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帕司他对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2016-01-28张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9期
关键词:依帕司腓总传导

张勇

依帕司他对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张勇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与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依帕司他组和甲钴胺组,各30例。依帕司他组和甲钴胺组治疗前均有效控制血糖,分别给予依帕司他及甲钴胺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依帕司他组总有效率为83.3%,高于甲钴胺组的63.3%(P<0.05)。结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加快神经传导速度,有效缓解DPN临床症状,疗效肯定,与甲钴胺相比,疗效更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钴胺;依帕司他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反复住院[1]。随着糖尿病病情的进展,DPN的发病率>60%。其病变广泛,会存在感觉异常等症状。DPN的发病机制复杂,一般认为,多元醇代谢旁路增强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多种多样,经典药物甲钴胺是一种辅酶B12,能够改善周围神经症状,降低羧甲基赖氨酸产物的产生,从而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研究发现,依帕司他可扰乱糖尿病患者的多元醇代谢途径,降低果糖和山梨醇在周围神经细胞内的产生,增加神经传导速度,进而改善DPN患者的症状。依帕司他可用于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氧化应激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抑制氧化应激可以延缓或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旨在对比甲钴胺与依帕司他治疗DPN的疗效,为临床治疗的药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12月本院门诊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年),年龄18~70岁,男女不限;②空腹血糖水平≤6.5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③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22~24。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患者;过敏体质患者;妊娠、哺乳期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依帕司他组和甲钴胺组,每组30例。依帕司他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5.52±7.34)岁;HbA1c(6.50±0.22)%,空腹血糖(6.24±0.78)mmol/L;甲钴胺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6.27±7.26)岁;HbA1c (6.32±0.71)%,空腹血糖(6.37±0.56)mmol/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控制的基础上,继续原有的降糖治疗方案治疗,期间禁用改善微循环或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的药物。依帕司他组口服依帕司他片,50mg/次,3次/d;甲钴胺组口服甲钴胺片,口服0.5mg/次,3次/d。两组均连服12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右侧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较前增加≥5 m/s或恢复;有效:患者自觉症状有所好转,右侧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及SNCV较前增加<5 m/s;无效;患者自觉症状未所好转,右侧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及SNCV较前未发生正向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依帕司他组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甲钴胺组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2]。2000年,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表明,全世界现有糖尿病患者1.51亿,预期在2030年,全世界将会有4.35亿人口患有糖尿病。截止2008年,我国20岁以上人口中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9.7%,全国约有9000万人口患有糖尿病。据报道,在美国约有2000万的糖尿病患者,而且数量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在发展中国家,约65%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生慢性并发症。糖尿病伴有周围神经血管病变会造成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带给家属和社会沉重负担。研究表明,控制好血糖会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但是单纯的控制血糖不能治愈DPN。对于DPN缺少改变疾病进展的药物,因此,近些年学者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症状的改善。一项随机对照、双盲为期12~24周的研究表明[1],依帕司他可明显提高腓肠神经SNCVF以及腓总神经的MNCV(P<0.05)。依帕司他可用于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赵方宏[1]的研究也表明,应用依帕司他治疗DPN其有效率可达90%以上。DPN发生的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两种代表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综上所述,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使神经传导速度加快。

[1]赵方宏.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486-1487.

[2]赵世华,王颜刚,王平,等.山东沿海居民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5年变迁研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1):9-1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094

2016-01-25]

124000 盘锦市中心医院内分泌一病区

猜你喜欢

依帕司腓总传导
超声引导下神经水分离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1 例*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
神奇的骨传导
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MR检查方案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跷“二郎腿”导致瘸腿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依帕司他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研究概况
普罗布考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