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样息夫人,两种诗境界——从王士禛《渔洋诗话》说起

2016-01-28山东丨魏青

名作欣赏 2016年4期

山东丨魏青



一样息夫人,两种诗境界——从王士禛《渔洋诗话》说起

山东丨魏青

摘 要:春秋时期的息夫人,其人其事是后世文人喜爱吟咏的诗歌题材之一,自唐以来不乏佳作。多数作品对息夫人饱受屈辱的命运给予同情和怜悯,肯定她念旧重恩的德行;也有少数作品对息夫人夫死再嫁或质问责难,或调侃取笑。《渔洋诗话》所录歌咏息夫人的三首诗,唐代王维《息夫人》属于前一类的代表;唐代杜牧《题桃花夫人庙》、清代孙廷铨《息妫》则属于后一类的代表。

关键词:《渔洋诗话》 咏史诗 息夫人

《渔洋诗话》三卷作于王士禛晚年归田后,书中收录他平生与兄弟朋友论诗及谈谐之语,凡二百二十余条。其中卷下第五十一条载:

益都孙文定(廷铨)公咏《息夫人》云:“无言空有恨,儿女粲成行。”谐语令人颐解。杜牧之:“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则正言以大义责之。王摩诘:“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更不著判断一语,此盛唐所以为高。①

孙廷铨(1613—1674),字伯度,号沚亭,益都颜神(今山东淄博博山)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任永平府(今河北卢龙)推官。入清,以荐授河间府(今属河北)推官,累擢吏部尚书,再拜内秘书院大学生,卒,谥文定。著有《沚亭文集》《颜山杂记》等。孙廷铨所作《息夫人》,一名《息妫》,是一首咏史诗。诗中所歌咏的息夫人是历史上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她是春秋前期陈国人,其先祖为虞舜的后裔,居于妫、汭河域,因以为氏,姓妫。后来她嫁给息国国君,人称“息夫人”。因为她生得艳如桃花,后世又称她“桃花夫人”。

关于息夫人的事迹,秦汉时典籍如《左传》《吕氏春秋》《史记》以及《列女传》等书都有记载。其中,《左传》的记载最为具体可靠,息夫人的言行分别见于鲁庄公十年至三十年,共有四处。“庄公十年”载:

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息妫将归,过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见之,弗宾。息侯闻之,怒,使谓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楚子从之。秋九月,楚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②

“庄公十四年”载:

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灭息,遂伐蔡。秋七月,楚入蔡。③

“庄公二十八年”载:

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今令尹不寻诸仇雠,而于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御人以告子元。子元曰:“妇人不忘袭雠,我反忘之!”秋,子元以车六百乘伐郑。④

“庄公三十年”载:

楚公子元归自伐郑,而处王宫。斗射师谏,则执而梏之。秋,申公斗班杀子元,斗谷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⑤

这四段文字交代了如下事实:息妫出嫁,路过蔡国,因为她与蔡哀侯之妻为亲姊妹,遭蔡哀侯强留见面,没有受到礼敬。息侯听说后大怒,怂恿楚文王攻打蔡国,并俘虏了蔡哀侯。蔡哀侯故意在楚文王面前赞美息妫,诱使楚文王假借到息国设宴招待息侯之名,消灭了息国。息妫被楚文王带回楚国,生下堵敖和成王。因为她羞于一女而事二夫,三年之中从没有主动与楚文王说过话。楚文王为了取悦息妫,于是发兵进攻蔡国。楚文王死后,楚国令尹子元意欲诱惑息妫,遭到息妫的奚落。子元攻打郑国回来,对息妫不肯死心,竟然住到王宫里面,结果被杀死。

《左传》中对息妫行迹的描写前后不过三百四十余字,写活了一个貌美如花却受尽屈辱的女性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左传》着重对息妫言行举止的描写不同,《吕氏春秋》与《史记》只是记载了与息妫相关的一点史实。《吕氏春秋·长攻》载:

楚王欲取息与蔡,乃先佯善蔡侯,而与之谋曰:“吾欲得息,奈何?”蔡侯曰:“息夫人,吾妻之姨也。吾请为飨息侯与其妻者,而与王俱,因而袭之。”楚王曰:“诺。”于是与蔡侯以飨礼入于

息,因与俱,遂取息。旋舍于蔡,又取蔡。⑥

《史记·管蔡世家》载:

哀侯十一年。初,哀侯娶陈,息侯亦娶陈。息夫人将归,过蔡,蔡侯不敬。息侯怒,请楚文王:“来伐我,我求救于蔡,蔡必来,楚因击之,可以有功。”楚文王从之,虏蔡哀侯以归。哀侯留九岁,死于楚。凡立二十年卒。⑦

两书涉及息妫的文字,与《左传》大同小异。但是到西汉后期,刘向《列女传》对息夫人的记载与《左传》产生了较大出入,书中卷四《贞顺传·息君夫人》云:

