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桑栽培技术与设施栽培应用展望

2016-01-27李坤峰骆卫东杨婷婷吴小恒贾惠娟鲁兴萌

中国蚕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果桑桑椹蚕业

李坤峰 骆卫东 丁 玲 杨婷婷 孙 睿 吴小恒 贾惠娟 鲁兴萌

(1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浙江杭州 310058; 2浙江大学果树科学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58)



果桑栽培技术与设施栽培应用展望

李坤峰1骆卫东1丁 玲1杨婷婷1孙 睿1吴小恒1贾惠娟2鲁兴萌1

(1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浙江杭州 310058;2浙江大学果树科学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58)

总结了果桑裸地栽培对品种和土壤的要求,阐述了果桑设施栽培与裸地栽培的异同,以及果树领域设施栽培中水肥一体化、根域限制栽培、地膜覆盖和棚架等技术的发展,展望了果桑设施栽培发展及这些新技术在果桑栽培中的应用,旨在为规范果桑栽培技术、有效推进果桑的发展提供参考。

果桑;裸地栽培;设施栽培;根域限制栽培;新技术;应用前景

我国栽桑养蚕已有5 000多年的历史,在此悠久的历史中,栽桑的主要目标是为养蚕提供大量优质桑叶[1]。除此之外,桑椹、桑根和桑叶等作为保健或药用食物等用途也有诸多历史记载[2-3]。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品质生活的注重和多元化生活的追求,桑椹作为一种新型的果品和健康饮料的原料也备受关注,以生产桑椹为主要目标的果用桑(果桑)品种的筛选和栽培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4-5]。

目前国内栽培的果桑品种主要有大10、红果2号、8632、白玉王、长果桑、四季果桑、46C019,从日本引进的富士红(原名日本甜桑椹)和韩国引进的白珍珠等,其中大10因其适应性强、果形大、产量高和口感好等因素,成为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果桑品种[6]。

在果桑栽培技术方面,也因品种、栽培条件(地域、裸地栽培与设施栽培)、土壤条件和产品销售形式等而与叶用桑的栽培方法有所不同。本文在总结前人有关果桑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设施农业,特别是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设施果桑栽培技术及其应用展望。

1 果桑栽培对品种和环境条件的选择

1.1 品种选择

不同果桑品种的种植具有地域特性,在选择时应当考虑当地地理气候条件的适宜性。如台湾长果桑仅适合我国淮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露天种植,且冬季气温不低于-5 ℃;大10、太空果桑、四季果桑等品种适合我国南部和中部地区露天种植,且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15 ℃;8632、富士红、龙桑1号等品种的抗旱耐寒性较强,适合我国西北部干旱地区露天种植[6-8]。此外,如龙桑1号、蜜果桑09-1、大果桑09-2等品种较适合育成当地的极寒气候,新疆药桑品种只适合种植在新疆地区[9-10]。

另外,在确定适应当地地理气候条件的果桑品种后,还应根据种植目的,如以鲜食为主、以加工桑椹汁为主、以生产天然食用色素等来调整目标品种的选择。如富士红、台湾长果、雅安3号、绿枢子、江米果桑等品种的口感好;红果2号、四季果桑、紫城2号、琼46、长青皮等品种的产量高;SG01、打洛1号、琼46等品种的抗病性强;大10、白珍珠、白玉王等品种的果汁多;穗果2号的色素含量高;新疆药桑的药用价值高[11-13]。

1.2 土壤选择

桑树的根系发达,萌芽力强,生长速度快,具有极强的土壤适应性,在低于海拔2 200 m的山区、丘陵区以及平原地区的大部分土壤上均可种植[14-15]。果桑和叶用桑在土壤质地和酸碱度方面则存在一定的差别。叶用桑栽培以黏质土为好,果桑栽培以砂壤土为好;叶用桑栽培土壤pH值为6.5~7.5,而果桑栽培土壤略偏酸性,适宜pH值为6.0~7.0[16-19]。

2 果桑栽培关键技术

2.1 栽培密度

果桑栽培也可分为叶果兼用和专用果桑2种形式,叶果兼用桑的栽培密度比纯产果的果桑稍高,采用大10品种做叶果兼用的栽培密度试验发现,其最高栽培密度以每667 m2栽植700株为最佳[20];以产果为目的果桑栽培密度因立地条件、果桑品种、树形结构等而定,既要有利于桑椹高产优质,也应方便工人作业及游客采摘。目前,果桑的栽培密度一般为每667 m2果桑园栽植200~600株[21]。果桑的栽培密度与树型养成有密切关系。

