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生猪养殖业转型实践的措施与成效调查
2016-01-28沈亚菊
沈亚菊
(平湖市畜牧兽医局,浙江平湖 314200)
调查研究
平湖市生猪养殖业转型实践的措施与成效调查
沈亚菊
(平湖市畜牧兽医局,浙江平湖 314200)
平湖市曾是浙江省商品猪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是生猪调出大县,全市年生猪饲养量90余万头,散养户3万余户。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推进,生猪养殖受资源要素、生态环境、市场变化等因素制约愈显突出,养猪进入微利时代,加上频发的畜产品安全质量事件、起伏的生猪价格、隐现的多种疫情,以及来自政策要求方面的压力,养猪业走上改革与转型之路是这个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顺势而全力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养猪行业面前的重大而紧迫任务。围绕这一任务,嘉兴市提出了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转型升级要求,这是符合我国畜牧业继续向资源节约型、技术密集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美丽浙江的需求。平湖市在这一大方向指引下,积极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大胆探索,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推进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转型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1转型成效
在浙江省“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大背景下,2013年平湖市抓住生猪价格持续低迷态势,通过拆、减、转、提,配合科学规划、畜牧业养殖污染治理、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转产转业政策扶持等一系列举措,在生猪养殖业转型阵痛中实现了“生猪减量、环境改善、惠及农民”的发展态势。
1.1实现了生猪减量和生产方式转变据调查,目前全市生猪存栏量已由2013年45万余头减至2015年末1.4万余头,规模养殖生猪出栏量占比由2012年末83.7%上升至2015年末99%以上,中小规模和散养生猪基本清零,生猪养殖彻底改变传统小、散、多、密的特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千家万户的农户散养模式与规模养殖共存的现象发生改变,被公认的生产效率低、疫病防控能力差、环境污染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农村散养基本退出,生猪产业布局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1.2减少了养殖污染和疫病传播据调查,随着生猪排泄物总量锐减,猪粪直排河道、粪水横流、臭气冲天、蚊蝇飞舞的现象已经彻底改变,养殖废弃物得到了有效处置,随意乱扔、乱抛病死猪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情况减轻,生猪疫病明显减少,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使养猪业更好地纳入农业生态循环体系,大大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循环发展。
1.3提高了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据调查,近年来由于建立了养殖环节病死猪收集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生猪养殖动态信息化管理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病死动物工业化处理厂平稳运行,畜产品质量检测企业自检和监督抽检工作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有序开展,生猪屠宰检疫设备和检疫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避免疫情扩散,有效促进了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的提高。
1.4实现了养猪户转产转业据调查,通过全市综合施策、多渠道帮扶生猪退养人员,尤其是劳动年龄段退养人员,克服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缺乏、转产渠道窄等问题,约有1.1万退养人员实现了转产再就业,同时落实了劳动年龄段外退养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
2主要措施
2.1进一步完善生猪养殖规划按照浙江省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方案和嘉兴市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意见,该市以合理利用资源为基点,遵循“减量、提质、增效”发展方向,结合现有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生猪养殖业的科学规划,力推生态养猪。根据规划,全市划定“禁养区、限养区”。禁养区全面实施禁养,原有生猪养殖场(户)全部关停转迁;限养区实行生猪减量工程,鼓励农户弃养,引导养殖密集镇的散、小规模养殖逐步退出,最终使生猪养殖场所和存栏量控制在与平湖市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范围内。同时,大力推进生态化、规模化和科学化养殖,推广优良品种和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强化设施装备,切实提高生猪养殖业的总体素质。
2.2大力推进“两违”畜禽舍清理结合“三改一拆”、“五水共治”行动,开展违章猪(禽)舍专项清理,重点做好禁养区内现有养猪场所的关停转迁,对违法用地、违章搭扩建畜禽舍进行分批清理拆除,关停和外迁外来养殖(场)户。市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和拆违补助政策,全市各机关部门、各镇街道政府、村委会形成合力,分片包干,干部联村挂点,广泛宣传,深入分析,争取农户对生猪减量提质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劝导养猪农户主动拆除违章猪(禽)舍,退出生猪散养行业,鼓励有条件者异地饲养。各镇街道建立了拆违工程队,为无法自行拆除的农户提供服务。对主动自行拆除的养猪农户,市财政和各镇街道足额发放拆违补助资金,对拒不拆除违章猪(禽)舍的养殖场(户)寻求法律途径妥善解决。新闻媒体积极配合,报道生猪退养户转产转业典型事迹,在全社会营造生猪减量提质的良好氛围。2013年-2015年全市共拆除违章猪舍约240万m2。