夫人者,息君之夫人也。楚伐息,破之,虏其君,使守门,将妻其夫人而纳之于宫。楚王出游,夫人遂出见息君,谓之曰:“人生要一死而已,何至自苦?妾无须臾而忘君也,终不以身更贰醮。生离于地上,岂如死归于地下哉?”乃作诗曰:“榖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息君止之,夫人不听,遂自杀。息君亦自杀,同日俱死。楚王贤其夫人守节有义,乃以诸侯之礼合而葬之。⑧

这段文字交代了楚国消灭息国后,息君和夫人一起被俘至楚国。楚王责罚息君为守门人,同时要强占息夫人为妻。息夫人伺机逃出与息君见面,在向息君表白终身不复再嫁后自杀,息君同时自杀。刘向《列女传》对息夫人的言行明显进行夸大渲染,意在将她描写成一个正统礼教下贞女烈妇的形象,乃至不惜与史实的记载相违背。

由于受《左传》等书关于息夫人史料记载的影响,息夫人其人其事成为后世文人喜爱吟咏的诗歌题材之一,自唐以来不乏佳作。它们中多数作品对息夫人饱受屈辱的命运给予同情和怜悯,肯定她念旧重恩的德行。如唐代宋之问《息夫人》:“可怜楚破息,肠断息夫人。仍为泉下骨,不作楚王嫔。楚王宠莫盛,息君情更亲。情亲怨生别,一朝俱杀身。”⑨王维《息夫人》:“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⑩刘长卿《过桃花夫人庙》:“寂寞应千岁,桃花想一枝。路人看古木,江月向空祠。云雨飞何处,山川是旧时。独怜春草色,犹似忆佳期。”⑪胡曾《息城》:“息亡身入楚王家,回首春风一面花。感旧不言长掩泪,只应翻恨有容华。”⑫罗隐《息夫人庙》:“百雉摧残连野青,庙门犹见昔朝廷。一生虽抱楚王恨,千岁终为息地灵。虫网翠环终缥缈,风吹宝瑟助微冥。玉颜浑似羞来客,依旧无言照画屏。”⑬宋代徐照《题桃花夫人庙》:“一树桃花发,桃花即是君。空池临野水,何处觅行云。事迹樵人说,炉香过客焚。雨添碑上藓,难读古诗文。”⑭清代邓汉仪《题息夫人庙》:“楚宫慵扫黛眉新,只自无言对暮春。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⑮

以上宋、刘、胡、罗、徐诸诗纯属咏史,它们或根据《左传》的记载,或依从《列女传》的说法,对息夫人这一历史人物进行歌咏描写。而王、邓之诗,则是借古说今,另有寄托。王维《息夫人》一诗实有本事,据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宁王宪贵盛,宠妓数十人,皆绝艺上色。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媚,王一见属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环岁,因问之:‘汝复忆饼师否?’默然不对。王召饼师使见之,其妻注视,双泪垂颊,若不胜情。时王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异。王命赋诗。王右丞维诗先成……”⑯王维借咏息夫人,实际上概括了古往今来女性身上所发生的类似这样的一些社会悲剧。邓汉仪(1617—1689)是明末清初人,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以年老授官中书舍人,后放归。他的这首咏息夫人诗,应是有感于现实而发,“千古艰难惟一死”一句,道出了明清易代之际无数屈节降清者的心声。

历代咏息夫人的诗歌中,也有少部分作品对息夫人夫死再嫁或质问责难,或调侃取笑。如唐代杜牧《题桃花夫人庙》:“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⑰汪遵《息国》:“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衔冤只合甘先死,何待花间不肯言。”⑱清代吴雯《桃花夫人》:“桃花夫人好颜色,月中飞出云中得。新感恩仍旧感恩,一倾城矣再倾国。”⑲孙廷铨《息妫》:“葛萝相勾带,冉冉乃逾墙。蔡息称姻娅,亦宜礼自将。丈夫多轻薄,女子善摧藏。无言空有恨,儿女粲成行。”⑳

时赵王伦专权,崇甥欧阳建与伦有隙。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时在金谷别馆,方登凉台,临清流,妇人侍侧。使者以告。崇尽出其婢妾数十人以示之,皆蕴兰麝,被罗縠,曰:“在所择。”使者曰:“君侯服御丽则丽矣,然本受命指索绿珠,不识孰是?”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使者曰:“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崇曰:“不然。”使者出而又反,崇竟不许。秀怒,乃劝伦诛崇、建……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㉑

