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验(十一)
———辨治癫狂病验案
2016-01-27李今庸
●李今庸
经典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验(十一)
———辨治癫狂病验案
●李今庸1,2*
《黄帝内经》 狂证 癫痫
1 狂证治验
1.1 胆郁痰扰案 某某,男,20岁,数年前曾发狂证多日,1966年11月其病复发,狂走妄行,善怒,甚至欲持刀行凶。同年12月5日就诊于余。见其哭笑无常,时发痴呆,伴头昏、耳鸣、失眠、多梦、心悸,两鬓有掣动感,两手震颤,淅然畏寒,四肢冷,面部热,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唇红,苔白,脉弦细数。治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药用:柴胡12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0g,生姜10g,大枣(擘)3枚,桂枝10g,茯苓10g,龙骨12g,牡蛎12g,大黄8g。上11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滓,取汁温服,日2次。服药4剂,狂止症退,改以温胆汤加味。药用:竹茹15g,茯苓10g,炒枳实10g,陈皮10g,龙骨12g,法半夏(打)10g,牡蛎12g,炒枣仁10g,石菖蒲8g,龟板10g,炙甘草8g。上11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2次。服药数剂,其病痊愈,未复发。
按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灵枢·九针论》说:“胆为怒。”胆实痰郁,失其中正之用,无以正常决断,则善怒,甚则欲持刀行凶;胆主筋,司运动,其脉行于头面两侧,绕耳前后,故其狂走妄行,两手震颤,两鬓有掣动感而头昏、耳鸣;肝藏魂,胆为肝之腑而为肝用,故失眠多梦;胆气通于心,心神失宁,故其哭笑无常,时发呆痴而心悸;胆气郁而不伸,其阳郁结于内,则面部热、口渴、大便结、唇红、脉弦细数;其阳不达于外,则四肢冷而淅然畏寒。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升发胆气、化痰定神明。服药后怒止症退,再以温胆汤加龙骨、牡蛎、石菖蒲利窍化痰安神而收功。
1.2 肝胆气郁,风火上扰案 某某,女,25岁,住湖北省随州市某区镇,家庭妇女,1953年2月某日就诊。1周前,因夫妻一次口角而发病。卧床不语,不食不饮,时而两目发赤则起身欲奔,亲人将其按倒在床即又卧下,旋而又是如是。乃肝胆气郁,风火上扰,神明失聪。治宜除热泻火,重镇安神。借用风引汤方以治之。药用:大黄10g,干姜6g,桂枝6g,炙甘草10g,龙骨10g,牡蛎10g,赤石脂15g,白石脂15g,石膏15g,寒水石15g,紫石英15g,滑石15g。以水煎服,日2次。
按 《韩非子·解老》说:“心不能审得失之地则谓之狂。”肝胆郁结,则卧床不语,且不食不饮;肝开窍于目,胆气通于心,郁而化火生风,风有作止,火性急数,其风火上扰心神,故时而两目发赤则起身欲奔。《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风引汤方,用桂枝、干姜之辛以散郁开结;大黄、石膏、滑石、寒水石除热泻火,且石膏、滑石、寒水石与紫石英、赤石脂、白石脂、龙骨、牡蛎等重镇以安心神;甘草和中。药服两剂而神清,饮食起居如常,唯心脉尚未通于舌则哑而不能说话,嘱勿治之,待其心脉通则当自愈。后果然。
1.3 痰涎沃心,神明失守案 某某,男,40岁,住湖北省枣阳市某区镇,干部。1975年4月某日就诊。病高血压已多年,忽于两周前发生时而无故微笑,自己明白而不能控制,形体胖,头部昏闷,口干,舌苔厚腻而黑,脉象弦数。乃痰涎沃心,神明失守。治宜化痰涎,泻心火。拟导痰汤加味。药用:胆南星10g,炒枳实10g,茯苓10g,法半夏10g,炙甘草10g,陈皮10g,黄连10g,浙贝母10g,黄芩10g,玄参10g,石菖蒲10g。以水煎服,日2次。药服7剂,痰消火退,喜笑遂已。
按 《灵枢·九针论》说:“心藏神”,《素问·调经论》说:“神有余则笑不休。”心邪盛,则见时而无故发笑而不能自控;形体肥胖,多属痰盛体质,痰浊郁结,清阳不升,津液不布,则头部昏闷,舌苔厚腻而口干、脉弦;痰郁化火,火极似水,故脉兼数象而舌苔兼黑色。《灵枢·癫狂》说:“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喜则气缓,津聚为痰,痰涎沃心,发为狂证喜笑。导痰汤方加味,用导痰汤化痰行气;加浙贝母、石菖蒲开郁通窍;黄连、黄芩泻心火,以平心神之有余;《素问·藏气法时论》说:“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加玄参之咸软,以遂心之欲而滋水以制火。
