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蚕桑之道与“一带一路”战略

2016-01-27王济干

中国蚕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蚕桑丝绸一带

王济干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 212003)



蚕桑之道与“一带一路”战略

王济干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 212003)

“一带一路”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影响世界最重要的“中国战略”,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布局。从蚕桑之道的文化内涵及其对“一带一路”战略启示的视角,解读蚕桑之道是变化变通之道,随世界发展趋势因时而变是“一带一路”战略实现的前提;蚕桑之道是创新创业之道,领先世界的原创性产品和产业是“一带一路”战略实现的根基;蚕桑之道是务本务实之道,立足国情、强本固源、谋事要实、共同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实现的必要条件;“丝路精神”是蚕桑文化对外交流中的智慧结晶,“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战略实现的重要依托。让蚕丝之光普照丝绸之路,让蚕桑丝绸文化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大放光芒。

蚕桑之道;丝路精神;“一带一路”;创新务实;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影响世界最重要的“中国战略”,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布局,也是加快推进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力,沿历史足迹与周边国家延续几千年友好交往、互利共赢的重要宣示[1-2]。关于“一带一路”战略“是什么”、“做什么”,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有了比较清晰的共识;但“如何做”,即“一带一路”战略如何才能成功实现,尚缺乏足够的思考与分析。这里尝试从蚕桑丝绸的自然属性探讨蚕桑之道的文化内涵、蚕桑之道对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启示和丝路精神是蚕桑文化对外交流的智慧结晶3个方面探讨蚕桑之道与“一带一路”战略。在陆、海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沉淀中,寻找成功者的脚印,让历史点亮未来。

1 蚕桑之道的文化内涵

新石器时代早期或到中期,先民们对生长于原始桑林中的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观察蚕卵孵化成蚕,蚕采食桑叶、吐丝结茧、变化成蛹,蚕蛹破茧成蛾、交尾产卵的生态变化。这样的生态变化使人们对生死循环与自然天地之道联系起来。先民认为桑树是通天的工具,而蚕则是通天的引路神,出于对蚕的崇拜,人们在桑林中举行重大的祭祀活动[3]。把它与人的生死、天地的沟通相联系。蚕桑文化是根植于华夏文明的本源性文化,“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在《中国文明的开始》[4]中认为,在中国文化的形成要素中,除书体外,典型的东方因素有以下3种:骨卜、养蚕业和装饰艺术;可见养蚕业已然成为古代东方文化的重要内容。蚕桑文化在物质、精神、行为和制度层面渗透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塑造着中国人的国民性格。蚕桑之道是蚕桑文化的内涵,体味着中国人的生存、生产和生活之道,是华夏文明延绵不绝和辉煌的重要内生动力和指引。从物质层面看,它催生了丝绸、生产工具等器物;从精神层面看,它形成了以蚕桑之道为核心的价值观;从行为层面看,它形成了蚕桑生产中的民俗和技艺;从制度层面看,它形成了生活中的一些礼仪。

2 蚕桑之道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启示

2.1 蚕桑之道是变化变通之道

蚕桑之道是变化变通之道,随着世界发展趋势因时而变,是“一带一路”战略实现的重要前提。《易经》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对“变”的领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蚕桑产业在中国的起源契机与中华文化对“变化”的追求有着密切的关系。蚕的一生展现的是从卵到蛹,并化蛾飞翔的生态变化过程。这种“变”和“通”的朴素意识深刻体现在儒家、道家等思想体系中,如儒家提倡“通权达变”,荀子说:“物至而应,事起而辩,若是可谓通士矣”;道家的“道”本身具有开放的、自在的通性,庄子说:“道通为一”;这种变通意识也体现在为政者的国家治理思想中,如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变”与“通”的思想和蚕桑丝绸的思想高度契合,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贡献,也是蚕桑之道的重要文化内涵。所谓“变化变通之道”,就是要求人们顺应时势的变化,在变化面前保持一种智慧的流动性,从而能实现知变、御变,以实现尽天下之利的现实目标。“一带一路”是我国根据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的实现程度取决于我们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变化”的把握程度以及能否及时“沟通”“变通”,从而实现“会通”“贯通”。

2.2 蚕桑之道是创新创业之道

蚕桑之道是创新创业之道,领先世界的原创性产品和产业,这是“一带一路”战略实现的根基。从蚕桑丝绸中,我们能够提炼出相应的文化内涵。

桑:坚忍不拔, 具有很强的适应外部恶劣环境的能力,古人视之为“神木”,体现的精神实质包括坚韧、纯洁,是求新求真。

蚕:生生不息,尽心尽力,克己克能,《论语·泰伯章》中讲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体现的精神实质包括勤勉、奉献、执着;是求变、求实。

丝:管理学中,组织的概念来源于丝绸。在《词源》上,中文的“组织”是指将丝麻纺织成布。丝绸是“组织”之中的精品,轻盈柔润、一丝不苟、丝丝入扣,体现的是求善求美。回望历史,中国人将野蚕驯化为家蚕,是世界生物学史上极为重大的发明;“化蚕桑为穗帛”“治茧丝以供衣服”,被誉为“世界原始农业时期最伟大的创造”[5]。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蚕丝产业为我国独占,丝绸织造技术冠绝全球,直到开辟“丝绸之路”传入亚、欧各国。古希腊、古罗马称中国为“丝国”,“丝”曾与黄金等价。

