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说新语》阅读札记:魏晋遗韵(中)

2016-01-28湖南丨聂鑫森

名作欣赏 2016年4期
关键词:世说新语魏晋

湖南丨聂鑫森



《世说新语》阅读札记:魏晋遗韵(中)

湖南丨聂鑫森

摘 要: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最为混乱的时期之一。作为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包含了诸多特定时代关于名士的风流逸事。本文截取了三个反映魏晋时代的社会侧面:麈与清谈、名人与鹤、吟啸傲然,通过这些生动的生活画面,展现了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

关键词:魏晋 社会风貌 《世说新语》

麈与清谈

《红楼梦》第一百零九回写道:“只见妙玉头带妙常髻……手执麈尾念珠,跟着一个侍儿,飘飘拽拽的走来。”这麈尾即拂尘,古代以驼鹿(麈的俗称)尾做成,因此称拂尘为麈尾或麈。在《世说新语》中,多有晋人挥麈清谈的记载。为什么一定要以麈尾做拂尘呢?《通鉴》八十九注:“麈,麋属。尾能生风,辟蝇蚋,晋王公贵人多持麈尾,以玉为柄。”持麈清谈是“魏晋风骨”的一项重要内容。《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另一则就更有意思了。《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处)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间。左右进食,冷而复煗者数四。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宾主遂至莫(暮)忘食。殷乃语孙曰:“卿莫作强口马,我当穿卿鼻。”孙曰:“卿不见决鼻牛,人当穿卿颊。”

第一则写王夷甫持麈清谈的儒雅风度;第二节则写孙安国与殷中军在激烈的辩论中,忘记了吃饭,“奋掷麈尾”致使鹿毛纷落到饭菜里,并且互相辱骂。

“清谈玄学的风习,是魏晋文化的一大特征。清谈,又称清言或玄言,它是当时发展起来的一种辩论哲学的形式。”(王守华:《〈世说新语〉发微》)从事清谈的名流,又被称为“名胜”:“名”者,名辩也,指辩论的才干;“胜”者,胜负也,指辩论的能力表现。故“名胜”有一流、二流、三流之分,凡能取得“名胜”称号的士人,就高人一等。在当时,一旦争论拉开序幕,就必须分出胜负高低,“以不应者为拙劣,以先止者为负败”(《抱朴子·疾谬篇》)。

那么,麈在清谈中起什么作用呢?

其一,以助谈姿,增添风韵。边说边挥挥麈,使谈姿儒雅,也能激发说话的兴致,似乎在打着节拍,于是说起来有轻重缓急之分。

其二,在开讲之前,甩几下麈,以引起对方注意,有醒目静场的作用。在对方讲完后,另一方要说话了,亦挥麈礼貌地表示“我来接着说”。

其三,可以生风,驱赶蝇蚋,拂扫灰尘。

麈柄除用白玉制做以外,在《红楼梦》第三十六回中写有“白犀麈”,可知麈柄是用白犀角骨做成的,堪称贵重。但自魏晋之后,挥麈清谈之风渐衰,诗文中出现这个词,无非是用典或渲染气氛罢了,它的真正作用,除佛、道中人做仪表之助外,大概多用于拂尘了,正如唐人白居易在《斋居偶作》中所写的:“老翁持麈尾,坐拂半张床。”

名人与鹤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支公好鹤,住剡东峁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陵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支公,即支遁,字道林,生于公元314年,卒于公元366年,为东晋佛教学者,《辞海》称之“二十五岁出家,与谢安、王羲之等交游,好谈玄理”。在当时,他是一个大名人,因为他喜欢鹤,于是有人送两只鹤供他赏玩。当鹤长大了,欲展翅而飞,于是支遁剪其翅羽,令其无法飞行。鹤显得很沮丧,支遁便生怜悯心,说:“既然鹤有凌云之志,又怎么会愿意做人可看可听的玩物!”当鹤的翅羽再长好了,他便将其放飞。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鹤是代表高洁、美丽、长寿的符号,广受赞誉。《诗经》中“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句子,可说是咏鹤的最早作品。

我国很早就开始驯养鹤以作观赏。《毛诗义疏》云:“吴人园中及士大夫家皆养之。”《左传》中记载,春秋时卫懿公好鹤,不理朝政,导致亡国。到魏晋时,驯养鹤的风气大盛,有名的将军羊祜镇守荆州时,见江陵泽中多鹤,让人捉来教舞以娱宾客,于是江陵泽得名鹤泽,江陵郡亦名鹤泽郡。

羊祜驯养的鹤,可以对客而起舞,令人赞叹。但鹤也有让主人丢面子的时候,《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

昔羊叔子(羊祜)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肯舞。

羊祜的鹤善舞,他也曾向客人吹嘘,可当客人请他把鹤赶来,鹤毛羽松散,不肯起舞。于是有了一个“羊公鹤”的典故,比喻所得到的赞誉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令人失望。唐人寒山《诗》之十一:“恰似羊公鹤,可怜生懵懂。”

西晋文学家陆机(261—303),字士衡,有《陆士衡集》传世。他善作骈文,如《辩亡论》《吊魏武帝文》,为世人称颂。他喜欢养鹤,欣赏鹤的姿仪和鸣叫声。“陆平原(陆机)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世说新语·尤悔第三十三》)此中之今昔慨叹,令人下泪。