1.4 心神虚馁,痰浊扰心案 某某,女,55岁,住湖北省襄樊市,家庭妇女。1972年5月某日就诊。因儿子溺死,又家中失火被焚,3天前发病,神志不聪,烦躁欲走,多言语,善悲哭,舌苔白,脉虚。某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乃心神虚馁,痰浊扰心。治宜补心神而化痰浊。拟涤痰汤。药用:竹茹15g,炒枳实12g,茯苓10g,法半夏10g,胆南星10g,陈皮10g,远志肉10g,石菖蒲10g,党参10g,炙甘草8g。以水煎服,日2次。 药服6剂,家中亦得到适当安慰而病遂愈。
按 忧思过甚则气结而聚液为痰,痰浊上扰,则心神虚馁而失守,《素问·调经论篇》说:“神不足则悲”,故其发病则喜悲哭而脉见虚象;《难经·三十四难》说:“心色赤……其声言”,神明失聪,则精神恍惚而烦躁欲走,且多言语。涤痰汤方,用半夏、南星、竹茹、陈皮燥湿化痰,且陈皮同枳实行气以佐之;茯苓、甘草渗湿和中,以绝其生痰之源;党参、远志、石菖蒲补心安神,通窍益智。
2 癫痫治验
某某,女,16岁,住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学生。1978年11月某日就诊。患者自幼病癫痫,数日一发,每发则叫呼一声而倒地,不省人事,继之口流白沫,手足抽掣,移时苏醒,一切如常,唯感头昏,脉细弦。治宜养心血,宁神志,开郁结,除风痰。拟温胆汤加味。药用:竹茹15g,炒枳实10g,茯苓10g,制半夏10g,炙甘草8g,陈皮10g,石菖蒲10g,远志肉10g,浙贝10g,当归10g,川芎10g,僵蚕10g,郁金10g。以水煎服,日2次。
1979年6月某日复诊:服上方半年多,病未再发,改拟验方为丸缓治,巩固疗效,并善其后。药用:当归60g,川芎60g,明矾60g,石菖蒲60g,远志肉60g,陈细茶叶120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3g,每日服3次,开水送下。丸药又服1年余,其病告愈,未复发。
按 《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下·风癫候》说:“人有血气少,则心虚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因为风邪所伤,故邪入于阴,则为癫疾……其发则仆地,吐涎沫,无所觉是也”,同书《五癫病候》说:“三曰风癫,发时眼目相引,牵纵,反强,羊鸣,食顷方解。”又同书《小儿杂病诸候一·痫候》说:“痫者,小儿病也。十岁以上为癫,十岁以下为痫。”是癫痫之病,其一乃血气虚少,风邪乘之使然。风邪乘于血气,则血气郁滞化为痰浊,风痰阻窍,神志蔽蒙,故卒倒无知觉而口流白沫,且脉见细弦;痰郁生风,风痰相扰,则手足为之抽掣,殆所谓“风淫末疾”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风气通于肝”,肝“在声为呼”,故癫痫发作,则先叫呼而作羊鸣声,移时阳通气回,浊降风止,神志转苏,唯清阳一时未能复常,故将苏醒后仍有头昏感。温胆汤方加味,用当归、川芎养血活血;郁金解郁逐死血;远志补心宁神志;石菖蒲、浙贝、竹茹、半夏、僵蚕通窍开结,蠲除风痰;枳实、陈皮行气,以促风痰之速去;甘草、茯苓补中渗湿,以清其生痰之源。药服半年余,病未再发,遂改拟验方为丸缓治,巩固疗效,用当归、川芎养血活血以止风;远志、石菖蒲补心开窍以豁痰;明矾燥湿祛痰;陈细茶叶清神去痰,且大利小便以除生痰之源。全方共奏养血补心、除痰止风之效。
李今庸,男,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资深教授。国家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原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第一批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本刊学术顾问。
1.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2.湖北中医药大学(43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