2.2 剪伐方式

果桑修剪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殖生长,增加桑椹产量、提高果实品质。目前,报道的果桑树型养成剪伐的方法,多数是参照叶用桑的拳式修剪的方法,且果桑树型养成后,只进行夏伐不进行春伐,江浙地区夏伐时间在6月份,桑椹收获后立即进行夏伐;果桑的冬季修剪主要采用轻修剪,即只需要剪去枝条顶端的枯梢、病虫枝及长度为20~30 cm细小的倒侧枝[16,20,22,28]。

2.3 疏芽和摘芯

疏芽是桑园管理上的一项重要措施,疏芽能调节桑树的长势,有计划地控制单株和单位面积上的枝条数。通过调节控制单株枝条数和枝叶分布状况,以保证每株都有足够的条数,且每根枝条分布均匀。每667 m2果桑园留条数在2 000~4 000根[23],早期的文献报道[24-25],果桑疏芽时间河南省、陕西省一般在新芽长到 20 cm 左右时进行(3月下旬左右),江浙地区一般在4月中上旬进行;一般只需疏除主干上萌发的不定芽和结果母枝基部的弱小芽。近几年随着对果桑栽培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果桑的结果枝粗度、长度与结果量存在极大相关性,以大10为例,结果枝长度在50.00~149.99 cm和粗度在5.00~14.99 cm是主要优良结果母枝;所以,疏芽时要求疏掉长度<50.00 cm与长度>200.00 cm和粗度<5.00 cm与粗度>19.99 cm的结果母枝,适当选留长度在150.00~199.99 cm和粗度在15.00~19.99 cm的结果母枝[26-27]。

果桑摘芯是将正在生长的枝梢顶端的生长点或顶芽摘除,一般对营养生长旺盛的新生枝条进行摘芯,以抑制新梢旺长促进生殖生长,当枝条有7片新叶左右时摘芯,摘芯时间一般在4月下旬进行[28]。

2.4 水肥管理

果桑在春季萌芽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及夏伐后的萌芽期要有足够的水分,防止出现干旱,但花期要注意适当控水以防桑椹菌核病的发生[29]。

果桑春季施肥应以复合肥为主,要适当增施钾肥,以促使枝条直挺不下垂,提高桑椹产量;夏秋季以复合肥为主,要适当增施尿素,以促进其营养生长;冬季以施有机肥为主,可以提高桑椹的含糖量和桑树的抗性。以大10品种为例,春肥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进行,每667 m2果桑园施进口复合肥40 kg,另增施钾肥10 kg;秋肥一般在7月中旬进行,每667 m2果桑园施复合肥30 kg,另加施尿素10 kg;冬肥一般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进行,每667 m2果桑园施有机肥500 kg。另外,果桑在初花期和幼果期用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根外追肥,可以提高桑椹的含糖量,促进早熟,使桑椹果大色艳,稳产增产[30]。

2.5 病虫害防治

危害果桑和叶用桑的病虫害基本相同。与叶用桑不同的是果桑需要重点防治桑椹菌核病(又称白椹病),它有肥大性菌核病[Ciboriashiraiana(P.Hennings)Whetzel]、缩小性菌核病[Scleromitulashiraiana(Henn.) S. Imai]、小粒性菌核病[Ciboriacarunculoides(Siegl et Jenks) Whetz. Etwolf.]等3种类型[31-32]。桑椹菌核病的病原菌为真菌,主要侵染桑椹,以菌核越冬,菌核可随桑椹落地,次年4月上旬在桑花开放时,土壤中的菌核抽生出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可随风传播感染桑花[33]。果桑病虫害以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尽量避免农药使用。冬季人工及时清除园内的枯枝败叶,并及时烧毁,翻耕除草,埋压菌核;清园后用45% 晶体石硫合剂80~100倍液喷洒地面;冬末春初及时剪除枯枝弱枝,使桑园通风透光,切断子囊孢子的传播途径;早春开花初蕾期及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 000倍液均匀喷桑花和枝条,连续防治 3~4 次,视天气和开花情况每隔7 d 防治1次,但注意在采果前 20 d 停止喷药;发现病果要及时摘除、并异地深埋或烧毁,以免传染[34-35]。

3 果桑设施栽培技术

设施栽培技术应用于果桑,可以减缓果桑裸地栽培的自然灾害的影响,提早桑椹的上市时间,在江浙地区可避开樱桃、枇杷等水果的陆续上市时间,还能提高桑椹的品质,从而显著增加经济效益[36-38]。但在温湿度管理方面要比果桑裸地栽培复杂。