在宋代,林逋“梅妻鹤子”的故事广为传颂。他孑然一身,隐居杭州西湖之孤山,绝意仕途,超然物外。“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扬棹而归,盖常以鹤飞为验也。”(《梦溪笔谈》)

古人特别是名士、达人之所以好养鹤,其一因鹤被认为是群鸟中的“高士”,超群拔俗,飘逸绝尘;其二是鹤洁白的羽毛、修长的身段,加之善舞而清唳,让人顿生美感;其三鹤被视为长寿的象征,与此有关的赞语多矣,如“松龄鹤寿”“松鹤延年”“松鹤同春”等。《世说新语·赞誉第八》中有一则也说到鹤:

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

因邴原是个有大胸襟、大智慧的人物,所以公孙度品评他是“云中白鹤”,不是捕捉燕雀的网所能网住的。

吟啸傲然

在《世说新语》的“德行”“言语”“文学”“栖逸”“任诞”“简傲”诸辑中,记载关于魏晋名士“啸”“吟啸”“啸咏”的文字很多,这种“啸”的方法与“啸”的音调,往往表现出他们率真、坦荡、任性、自由的处世态度和性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周仆射(周顗)雍容好仪形。诣王公(王导),初下车,隐数人,王公含笑看之。既坐,傲然啸咏。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桓玄尝登江陵城南楼云:“我今欲为王孝伯(王恭)作诔。”因吟啸良久,随而下笔,一坐之间,诔以之成。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阮步兵(阮籍)啸闻数百步。

(《世说新语·栖逸第十八》)

王子猷(王徽之)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

《辞海》:“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啸”并非魏晋人的专利,溯源久矣。《诗经》中,就出现多处:“子之归,不我过,其啸也歌。”(《召南·江有汜》)“有女仳离,条其歗(同“啸”)矣。”(《王风·中谷有蓷》)“啸歌伤怀,念彼硕人。”(《小雅·白华》)郑玄在《江有汜》的笺注中,释“啸”为“蹙口而出声”,也就如同现在人们嘟起嘴唇所吹的口哨。

但在魏晋以前,“啸”者多为女性,《诗经》中的诸篇可为佐证,还有《列女传·仁智篇》,写鲁漆室之女,因忧思邦国,倚柱而啸;《古今注·音乐篇》记商陵牧,用“啸”来抒发心中的郁郁不平之气。屈原在《离骚·招魂》中吟道:“招具该备,永(咏)啸呼些。”王逸注:“夫啸阴,呼阳,阳主魂,阴主魄;故必啸呼以感之。”这是用“啸”来召唤亡人之魂。还有用“啸”来求天降甘霖或者招鬼的,啸者多为巫师和术士。

到东汉时,“啸”在士人中风行。这种撮嘴而“啸”的发声形式,可以在不同场合表述不同的情绪,或激愤,或悲哀,或悠闲,或亢奋,或倨傲,或鄙夷,或临危不惧。《世说新语 ·雅量第六》:

谢太傅(谢安)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孙绰)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旺),吟啸不言。

谢安的“吟啸”,透现出他的从容镇定。

孙机在《魏晋时代的“啸”》一文中说:“啸声是带有旋律的、相当优美的。把啸的方法和啸的音调记述得最为细致的是西晋成公绥的《啸赋》。”“啸”的发声:“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触类感物,因歌随吟……行而不流,止而不滞。随口吻而发扬,假芳气而远逝。”而“啸”音应当柔曼而清越:“时幽散而将绝,中矫厉而慷慨。徐婉约而优游,纷繁骛而激扬。情既思而能反,心虽哀而不伤。”孙机称:“啸之发声的特点不是唱,而是吹。”正像《啸旨》中说的:“夫气激于喉中而浊,谓之言;激于舌而清,谓之啸。”《啸旨》为唐代孙广所撰。

文人骚客的“啸”,在唐代仍余韵未绝,《啸旨》的产生是个明证,而在唐人诗歌中亦多有印痕。“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李白:《游泰山》)“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到宋代及后世,“啸”风就几乎成了空谷绝响,诗文中虽也出现“啸”,只是一种描写,而并非实指。现代人的吹口哨,虽是“啸”的形式,但与魏晋人“啸”的文化意味已相距甚远了。

作 者: 聂鑫森,作家,画家,著有长篇小说《夫人党》《浪漫人生》,诗歌集《地面与地底的开拓》《他们脖子上挂着钥匙》,散文随笔集《旅游最佳选择》《收藏世界的诱惑》等。写作之外,四十多年来,专心研习大写意花鸟画,曾在多家报纸、杂志刊发国画作品,并多次应邀为刊物和书籍插图。

编 辑:张勇耀 mzxszyy@126.com

猜你喜欢

世说新语魏晋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魏晋时期忠君道德管窥——以《世说新语》为例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砖反映的丝路文化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魏晋时期的“绘本”——《女史箴图》
《世说新语》复音虚词的同义聚合现象
论李白诗中《世说新语》典故
从《世说新语》看士族女性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从狷介名士到风趣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