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如何推进农村文化精准扶贫策略的探讨

2016-01-28倪海霞重庆市忠县双桂镇文化服务中心404300

大众文艺 2016年15期
关键词:精准农民农村

倪海霞 (重庆市忠县双桂镇文化服务中心 404300)

关于如何推进农村文化精准扶贫策略的探讨

倪海霞 (重庆市忠县双桂镇文化服务中心 404300)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国家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决策,而文化脱贫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重要一役。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做到摸清需求,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才能实现“精准扶贫”。文章从农村文化精准扶贫的几个路径出发,探讨了如何更好、更快的实现农村文化脱贫。

新形势;农村文化;精准扶贫;策略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农民综合素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对农村的管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步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虽然国家采取了增加投入、加强培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农村的文化建设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要缩小差距,加快农村文化脱贫的步伐,就必须在“精准扶贫”上做文章、下功夫。

一、精准目标,转变观念,提高农村文化建设重视程度

文化建设不像经济建设那样,成果立竿见影,一些地方党和政府为了“功绩”,偏重于经济建设,而忽视了文化建设,这种做法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必须转变观念,把文化建设纳入政绩考核的范畴。

(一)确定文化扶贫对象,提高农民知识水平

农村文化建设精准扶贫要先明确扶贫对象,对需要扶贫的村加大扶贫力度,有的放矢才能做到事半功倍。首先,政府要根据本地各村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扶贫。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文化建设程度越高,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农村的文化建设工作。政府可根据各乡镇、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排序,确定需要文化扶贫顺序。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扶贫的力度应越大,在人、财、物的投入上适度倾斜。其次,针对不同的发展情况制定不同的扶贫政策。对经济困难的村,要更加注重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资金的投入,通过设施硬件的完备逐步带动素质软件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村,一般基层设施也比较到位,扶贫工作则要侧重注重村民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二)转变农村传统观念,明确扶贫要先扶智

文化扶贫工作要取得实质性进展,首先要在思想上认识提高重视程度。经济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和素质的影响。这是因为很多贫困村的村民思想闭塞,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思维方式,使他们对现实的困难不能用开放的、超前的眼光来看待和解决。因此,必须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扶智就是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通过文化扶贫来带动经济脱贫。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要跟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开办培训班,在提高农民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科学技术的灌输,通过让农民掌握使用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农业技术,达到提高种植水平,增加产量,改善品种,优化发展结构等目的,从而最终实现经济脱贫。

二、精准需求,增加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基层设施是农村文化建设的载体,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农民提供充足的休闲娱乐、学习知识的场所。加强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文化扶贫的基本要求。

(一)全面摸底,准确把握村民需求

农村文化建设如果脱离农民的生活和需求,再多的资金投入,再高档、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都不能真正激起农民的兴趣,从而造成资金的浪费,设备的闲置。因此,文化扶贫要以农民的实际需求为突破口,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征求村民意见,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来开展文化建设。一是在政策宣传时,要对关系农民切实利益的,农民群众普通高度重视的土地确权颁证、农机具补贴、农产品补贴、等各种惠农政策进行宣传,通过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政策的同时,激发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二是在开展科教卫生知识的普及宣传。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科教卫生等知识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利用村村通大喇叭、宣传栏等宣传媒介进行知识宣传和普及时,可以侧重对两癌防治等疾病防治,优生优育等计生科教卫生知识的宣传。

(二)增加投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投入不足是阻碍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加快农村文化脱贫,就必须扩宽筹资渠道,增加文化建设投入。一是国家要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稳定投入机制。政府每年都要安排一定金额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基层设施建设等文化建设。县、乡、镇等各级政府要切实将这些专项资金用于文化建设,做到专款专用。二是整合社会力量,多方筹资。要充分发动和利用社会力量来带动农村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发动企业、社会组织、行政事业单位等,共同关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可以采取企业赞助、冠名等形式筹集资金,公益性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捐赠,提供无偿公益服务等形式提供资金和服务,行政事业单位等组织可以通过结对帮扶的形式,为文化困难的村争取资金和项目,来带动文化脱贫。

三、精准举措,强化管理,建立农村文化管理体制

文化扶贫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地特色,开展群众易接受、特色鲜明的文化建设活动。

(一)文化扶贫与本地文化特色相结合

农村文化建设要与本地的文化特色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特色的文化活动,因地制宜不仅更容易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也更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有品牌的文化产业。一是以传统节日为节点,开展特色文化活动。随着社会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伴随着传统节日产生的文化活动可以极大的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比如端午节可以举行赛龙舟、包粽子等传统活动,中秋节可以举行猜灯谜、书画展等活动,通过这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可以有效的激起群众的民族意识。二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保护活动。剪纸、戏曲、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过打造也可为农民带来经济收入,同时可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二)文化扶贫与文化下乡相结合

一是继续深化“文化下乡”活动。利用农闲时间,组织专业文艺社团到农村去开展文艺演出,组织艺术展览,开展儒学下乡,免费查体等活动,为农民送文化、送知识、送健康。二是开展“种文化”活动。文化下乡不仅要送,还要“种”,让文化在农村生根发芽。可采取选派文艺工作者到农村,通过培训、结对等形式,培训秧歌、广场舞等内容,为农村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文化队伍。三是注重农村题材文化的扶持。鼓励农民自己拍电视剧、微电影等形式,以新媒体、新形式来展现农民们的生活,潜移默化的进行文化宣传。

四、结语

文化是根基,是民族的灵魂。新形势下农村文化建设势在必行,要在经济扶贫的同时,注重文化的扶贫。扶贫要“精准”,要了解需求,突出特色,统筹兼顾,落到实处,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1]罗文斌.浅议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5(34):282.

[2] 边晓红,段小虎,王军,等.“文化扶贫”与农村居民文化“自组织”能力建设[J].图书馆论坛,2016(2):1-6.

倪海霞(1983-),女,重庆忠县人,重庆市忠县双桂镇文化服务中心,助理馆员,大学专科学历,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猜你喜欢

精准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耕牛和农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农民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