丝绸之路本质上是中国商品和产业走向世界之路,正是因为中国的蚕桑产业,特别是丝绸织造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才有了中国向世界输出商品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对外交流[5]。可以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推陈出新的技术发明和组织紧密的产业集聚,使一段时期的“中国制造”处于世界的最高水平,这种最高水平的产品和产业支撑着汉唐盛世。今天“一带一路”战略的最大制约是“中国制造”水平尚未达到世界水准,没有物质基础的所谓价值观输出更是空想。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内在关联。习近平总书记说:“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6]、“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7],唯有把这种禀赋真正地激发出来,实现产品和产业的创新和领先,“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才能够真正做到水到渠成。

2.3 蚕桑之道是务本务实之道

蚕桑之道是务本务实之道,立足国情、强本固源、谋事要实、共同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实现的必要条件。在传统社会,农桑为国本,男耕女织为中国人的基本生活样式,丰衣足食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本务实”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植桑养蚕、缫丝织绸,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生生不息”的务本务实之道。我们称颂“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春蚕精神”,这种精神可以包括“务本务实、返本开新、追求圆满”三个方面,在最普遍的意义上被理解为无私奉献,但如果我们细致地观察蚕的生活,我们会发现,这种和平相处、竭尽全力乃至生命追求圆满的结茧过程,体现的是一种以结“果”为始端的、务实的返本开新之途,是化茧成蛾的必由之路,是文明和谐的复兴正道。“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的实施,理应体现“务本务实”的春蚕精神。如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古人言(汉·荀悦《申鉴·俗嫌》):“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8]。谋事要实,这是成就梦想的成事之基。

3 丝路精神是蚕桑文化对外交流的智慧结晶

丝路精神是蚕桑文化对外交流的智慧结晶,“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9]是“一带一路”战略实现的重要依托。蚕丝文化是与过去的丝绸之路与今天的“一带一路”联系最紧密的文化基因,这种文化“以和为贵”,崇尚“有容乃大”,具有“包容万千”的气象。学界一般将丝绸之路与欧洲人开辟的新航路并称为打通世界的两大要道。但与后者时常伴随的征服和掠夺不同,丝绸之路没有成为中国借以对外侵略扩张的通道;“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必须弘扬丝路精神,让其再度引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踏上共同发展的通衢大道。

人间正道是沧桑,蚕桑产业的振兴之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必将伴随“一带一路”辉煌铺展!让蚕丝之光普照丝绸之路,让蚕桑丝绸文化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大放光芒。

本文根据江苏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济干教授在“‘一带一路’战略与蚕丝行业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整理。

[1] 赵明.弘扬人民友谊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N].人民日报,2013-09-08(1).

[2] 燕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EB/OL].中国新闻网,(2013-10-03).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10-03/5344133.shtml.

[3] 赵丰.中国丝绸通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4] 李济.中国文明的开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5]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养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23.

[6] 习近平.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N].人民日报,2014-06-10(2).

[7] 徐京跃,顾瑞珍. 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N].科技日报,2014-01-07(1).

[8] 刘少华.习得(官德篇)——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05-21).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521/c40531-25044337.html.

[9] 佚名.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一带一路”建设有关问题答记者问[EB/OL].人民网,(2015-03-30). 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5/0330/c1004-26767655.html.

·书 讯·

《蚕学精义丛书》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原所长、国际著名家蚕生理病理学家和昆虫分子病理学家吕鸿声教授近年倾心编著的《蚕学精义丛书》,已出版发行。

丛书共5部。第1部《栽桑学原理》阐述优质高产桑叶生产的方法和原理,第2部《蚕种学原理》讲述“无毒”蚕种生产的方法和原理,第3部《养蚕学原理》论述优质制丝原料茧生产的方法与原理,这3部专著共同构成了广义养蚕学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丛书第4部《昆虫免疫学原理》在全面深刻阐述昆虫免疫学基础理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供了大量现代昆虫免疫学研究的范例,包括蚕体免疫学研究的成果。丛书第5部《家蚕性别控制原理》译著(原著作者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原苏联遗传学会会长斯特隆尼科夫)阐述家蚕生殖遗传、性别控制原理与杂种优势利用。

丛书内容丰富,写作规范,文句流畅,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从宏观到微观,既深刻阐明了基本理论,又详尽地介绍了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不仅可以作为大专院校蚕学专业的教科书、科研院所蚕业科技人员的参考书,也适合农村广大蚕桑生产者、各级蚕业生产管理干部学习。

丛书定价均为60元/册,邮寄费10元/册;可以整套订购,也可单册购买。邮局或银行汇款均可,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开户行:江苏省镇江市工行润州支行,帐号:1104055109000013982。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四摆渡(江苏科技大学西校区)邮编: 212018

联系人:吴秋明

电话/传真:0511-85616612,85622507

电子邮箱: wuqiuming6405@163.com

2015-11-09;接受日期:2016-01-24

[S88-9]

C

1007-0982(2016)01-0001-03

第1作者信息:王济干(1959—),男,江苏涟水,博士,教授。 Tel:0511-84401003,E-mail:wang_jigan@hhu.edu.cn

猜你喜欢

蚕桑丝绸一带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遥望“丝绸路”
路上丝绸
丝绸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