3.1 覆膜时间

设施栽培需要确定合理的覆膜时间,如覆膜过早,尚未达到果桑自然休眠时间,发芽开花不整齐,影响桑椹产量;如覆膜过晚,起不到桑椹提早上市的目的[36]。一般在定植第3年的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覆盖薄膜,浙江、江苏2省以1月上旬覆膜为宜,青海省覆膜升温时间在12月20日前后为宜;若遇到暖冬天气,桑芽露青时,就可以覆盖薄膜。各地种植果桑覆膜的时间不尽相同,一般应掌握在果桑冬季落叶20 d后进行,基本满足其低温感受量(30~40 d)和自然休眠期(10~15 d)[29,36-37]。

3.2 温湿度控制

设施栽培的果桑对温湿度的调节至关重要,不同品种果桑的萌芽温度会有一定的差异,一般萌芽温度为12 ℃左右,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 ℃,但当达到35 ℃时生长就会受到抑制。果桑在温室栽培条件下,一定要逐步升温,开始升温时,白天温度一般维持在15~20 ℃,最高不超过25 ℃;开始露穗时,白天温度控制在27 ℃左右,不超过32 ℃;夜间温度控制在15~18 ℃,适当加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桑椹内糖分的转化和营养物质的积累,但夜间温度一般不能低于10 ℃。当白天温度达32 ℃以上时,可以通过棚顶通风、放侧风控制温度[39]。棚内相对湿度控制,果桑发芽前保持在80%~85%,开花期保持在50%左右,谢花后至果实膨大期保持在80%~85%,果实着色期保持在70%~80%[40]。

3.3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由于果桑设施栽培大棚内的温度高、湿度大,病菌极易繁殖引起桑椹发病,尤其会导致桑椹菌核病的发病率增高,严重时导致桑椹颗粒无收[41]。果桑设施栽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方法同“2.5 病虫害防治”部分叙述的方法,病害的防治要从覆膜时开始,在覆膜时用石硫合剂清园1次,在花蕾初现时用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替喷雾,每次间隔 7~10 d, 一般防治4次左右,可有效防治桑椹菌核病的发生[36]。

4 果树主要设施栽培技术及其在果桑产业上的应用展望

4.1 果树主要设施栽培技术

果树的设施栽培经历了从极简易的表面覆盖设施(防雨棚栽培、浮面覆盖)向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再向传统玻璃温室及智能温室方向发展[42]。植物工厂一直被国际上公认为设施农业的最高级发展阶段,由于初期建设成本过高、能耗较大、技术问题等方面的原因,使其在果树栽培上的利用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43-45]。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进步,一些配套设施及新技术也不断地被应用到果树的设施栽培中,如水肥一体化灌溉、地膜覆盖、无线传感器、根域限制栽培、棚架栽培等。

4.2 设施栽培技术在果桑上的应用展望

果树设施栽培技术的发展为果桑的设施栽培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果桑设施栽培在传统裸地栽培的基础上已有很大的进步,如找到了合理的覆膜时间,摸清了各时期果桑生长的适宜温度,掌握了大棚果桑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且能使桑椹上市时间提前1~3个月。但当前果桑设施栽培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壤板结、温室环境因子控制差、灌溉设施落后、设施内杂草及病虫害严重等[46-48]。针对土壤板结和粮食用地紧张的状况,可以采用目前在葡萄、樱桃、桃等果树上应用比较成熟的根域限制栽培的方法,在沙石戈壁滩、轻盐碱地和非可耕地上栽培果桑;采用根域限制方法栽培果桑,不但可以解决土壤板结和土地紧张的问题,而且还能实现对果桑栽培水肥的定量供应,加之无线传感器能对设施内土壤温度、湿度、盐离子浓度等参数进行监测,更有利于果桑品质的提高。此外,果桑设施栽培中采用地膜覆盖,不但减少了棚内杂草,而且病虫害的发生也会降低,这样将会大量减少除草剂等农药的使用,使生产无公害桑椹成为可能。

5 结语

果桑素有“东方神树”“中华圣桑”的美誉,其药用保健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随着果桑新品种的不断选育和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果桑产业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除桑椹饮料、桑椹酒和桑椹色素产业等之外,随着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果桑也可成为采摘园的受宠树种之一,并且通过设施栽培可使桑椹提早上市,能有效地填补水果市场的空白期。