2.3积极构建生猪饲养总量控制长效管理明确生猪饲养总量控制属地管理责任,制定生猪饲养量年度控制目标。建立生猪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养殖场户业主基本信息、治污设施、猪舍地理位置、猪舍类型与面积、养殖规模等信息进行电子化建档,为决策者快速了解生猪饲养量和违章猪舍拆除情况提供科学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实施生猪养殖动态每周一通报制度,不定期抽查生猪养殖动态,推行“绩效挂钩,责任追究”制度,一旦电子数据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随即启动问责调查,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予以通报批评、诫勉谈话、书面检查、扣发奖金等监察处理。开展“无猪镇街道、无猪村”创建,鼓励和支持养猪户转产转业,利用村规民约规范生猪养殖,利用污染处置费收缴、土地流转、美丽乡村创建倒逼生猪减量。建立生猪养殖及排污综合治理巡查制度,坚决遏制生猪退养地区和人员复养势头,有效推进生猪饲养总量控制长效监管。
2.4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市政府出台《关于印发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全面扶持镇街道畜禽粪污收集处置中心建设和运行,促进畜禽粪污统一收集、发酵处理、就地综合利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畜禽粪便运输收集和综合利用,鼓励引导生猪养殖户对合法猪舍的治污设施进行改造和安全维护,协助建设畜禽粪尿、沼液等纳入污水处理工程管网无害化处理。加大对生猪养殖场(户)养殖污染整治力度,减少生猪养殖污染。大力推进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畜禽废弃物收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先促进本土收集利用畜粪的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发展,鼓励农业生产主体使用商品有机肥和沼液,提升种植基地耕地质量。完善剩余规模场点的治污设施,开展规模化生态养殖评审验收。
2.5逐步完善病死猪无害化收集处理及监管网络落实养殖环节规模猪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建立主动报告死猪信息奖励机制,严肃查处养猪场(户)随意处置病死猪的违法行为。建立健全“镇街道统一收集、市集中处理”的病死畜禽收集处理运行机制,落实监管责任。按照“政府监管、企业运作、财政扶持”的原则建设农业废弃物处置中心,热解碳化病死畜禽,炭化物用于土壤改良剂、燃料等,实现资源再利用。镇街道组建收集队伍,建设收集暂存点,实现死亡畜禽收集、处理全覆盖。
2.6积极引导养猪户转产转业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进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实施意见》和《平湖市畜禽养殖退养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细则》,对在规定时间内自行拆除违章猪舍的养殖户发放生猪养殖转型发展补助,对退养人员的转产与再就业给予创业与就业扶持,包括职业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创业场地租金补助、一次性创业补助,对劳动年龄段外的生猪退养人员给予生活补贴,同时编制发放《农业转产转业技术指导手册》,拓宽退养人员转产转业视野。制定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土地流转、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粮油、芦笋、西甜瓜、食用菌、经济林等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设施农业,金融信贷支持设施农业。开发保洁、绿化等公益性岗位,举办农村转产转业招聘会,提供免费农技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鼓励生猪退养人员从事二三产业,帮助实现再就业,增加劳务收入,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2.7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国土、环保、城管、公安、交通、农经等部门各司其职,加强联合执法,严肃查处违法用地、非法收运处置餐厨废弃物、养殖违法排污、随意处置病死猪和逃避生猪检疫等违法行为。改造提升生猪定点屠宰场,关闭设施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管理落后、日屠宰量50头以下的生猪屠宰点二家,其余屠宰场全部实现机械化屠宰和官方兽医驻场检疫,屠宰生产车间安装视频监控设备,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监管进一步提升。全面落实屠宰企业瘦肉精自检和监督抽检,充实生猪屠宰检疫设备和检疫力量,促使全市生猪屠宰行业逐步走上依法监管、有序发展。
3未来展望
生猪减量提质、转型发展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平湖市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转型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对该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地方财政的鼎力支持,全市机关部门、街道政府、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以及全体养猪人的理解和支持。
展望未来畜产品生产将进入高成本阶段,面临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长期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科技支撑能力仍显不足的挑战,平湖市有关部门需要紧紧守住生猪散养防反弹底线,引导养殖户多途径转产转业,积极打造生态化、规模化和科学化的标准养殖场,凡新建场要严格准入制度,坚决执行“生猪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高标准建设,着力建设“生态、生产、生活”相融的现代养猪产业。
收稿日期:2016-03-15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7307(2016)04-001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