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活动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2016-01-27刘芳
刘 芳
早期活动干预对脑出血患者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刘 芳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活动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 年1月沈阳二四二医院脑外科收治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早期活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压、心率变化、静脉血流峰速及平均速度、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静脉血流峰速及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27,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7,P<0.05)。结论 对于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开展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早期活动干预,能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保证手术治疗效果,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早期活动干预;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5846(2015)10-0164-02
沈阳二四二医院,辽宁沈阳 110034
深静脉血栓是由于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发生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进而形成静脉血栓[1]。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进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2]。脑出血患者由于术后需长期卧床,且多存在意识障碍,极易发生静脉血栓,尤其是下肢。若不及时有效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丧失下肢功能,甚至发生更加严重的栓塞,严重威胁其生命健康。本研究就早期活动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脑外科收治进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经CT检查,均确诊为脑出血;无严重的肝、肾、心等功能障碍。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7例,女34例,年龄42~78岁,平均(64±8)岁;观察组患者中,男48例,女33例,年龄45~80岁,平均(67±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后药物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预防感染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早期活动干预:①体位护理:术后患者尚不能自行活动,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合理调整体位,防止静脉压迫和回流。②早期运动护理:术后2 h,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共同帮助患者进行早期运动训练。在患者脚后跟处放置一软物品,使小腿保持悬空,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被动内外翻运动和膝关节伸屈运动,15~20次/min,运动后给予相应按摩。进行运动训练过程中,需严密监测并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并检测其静脉血流速度。②根据临床症状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诊断:当肢体肿胀,皮肤发绀或发白、温度明显升高,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较长,且双下肢周径相差大于0.5 cm,即可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确诊:彩色多普勒超声加压后纵切和横切不压迫血管,血流及声音消失[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分别为(133±8)mmHg(1 mmHg= 0.133 kPa)、(86±6)mmHg、(87±11)次/min;观察组分别为(130±8)mmHg、(86±6)mmHg、(87±11)次/min;两组患者术后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74,P>0.05)。
2.2 静脉血流峰速及平均速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静脉血流峰速为(44±7)cm/s,血流平均速度为(24±6)cm/s;观察组患者血流峰速度为(55± 11)cm/s,血流平均速度为(33±8)cm/s;观察组患者的静脉血流峰速及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有静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血液处于高凝状态[4]。就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而言,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为静脉血流缓慢[5]。脑出血患者在术中需全身麻醉,会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术后因伤口疼痛以及其他原因需长时间卧床,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也会导致下肢血流缓慢,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此外,脑出血患者术后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强,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增加血液凝固性,形成静脉血栓[6]。
对于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开展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早期活动干预,使患者下肢保持足够的高度,以促进静脉回流;通过帮助患者进行被动内外翻和膝关节伸屈运动,能够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增大下肢血流速度;通过早期按摩,能减少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回流,从而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静脉血流峰速及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早期活动护理干预能够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有效提高静脉血流峰速及平均速度。因此,对于进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开展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早期活动干预,能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保证手术治疗效果,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吴旭红.侧脑室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3):130-131.
[2] 王春营.运动疗法及气压治疗联合预防脑出血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7(3):193-194.
[3] 梁大英.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活动干预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4,4(10):106-107.
[4] 李春霞,谢春雷,李爱文,等.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37-39.
[5] 吴雪梅,朱蓓.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8): 1389-1390.
[6] 吴柳.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1):29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