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弹拨乐器演奏中气息的运用
2016-01-28湖南省湘潭市群众艺术馆411100
刘 钢 (湖南省湘潭市群众艺术馆 411100)
浅谈民族弹拨乐器演奏中气息的运用
刘 钢 (湖南省湘潭市群众艺术馆 411100)
一、引言
气息,狭意上是指人的呼吸,肺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血液提供氧气,完成血液循环。我们知道,音乐是由乐句的内在动力推动进行的,丰富细腻的人类情感通过运用这种动力产生和消退的规律,创造出不同的乐句线条,使乐句具有了“呼吸”,使音乐在一次次“呼吸”中具有了生命。
民族弹拨乐发展到今天,无论哪个时代和流派的乐曲,都是通过一次接一次的呼吸连环的进行的。一名好的民族弹拨乐器演奏者,应该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纯熟的演奏技巧。但是只在这一个层面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深厚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演奏技术只是完成作品演奏的基本条件。怎样才能更加完整、准确、生动地表达作品的音乐情感,体现作品内涵和传递作品的音乐信息呢?笔者认为演奏时气息的准确运用,对音乐的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气息的主要内容
气息存在于乐曲演奏的始终,是音乐进行的动力。笔者通过对许多演奏家演奏的观察,以及在长期从事民族弹拨乐教学工作中的体会,认为民族弹拨乐演奏中的气息主要由以下四个“呼吸”构成。
1.乐曲的呼吸:指的是在音乐作品中,乐段、乐句、甚至是动机的长度和音乐内在动力走向的划分和布局。它包含在音乐中,是音乐进行的动力在乐谱上的表现。
2.身体的呼吸:指的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根据乐曲呼吸的需要产生的肢体动作。
3.肌肉的呼吸:指的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身体肌肉配合乐曲呼吸的需要,适度收缩和舒展的过程。
4.肺的呼吸:指的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生理呼吸。
三、在演奏过程中怎样正确运用气息
在音乐作品中,尽管不同门类的音乐表现形式在气息的运用上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但由于乐器发音体的材质和发音方式的不同,在气息的处理和运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现就民族弹拨乐的气息运用作以下探讨,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构成气息的四种“呼吸”在演奏中的相互关系和运用。
首先,乐曲的呼吸是记录在乐谱上的,当中包含大量的音乐信息,主要包括乐曲的演奏力度、速度、乐句划分、段落划分和情感变化等。其他三个“呼吸”都是服务于乐曲的呼吸,是乐曲的呼吸的表现手段,这样就形成了音乐的气息。通常,乐曲的呼吸的具体信息不会象音符一样完整清晰地体现在音乐作品的乐谱上,这样就留给了演奏者很大的二度创作的空间。演奏者应在乐曲演奏前对作品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充分理解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作品的主题思想、曲式结构、乐句的划分、思想情感的变化线条等内容作深入的分析和准确的理解,并在乐谱上做好标记,为在演奏时气息的正确运用提供依据。
其二,身体的呼吸、肌肉的呼吸和肺的呼吸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通过大脑协调全身包括思想情感,配合乐曲呼吸的需要产生的自然反应,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比如在演奏乐句的第一个音或乐曲中一些特殊气口时,通常演奏者在拨响琴弦之前都会抬起手臂作吸气准备的动作,而不是没有预备地直接拨弦。这时的肢体动作与肌肉的收缩是协同进行的,同时还伴随着吸气。在整个演奏过程中,乐曲呼吸中的开合、起落、展收、紧松等音乐信息,通过肌肉、肢体和肺在大脑的协调指挥下形成联动来完成演奏。一般是开吸合呼、展吸收呼、起吸落呼、紧吸松呼等。
由于民族弹拨乐通常采用坐姿进行演奏,身体的呼吸产生的肢体动作多集中在身体的腰以上部位。而左手的运指和右手的拨弦是要求上身肌肉保持相对松弛的,即使是大力度强奏时,也是通过脚尖钩地、身体腰以下部分肌肉紧张收缩,将力度由下向上传递到指尖拨弦。所以肌肉的呼吸产生的肌肉适度收缩和舒展大多集中在腰部以下的身体部位。而肺的呼吸也要在演奏过程中根据乐曲的呼吸对自然呼吸状态进行调整。由于人的自然生理呼吸是具有规律性的,乐曲的呼吸受乐曲的音乐情绪、速度、分句等因素的影响,是无规律性的。所以演奏时肺的呼吸节奏要与乐曲的呼吸节奏相适应。一般在气口和分句的位置要吸气,而在一些长乐句的演奏时自然呼吸就应顺畅、平稳,不能表现得十分明显,有些特殊的地方还需要抢气和屏息。当演奏比较激情的乐曲片段时,生理呼吸流量会加大些,而演奏情绪相对平缓的乐曲片段时,生理呼吸流量则相应会小一些。生理呼吸过急将导致乐曲演奏速度加快,过猛、过深将导致情绪过分激动。因此,在乐曲演奏前应根据乐曲的呼吸对肺的呼吸进行整体规划,通过长期的练习养成习惯,在演奏中做到气息与音乐结合得自然、贯通、顺畅。
2.气息对音色的影响。
民族弹拨乐器的音色是颗粒状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诗《琵琶行》中写道:“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对琵琶颗粒状音色特征的生动描写。这种音色特征是演奏方式决定的,演奏者通过右手手指或拨片拨动琴弦,琴弦振动形成音头,之后振幅迅速消退形成余音。演奏音色的纯美是评判演奏能力的重要标准,我们经常讲“强而不噪,弱而不虚”。“取音迅历则俗,入弦仓促则俗,准绳不合则俗,气质浮躁则俗,反之斯为大雅”。在演奏时右手拨弦的位置决定音色的明暗,入弦的力度和方式决定音量的大小和音色的饱满度;左手的“吟、颤、揉、震”等揉弦技巧的运用使音色更加饱和更具音乐表现力。这些都是大脑以音乐气息为依据,在演奏时对双手发出的指令。只有正确理解了乐曲中的音乐气息,才能在演奏过程中得到需要的音色。
3.气息对音乐表现力的作用。
音乐表现力的高低是衡量演奏者乐曲演奏完整性的重要方面。它具体体现为在演奏中气息的准确、协调与连贯,最终使气息贯通在整首乐曲的演奏之中,提高乐曲演奏的完整性。
气息的准确,指的是构成气息的四个呼吸在音乐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协调,主要是指肌肉的呼吸在演奏时的运用。表现为左右手的配合及全身各部位在动作、发力、放松、紧张和力量转移方面的互相配合。连贯,指演奏时动作的熟练程度,要经过长期的练习使动作的变换成为条件反射,即不需要思考,就能在演奏过程中使动作自然、连贯地进行。气息贯通要求演奏者对作品的大结构有着贯通始终的正确把握。只有在练习中,对乐曲进行一小段、一小片、一小句甚至一个个音地进行研究,让演奏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那么在乐曲的演奏进行中,每个乐段、乐句就会被气息融汇成一个整体,一气呵成。因此演奏者要能清晰把握乐曲的整体结构,通过演奏者比较多的将乐曲从头至尾的演奏,从而使音乐能够流畅的进行下去。只有正确的运用气息,流畅连贯的演奏,音乐内涵的发掘以及音乐表现的意义才能真正被贯通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从而大大提高乐曲演奏时的音乐表现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气息的运用体现在中国弹拨乐器演奏中,做为一名中国弹拨乐器演奏者,应注重气息的运用,应该借鉴、吸收其它学科的艺术精华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断的修养、完善自己,使得自己的演奏水平向着更高境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