针对桑椹自然采收时间短,成熟期遭遇雨季容易烂果、发生病虫害等特点,结合一些设施栽培在果树上的应用,如设施避雨栽培延长挂果期、防雨季烂果,根域限制栽培防止枝条徒长、提高果实糖度、色泽,地膜覆盖减少病虫害发生等;再根据果桑的基本特性,积极探索水肥一体化、根域限制栽培、棚架栽培、地膜覆盖以及无线传感器技术等新型技术在果桑栽培中的应用,将有效推进果桑栽培技术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发展果桑产业。

[1] 万飞.浅谈湖南蚕文化[J].蚕丝科技,2014(2):33-34.

[2] 刘利,潘一乐.果桑资源研究利用现状与展望[J].植物遗传资源科学,2001,2(2):61-65.

[3] 赵忠平,周全珍,潘志法,等.果桑资源产业化研究现状与设想[J].江苏蚕业,2012,34(3):44-48.

[4] 田中真.桑的综合利用:桑椹的生产和利用[J].日本蚕丝新闻,1988(9):14.

[5] YILDIZ O.Physicochemical and sensory properties of mulberry products:Gümüshane pestil and köme[J].Turkish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2013,37:762-771.

[6] 郝建超.果桑品种介绍及果桑大棚种植技术[J].蚕丝科技,2014(1):22-24.

[7] 张斌,浦月霞,郑丽丽,等.果桑新品种“SG01”引种试验初探[J].广西蚕业,2009,46(1):21-23.

[8] 薛忠民,苏超,陈旗,等.北方地区果桑品种资源概述[J].北方蚕业,2013,34(4):55-58.

[9] 李志,叶青雷.黑龙江省果桑繁育与栽培技术[J].北方蚕业,2014,35(2):39-40.

[10]阿地力·依克木,克热曼·赛米.新疆药桑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J].防护林科技,2012(6):98-100.

[11]林元吉.桑蚕茧丝副产物综合利用[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91-193.

[12]殷志祥.主要果桑品种特性比较及栽培技术探讨[J].中国蚕业,2010,31(2):58-59.

[13]胡在进.果桑资源的研究开发与综合利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02-104.

[14]朱明广,张恩锐,刘国锋.桑树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188-189.

[15]刘峻池,徐立,伍春,等.四倍体果桑新品种嘉陵30号桑椹中的氨基酸组成及其含量分析[J].蚕业科学,2011,37(1):112-115.

[16]陈乐阳,黄世荣.果桑标准化栽培技术[J].中国蚕业,2013,34(2):57-59.

[17]王菊珍.桑树栽培技术[J].栽培育种,2011(18):46-47.

[18]林健,潘玲君,伍学友,等.大棚果桑优质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1):130.

[19]李波.桑树栽培技术[J].园艺作物,2012,28(1):25-26.

[20]王彦伟,勾现清.无公害果桑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7):115-117.

[21]陈乐阳,黄世荣.果桑大10密度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2(2):235-236.

[22]司少鹏,陈秀高,史志高,等.设施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145-146.

[23]黄土生,曲成彪.浅谈果桑栽培管理技术[J].四川蚕业,2013,41(4):31-33.

[24]刘维松.果桑栽培技术要点[J].北方蚕业,2004,25(2):43-44.

[25]石勇,石永涛,王国杰.果桑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J].现代农业,2008(5):7.

[26]谢志亮,吴振旺.无核大10果桑生长结果习性研究[J].中国果树,2015(4):47-49.

[27]林建忠,赖瑞云,张雪芹,等.果桑一年二造栽培梢果生长及其相关性分析[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5,44(2):154-157.

[28]张建华,朱波,庞良玉.果桑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5(5):11-14.

[29]楼仲鹏,吴其龙,朱敏华.果桑大棚设施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08(6):20-21.

[30]李雪勤,石伟林,邱小明.提高果桑产量和品质的几种途径[J].江苏蚕业,2005,27(2):24-25.

[31]袁向红.桑椹菌核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J].蚕丝科技,2014(2):21-22.

[32]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桑树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00-302.

[33]刘秋萍,吕全明,彭希洪,等.果桑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1(1):53-54.

[34]杨今后,郭文军,朱敏华,等.果桑品种“大 10”的引种和栽培[J].蚕桑通报,2001,32(4):12-15.

[35]范锦,胡兴明,于翠,等.桑椹菌核病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蚕业,2015,36((2):11-14.

