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2016-01-27刘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期
关键词:莫唑胺全脑生存期

刘哲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刘哲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37例NSCLC伴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与观察组(21例)。对照组对脑转移病灶采用全脑放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替莫唑胺胶囊,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治疗1个月后两组临床疗效及中位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为(75.2±6.4)分,高于对照组的(70.8±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位随访时间(13.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8.4个月)均长于对照组(12.8个月和7.8个月)(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95.2%)高于对照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NSCLC伴脑转移者能一定程度提高脑肿瘤近期控制率与患者生存质量,并有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的趋势,毒性反应较轻可控,可推广应用。

替莫唑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全脑放射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病程中约30%会出现脑转移,肺癌脑转移瘤预后极差,目前以全脑放射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其疗效不尽如人意,中位生存期5~6个月[1]。本次研究观察辽阳市中心医院37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在全脑放疗基础上联合替莫唑胺口服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6月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37 例,年龄43 ~71岁;男20 例,女17例;鳞癌13例,腺癌18例,其他类型6例;单个病灶 9例,2个病灶5 例,3个病灶 6例,4个及以上病灶17 例。KPS评分≥70分,预计总生存期>3个月,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仰卧位,面罩固定,6MV X线照射治疗,常规左右全脑对穿野,2.0 Gy/次(20次),TD:40Gy/4周,而观察组在上述放疗期间口服替莫唑胺(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80502),250 mg/(次·d),连服5 d,每28天重复,口服3个周期。临床结束后1~3个月复查脑部强化MRI,以脑转移瘤大小变化做为判断疗效的客观依据。随访3~24个月。

1.3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WHO 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4周以上无新病灶出现;部分缓解(PR):肿瘤消退≥50%,维持4周且无新病灶出现;稳定(SD):肿瘤消退<50%或增大≤25%;疾病进展(PD):肿瘤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 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 疾病控制率(DCR)=(CR+PR+SD)/总例数×100%。生活质量参考KPS 评分变化,不良反应按NCI 标准,疾病进展时间(TTP)定义为入组开始至影像学进展时间,总生存期为入组开始至患者死亡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为(75.2±6.4)分,高于对照组的(70.8±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 8例,PR 9例,SD 3例,PD 1例,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81.0%;对照组CR 6例,PR 4例,SD 4例,PD 2例,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62.5%,两组近期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以Ⅰ~Ⅱ为主,观察组3例(14.2%),对照组2例(12.5%),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位随访时间(13.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8.4个月)均长于对照组(12.8个月和7.8个月)(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95.2%)高于对照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全脑放射治疗是治疗脑转移瘤的主要方法,但中位生存期仅4~6个月[2],症状较重,预后较差,有必要结合其他手段延长患者生存期。脑部特有的血脑屏障使得药物治疗一直居于次要的地位,理论上,肺癌发生脑转移后,血脑屏障会部分破坏,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但临床实践中,无论是对脑外病灶敏感的药物还是能够完全透过血脑屏障的化疗药物,如亚硝脲类、VM-26等,疗效并不理想。

近年临床发现放疗可破坏血脑屏障,从而使某些药物能够透过血脑屏障,起到增敏作用,成为放化疗联合治疗的理论基础[3]。然而,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大多接受过多个周期的化疗,难以耐受强烈的同步化疗方案,而口服替莫唑胺有其独特的优点:替莫唑胺(TMZ)是一种新型的小分子具有脂溶性的咪唑四嗪类烷化剂,口服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可透过血脑屏障,在中枢系统的药物浓度较高[4]。并且替莫唑胺不良反应小,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但发生率低,Ⅲ~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极少,恶心、呕吐的反应小,肝肾功能损害少见,患者耐受性好。口服替莫唑胺同步全脑放射治疗,增加了局部控制率,降低了复发几率,延长了患者中位生存期,患者耐受性好,无因其不良反应中断者[5]。

口服替莫唑胺联合全脑反射治疗脑转移瘤,使得脑转移瘤患者延长生存期,不良反应较小,患者耐受性好,可改善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医生探讨了推广使用。

[1]于甬华,于金明,梁超前,等.133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综合治疗分析.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3(12):17.

[2]李子煌,李先明,杨东,等.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治疗脑转移瘤15例.广东医学,2013,34(24):3801-3804.

[3]杨永辉,李欣欣,杨璟,等.脑转移瘤再次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与单纯再次放疗的疗效比较.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3):631-633.

[4]郑连喜,杨科,邓超,等.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及希美钠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评价.重庆医学,2014,14(12):1500-1502.

[5]谢家印,向德兵,王阁,等,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研究.重庆医学,2007,36(19):1941-194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2.088

2015-10-19]

111000 辽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内一科

猜你喜欢

莫唑胺全脑生存期
派姆单抗作为二线可有效治疗晚期肝癌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白花丹素调节MEK/ERK通路增加脑胶质瘤U87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研究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颞叶癫痫患者全脑皮层厚度分析
替莫唑胺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替莫唑胺应用于脑转移瘤的研究进展
替莫唑胺辅助治疗恶性胶质瘤43例临床疗效评价
健脾散结法联合化疗对56例大肠癌Ⅲ、Ⅳ期患者生存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