杜牧诗中以绿珠跳楼殉情为反衬,间接婉转地批评息夫人隐忍苟生,别具意味。

然而,前引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下第五十一条在评论王维、杜牧两首诗时,有扬王抑杜之嫌。作者认为杜诗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两句,“则正言以大义责之”。王诗“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两句与之相较,“更不著判断一语,此盛唐所以为高”。王士禛论诗本之于严羽,以盛唐王维、孟浩然为宗,标举“神韵”,以含蓄蕴藉、意在言外为最佳境界。所以,他称赞王维《息夫人》诗“不著判断一语”,“意尚含蓄”㉒,就是说它不发议论之语,以形象传情达意,含蓄蕴藉,十分符合神韵诗的艺术标准,所以,王士禛将王维此诗在同题咏息夫人诗中标为最高,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渔洋诗话》卷下第五十一条与王维、杜牧两首咏息夫人诗并提的还有孙廷铨的《息夫人》诗,作者评价其诗“‘无言空有恨,儿女粲成行’,谐语令人颐解”㉓。王士禛《居易录》《古夫于亭杂录》中也有与之相似的记载,如《居易录》卷二一载:“王右丞《息妫怨》云:‘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意尚含蓄。吾乡孙文定公沚亭廷铨咏《息夫人》诗云:‘无言空有恨,儿女粲成行。’读之辄失笑。”㉔《古夫于亭杂录》卷四载:“近益都孙相国沚亭廷铨诗云:‘无言空有恨,儿女粲成行。’则以诙嘲出之,令人绝倒。”㉕可见,王士禛对此三首咏息夫人诗颇为乐道。

孙廷铨是王士禛的同乡前辈,王士禛曾为其撰写《孙文定公传》,称赞说:“公少具夙慧,读书有神解,长而博极群书。”㉖孙廷铨的这首咏息夫人诗称得上是“神解”之作。如果说王维的诗对息夫人抱以谅解之情,杜牧的诗持以责备之意,那么,孙廷铨完全从一个历史旁观者的角度,对息夫人进行调侃取笑,以为息夫人表里不一,造作拿捏,不再纠结于她是否守节一类陈词老调上。王士禛评价孙诗“谐语令人颐解”,或“读之辄失笑”,或“以诙嘲出之,令人绝倒”,这里与其说赞其诗,不如说更赏其人,因为王士禛在诗歌艺术上真正标举的是王维一类自具“神韵”之作。孙廷铨的这首咏《息夫人》诗,不过是戏谑之作,不足为观。孙廷铨此诗曾遭到后人严厉的批评,沈祖棻在《唐人七绝诗浅释》中说:“王摩诘咏息夫人云:‘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出语亦忠厚。若清人孙沚亭反王意云:‘无言空有恨,儿女粲成行。’则以刻毒之辞,施之暴力劫持下之弱女,何足言诗,亦自暴其凉薄而已矣。”㉗

王士禛自己也曾写过一首与息夫人相涉的《瓶中桃花》,诗云:“水晶枕上一枝新,别作嫣红楚岸春。疑是息夫人未起,细腰宫里见横陈。”㉘这是一首咏物诗,借人喻花,无任何褒贬臧否可言,虽有传神之处,但纯出戏笔,格调不高,所以清人杭世骏评价此诗说:“小儿学语,有此意度。老手为之,不颜赤耶。”㉙可见,以写神韵诗著称的王士禛也有浅薄之作。

云浮族的人口并不多,每年死者寥寥,所以安魂殿的规模并不是很大。神殿的正中立着一座神像,那是云浮族信仰的神。她在人间呈现的形态,是一位身着白羽、背生双翼的老妪。

①〔清〕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65—220页。

②③④⑤均见于〔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注疏》卷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0143—0144册。

⑥〔汉〕高诱注:《吕氏春秋》卷一四《孝行览》,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0848册。

⑦〔汉〕司马迁撰:《史记》卷三五,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92页。

⑧〔汉〕刘向撰:《列女传》卷四,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0448册。

⑨⑩⑪⑫⑬⑰⑱均见于御定《全唐诗》卷五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423—1431册。

⑭〔宋〕徐照撰:《芳兰轩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71册。

⑮〔清〕沈德潜选编:《清诗别裁集》(上),岳麓书社1998年版,第366页。

⑯〔唐〕孟棨撰:《本事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478册。

⑲〔清〕吴雯撰:《莲洋诗钞》卷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322册。

⑳刘聿鑫点校:《清代博山诗抄》,2002年9月印,第34页。

㉑〔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三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7页。

㉒〔清〕王士禛撰:《居易录》卷二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0869册。

㉓〔清〕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65—220页。

㉔〔清〕王士禛撰:《居易录》卷二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0869册。

㉕〔清〕王士禛撰:《古夫于亭杂录》卷四,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0870册。

㉖刘聿鑫点校:《清代博山诗抄》,2002年9月印,第34页。

㉗沈祖棻著:《唐人七绝诗浅释》,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54页。

㉘〔清〕王士禛撰:《精华录》卷九,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315册。

㉙周兴陆编:《渔洋精华录汇评》,齐鲁书社2007年版,第513页。

作 者: 魏青,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编 辑:张勇耀 mzxszyy@126.com

现代回眸
Mod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