[36]管理和.乐都地区设施果桑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3(4):277-278.

[37]孙孝龙.江苏沿海果桑智能化设施栽培技术研究[J].蚕桑茶叶通讯,2013(4):4-5.

[38]徐炳华,王金娣.果桑大棚最佳覆膜时间试验与防冻措施[J].宁波农业科技,2004(3):2-3.

[39]陈爽,叶正梅.果桑塑料大棚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2,16(1):48-49.

[40]吴良鹏,魏晓军.大棚果桑的栽培与管理[J].蚕桑茶叶通讯,2009(6):23.

[41]彭云武,楚渠,胡必利,等.果桑肥大性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J].陕西农业科学,2006(4):168.

[42]王晨,王涛,房经贵,等.果树设施栽培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09(4):197-200.

[43]余锡寿,刘跃萍.植物工厂栽培技术的发展及其展望[J].农业展望,2013(7):57-60.

[44]邱兆美,赵龙,贾海波.植物工厂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3(10):230-233.

[45]杨其长.植物工厂的发展策略[J].科技导报,2014,32(10):20-24.

[46]王世平,张才喜,罗菊花,等.果树根域限制栽培研究进展[J].果树学报,2002,19(5):298-301.

[47]申海林,温景辉,邹利人,等.我国果树设施栽培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科学,2007,32(2):50-54.

[48]孙孝龙,童朝亮.江苏沿海地区果桑高效设施栽培技术探讨[J].中国蚕业,2013,34(3):67-70.

·稿件规范化与标准化·

参考文献著录方法与格式

GB/T 7714—2015 《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以下简称新标准) 已于2015-05-15发布, 并于2015-12-01实施。新标准是一个基础性、通用性的国家标准, 专门供著者和编辑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新标准共给出了16个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档案A,舆图CM,数据集DS,其他Z。其中A、CM、DS、Z是新增加的。新标准给出的电子资源载体和标识代码: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

《中国蚕业》的参考文献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即在引文处,对引用的文献按其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者作为词句的组成部分标出。在文后的参考文献的目录中,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标示的文献序号顺序排列并规范著录,著录项目应完整,内容应准确。本刊从2016年起参考文献著录一律执行新标准,现将几类常见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示例如下。

[专著] [1] 吕鸿声.西城丝绸之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203-229.

[2]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新中国60年蚕桑生产情况资料汇编[G].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4:305-312.

[专著中析出文献] [3] 朱燕,计东风,林天宝.不同果桑品种综合性状调查[C]∥中国蚕学会,浙江省蚕桑学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全国桑树育种与桑产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杭州:[出版者不祥],2013:51-57.

[期刊] [4] 李建琴,顾国达.“一带一路”对中国蚕丝业发展的战略意义[J].中国蚕业,2015,36(4):1-7.

[5] 柴建萍,白兴荣,谢道燕.蛹虫草主要有效成分及其药理功效[J].云南农业科技,2003(4):22-23.

[6] XIA Q Y,ZHOU Z Y,LU C, et al.A draft sequence for the genome of the domesticated silkworm(bombyxmori)[J].Science,2004,306:1 937-1 940.

[学位论文] [7] 祁广军.“东桑西移”背景下广西蚕丝业发展实证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3.

[标准]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桑蚕原种检验规程:GB/T 19178—200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1-6.

[专利] [9] 程嘉翎, 施毅敏,张国政,等.一种桑树伐条翘头剪刀:ZL 2010 2 0184343.5[P].2011-02-16.

[电子文献]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06-06-28)[2006-07-03].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6-07/03/content_324018.htm.

[报纸] [11]陈兵.江苏率先实现家蚕人工饲料养殖[N].农民日报,2014-05-13(3).

2015-10-26;接受日期:2015-12-20

科技部支撑计划(编号 2013BAD20B02);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 CARS-22)。

信息:鲁兴萌(1962—),男,浙江湖州,博士,教授。 Tel:0571-88982305,E-mail:xmlu@zju.edu.cn 贾惠娟(1964—),女,宁夏银川,博士,教授。 Tel:0571-88982225,E-mail:jiahuijuan@zju.edu.cn

S888.3

B

1007-0982(2016)01-0011-05

第1作者信息:李坤峰(1986—),男,安徽亳州,硕士,实验员。 Tel:0572-6086011,E-mail:lkf5687398@163.com

猜你喜欢

果桑桑椹蚕业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盐边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桑椹(外一首)
桑椹
阆中果桑产业园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果桑篱架匍匐式栽培技术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