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品牌设计与传播策略研究

2016-01-28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61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4期
关键词:品牌设计互联网时代

何 勇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 610000)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品牌设计与传播策略研究

何勇(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610000)

摘要:互联网时代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信息传播模式具有互动、精准、群族、体验等特征,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激烈的品牌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为达到品牌信息复合传播都争先恐后的抢占新兴的互联网传播资源。然而,在网络品牌纷繁复杂的形势下,适合多元化传播需要的品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如何才能让品牌传播符合新媒体即时性、互动性、移动性以及复合性等特征,使得品牌设计与传播完美契合、与时俱进。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品牌设计;品牌传播策略

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高效便捷的信息传播突破了传统信息传播渠道阻塞的局限。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为品牌设计提供了更为多样和广泛的表现形式和设计渠道,又为品牌传播提供了更为高速和便捷的渠道,品牌设计与传播是休戚与共的,可以说两者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时又面临着机遇。企业的品牌设计需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并且利用新媒体双向传播的特性,综合考量传播媒介的优劣,选择最佳的媒介组合,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

一、互联网对品牌设计的影响

1.设计形式的转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发生变革,品牌设计形式也发生相应的转变。对于不同的媒介,品牌设计必然有着不同的设计策略。品牌设计的早期主要以平面设计为主,形式主要是二维的、静止的,主要是文字和图片,只能通过视觉感受。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品牌设计由平面化向立体化转变。简言之,互联网使得品牌设计完成从二维到三维甚至立体的转变,同时也是从视觉展现到动听结合的转变。

2.品牌设计与媒介的互动统一

传达是信息借助于某种载体进行的传递过程。而视觉是信息传播最快、最广泛的载体,视觉信息与媒介也是相互依存的,也就是说品牌设计与媒体不可分割。品牌设计思维是依据媒体来实现的,创意与作品要与媒体的特性相符。媒体是会限制品牌设计的开展,但是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二、互联网对品牌传播的影响

1.传播手法的转变

由于传统传播媒介互动性较弱,强调统一的品牌形象、保持一致的传播活动以达到较高程度的品牌识别,从而吸引消费者购买,实现盈利。这一特征在整合营销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具有强链接性的互联网改变了这种整合式的传播手法。它借助先进的技术对纷繁复杂的数据信息进行挑选并分析,能够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内容。新媒体的用户更加分散和细分化,同时消费者因为互联网的互动性可以主动地、有选择性地接触品牌,并且能够塑造品牌。品牌传播手法的聚合化使得即使是受众个体也能够接触并认识品牌。

2.传播内容的转变

互联网使得品牌与受众之间可以互动交流之外,还提供了公众公开话语的平台,营造了更加透明的网络平台。这一改传统的宣讲式品牌传播为对话式传播,企业不能再一味地向受众单方面地灌输信息,而是通过与公众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公众在网络平台上享有话语权,能够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品牌的信息搜集也更为直观。

3.传播对象的转变

传统媒体的单向性传播使得人们所处的区域相对封闭,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传播者、传播对象以及传播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传播对象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消费者变得主动和活跃,并且乐于分享,这种很强的社交性又使得品牌信息的扩散范围扩大,品牌社群的建立为品牌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三、利于品牌传播的设计策略研究

1.品牌设计需要增强互动体验

网络时代,电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品牌通过自身的网站和手机界面与受众进行交流,这是通过视觉信息实现与受众的互动。这意味着品牌界面设计中的色彩、字体和图形等元素是关键,这些元素都不是脱离于整体而独立存在的,需要注重每一个视觉元素,增强设计的互动体验性。

2.加强品牌设计的听觉功能

如今品牌的数量越来越多,各种广告铺天盖地,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品牌识别愈发困难。为了加深受众的品牌印象,需要在强调视觉冲击的同时,调动触觉、听觉和味觉等,尤其是听觉。它是仅次于视觉的传播手段,从广告语到广告歌曲甚至是广告语调都可以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印象。

3.充分调动其他感官的品牌设计

互联网拥有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集图像、音频和视频等表现手段于一体,使得受众能够获得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的多感知体验。品牌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大多是依靠听觉和视觉的,这表明在感官体验上我们可以更充分的调动起来。

4.注重品牌设计的情感化

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并不能仅仅依靠引起受众注意力,更需要满足受众内心的情感诉求,创造受众真实体验。任何一件不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作品都是失败的。品牌设计是以受众的情感体验为基础的。品牌设计需要积极创新,用心与受众沟通,增强品牌生命力。

四、品牌传播策略分析

1.事件与网络活动相结合的传播策略

大活动和大事件能够迅速博得受众眼球,引起媒体关注,轻易引发舆论热潮并积累人力。品牌需要充分利用事件进行品牌传播,这是事半功倍的途径,品牌传播的效果的增长将是直线式的。注重依托于网络的线上与线下活动的紧密结合,保持两者的连贯性。另外,在大事件中寻找巧妙的视频或游戏的植入点,趣味性与互动性相得益彰,降低消费者的抵触情绪。这些举措有利于发掘品牌内涵,提升品牌知名度,赢得完美的品牌传播效果。

2.实现社会化媒体的双向传播策略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拓展品牌传播的渠道和空间,公开性、参与性、互动性的社会化媒体随之而生,为品牌传播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首先,企业需要充分利用搜索引擎这一资源,其拥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是消费者与企业直接沟通的方式,需要企业尽最大能力使关键词匹配用户的需求。另外,开展商品订购服务。进行及时的信息推送和用户信息反馈的收集。最后,利用社交软件进行互补,为企业盈利。

3.注重品牌传播的娱乐化策略

娱乐可以缓解压力和负面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品牌传播的娱乐化策略,能够吸引消费者,提升品牌价值。娱乐化传播强调受众与品牌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可以与娱乐节目合作,找寻最佳契合点。此外充分利用资源整合能力,进行终端推广。

五、结语

如今是以互联网为主体的传媒时代,人们的媒介接触和使用习惯发生变化,新媒体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新媒体呈现出大众化趋势,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但同时,品牌之间争夺网络资源、拓宽品牌传播渠道的竞争被激化。在产品多样,同质化日趋严重的当下,企业需要把握互联网带来的机遇,转变品牌视觉设计思维,突破传统的二维的、静止的设计思维,立足于消费者真正的需要,有效地利用新媒体资源,创造更加完善的消费者互动、体验平台,加强消费者的品牌认知与认同。

参考文献:

[1]董小宇,闫欢.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品牌传播伦理困境探析.新闻世界,2015(10).

[2]林曦,何佳佳.新媒体语境下整合设计思维对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影响.中国包装工业,2015(05).

[3]佘贤君.品牌传播策略的新动向.电视研究,2007(04).

猜你喜欢

品牌设计互联网时代
基于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品牌设计的研究与分析*
《生鲜品牌设计》《鸽子》《AAA—形式以外—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学楼改造设计》《海洋系列5》《新妆1》《星期天》
李双设计作品选
利旭恒 以“策划”思维做餐饮品牌设计 在空间中传递情感
“互联网+”背景下品牌设计模式的消费和组织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浅议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