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联合用药与血清肝酶升高的相关性
2016-01-27高晶德
高晶德
精神科联合用药与血清肝酶升高的相关性
高晶德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科药物联用与血清肝酶升高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寻找控制血清肝酶升高的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药物联用的33例精神科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分别予以测量其肝酶类指标,统计血清肝酶异常升高的病例。结果 血清肝酶升高病例中,联合使用利培酮以及氯氮平的患者最多,其次是联合使用碳酸锂以及喹硫平等。治疗1个月后,机体血清肝酶升高最为突出,而治疗2个月后,血清肝酶已从单项异常逐渐变成多项异常,并且呈现出不断升高的态势,较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谷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以及谷氨酰转肽酶等指标均已发生明显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临床上,精神科药物联用与血清肝酶升高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精神科;药物联用;血清肝酶;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9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5846(2015)10-0065-02
作者简介:高晶德(1978-),本科学历,药剂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剂
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大连 116023
药物联用属于精神科临床治疗环节的常见方案,通常机体会出现血清肝酶升高等情况。为总结精神科药物联用与血清肝酶升高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药物联用的33例精神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治疗前、治疗后分别予以患者测量其肝酶类指标,寻找控制血清肝酶升高的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药物联用的33例精神科患者,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20~62岁,平均(35.1± 2.2)岁;病程1~10个月,平均(7.6±1.3)个月。本研究对象均已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肺结核、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心脏功能不全、肺纤维化、造血系统缺陷、酒精依赖、药物依赖等病例。
1.2 研究方法 ①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分别测量其血清肝酶类指标,采用日立HITACHI 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深圳迈瑞生化试剂,检测方法选择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的推荐方法(IFCC);②对患者药物联用前的血清肝酶进行记录,同时统计分析血清肝酶升高幅度、升高时间以及药物联用剂量、联用种类等。
1.3 疗效评定指标 按照个体化治疗原则,对患者药物使用剂量进行缓慢递增,使之达到治疗剂量。其中谷氨酸转氨酶正常范围为0~4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正常范围为0~40 U/L;碱性磷酸酶正常范围为40~150 U/L;谷氨酰转肽酶正常范围为2~50 U/L。如果上述血清肝酶超出正常限值,表明血清肝酶升高。超出正常值3倍为轻度增加,超出正常值3~10倍代表中度增加,超出正常值18倍为重度增加[1-2]。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以及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药物联用情况分析 33例精神科患者药物联用情况见表1。其中联合使用利培酮以及氯氮平的患者最多,占30.3%,将利培酮作为主要联用药物的有28例,占84.8%;将氯氮平作为主要联用药物的有14例,占42.4%;将碳酸锂作为主要联用药物的有4例,占12.1%;将喹硫平作为主要联用药物的有4例,占12.1%;将丙戊酸钠作为主要联用药物的有10例,占30.3%;将奥氮平作为主要联用药物的有11例,占33.3%。
表1 33例精神科患者药物联用情况
2.2 血清肝酶升高情况分析 由表2可知,治疗后1个月、2个月较治疗前,所有患者的谷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以及谷氨酰转肽酶等均已发生明显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此同时,治疗时间不断延长的情况下,肝酶升高趋势愈发突出,而治疗2个月后,血清肝酶已从单项异常逐渐变为多项异常。
表2 治疗后1、2个月患者血清肝酶升高情况(U/L,?±s)
3 讨论
临床实践中,精神科常见药物包括利培酮、氯氮平、碳酸锂、喹硫平、丙戊酸钠以及奥氮平等,而上述药物在单独使用的情况下均会诱发血清肝酶升高症状,药物联用后症状愈加突出[3]。与此同时,血清肝酶升高患者中,男性病例普遍多于女性,并且不会出现自觉症状。一般而言,氯氮平常规使用剂量为每日不得超过200 mg,利培酮使用剂量为每日4 mg,表明药物联用剂量与血清肝酶升高之间并未表现出直接的关系,而使用利培酮后,机体会出现贪吃症状,其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胆固醇都会随之上升,以致于直接损伤患者的肝功能[4]。
有研究显示[5-6],给予精神科3例男性患者分别服用100 mg氯氮平、8 mg利培酮以及10 mg奥氮平进行治疗,用药后于5个月、9个月、15个月分别予以血清检测,发现患者的谷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均明显升高,而予以超声诊断后,发现患者出现肝大体征。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1个月、2个月较治疗前,所有患者的谷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以及谷氨酰转肽酶等均已发生明显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时长不断延长的情况下,肝酶升高趋势愈发突出,且治疗2个月后血清肝酶已从单项异常逐渐变为多项异常。
综上所述,精神科药物联用与血清肝酶升高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所有会对机体肝脏造成损伤的药品进行联用时,其危害性都会随之增加,而用药1个月后症状开始凸显,在保肝治疗0.5个月后,患者的谷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均得到有效控制,1个月后即可恢复正常。由于大多抗精神类药物都存在丰富的药理功效,联合应用时,要求临床医师严格把握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查看药物代谢是否会对机体肝酶造成直接影响。治疗时,还应定期对患者的血清肝酶进行检测,以免出现药源性肝炎,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的治疗效率,从源头上控制血清肝酶升高等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建国,高辉,于俊玲,等.双环醇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血清MDA及SOD活性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9): 1473-1475.
[2] 何军,张丽,田洪伦,等.血清Cys-C、NGAL在海洛因依赖伴慢性HCV感染者早期肾损伤中的变化[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 39(5):688-696.
[3] 吕成荣,余亚文,陶旭东,等.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31-33.
[4] 申甜,喻明,徐碧林,等.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肝酶水平与糖脂代谢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4,54(16): 47-48.
[5] 马笑堃,王庆祝,秦贵军,等.血清肝酶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3):198-201.
[6] Kirtaniya BC,Sachdev V,Singla A,et al.Marsupialization: a conservative approach for treating dentigerous cyst in children in the mixed dentition[J].J Indian Soc Pedod Prev Dent,2010,28(3): 20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