目前而言应用在完善根管治疗术后的牙体缺损治疗,在临床中对牙冠短、根管不通顺以及纤细根管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目前,少数人员认为此方法最好应用于磨牙的治疗中。就目而言,在对前磨牙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其修复体未具有显著的抗咀嚼能力,然而曾有临床研究对后磨牙采用此方法进行治疗,并且在对患者进行回访的过程中充分表现出其良好的性能,由此能看出髓腔固位在后牙治疗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效果[6-7]。然而髓腔高度均在3 mm以下,粘结效果无法获取保证,同时颈部厚度<2 mm的患者需要谨慎采用此方法治疗。临床中曾对产生冠折、髓腔中宽度适宜且高度在3 mm以下后牙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选择根管内辅助固位手段,也就是部分修复体在根管中,以此来对修复体的固位力进行加强,在治疗过程中获取了显著的效果。
在此研究中,30例患者采用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根管治疗后,4例患者的边缘位置存在轻度染色,3例患者的边缘位置受到损伤,4例患者的修复体产生脱落现象,并能够看出边缘位置染色和边缘位置的完整性具有一定的关系,并且伴随时间的不断延长,均会受到相应的损伤。
经过上述研究结果可知,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根管治疗后牙齿和其他材料相比较而言,有助于患牙的恢复,同时能够将牙体组织进行有效的保存,具有较高的修复体成功率,并且指标达到A级具有较高的比例,与此同时其牙体牙髓能够充分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对髓腔固位适应证和禁忌证进行充分的了解以及掌握,将制作过程进行有效的规范,从而提升患者的修复体的成功率,对患者病情恢复起到促进作用。此治疗方法可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以及采用。
[1] 屈直,金鼎,于晋,等.铸瓷髓腔固位冠对短冠磨牙修复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4):376-378.
[2] 李雪铃,杨凌,朱文军,等.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个别上前牙错位的疗效观察[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5(3):205-210.
[3] 张秀莲.全瓷冠与金属烤瓷冠在牙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88-90.
[4] 纪涛,白新华.磨牙弹性瓷髓腔固位冠修复病例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2):45-46.
[5] 李福明,顾亚军.铸瓷髓腔固位冠对后牙根管治疗后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J].浙江实用医学,2016,21(2):123-124.
[6] 马建薇,甘桂秋.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疗效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3):94-95.
[7] 林天赐,梁翠云,黄达鸿等.根管治疗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11):1682-1684.
R783
B
1671-8194(2016)33-0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