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2016-01-27杨瑛琳
杨瑛琳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杨瑛琳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05例)和研究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锻炼,研究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锻炼+依达拉奉。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55%,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Barthel评分优良率为80.91%,高于对照组的6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合并症、死亡等不良事件。结论依达拉奉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降低死亡风险。
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突然、易致残致死,故早期积极治疗极为重要[1]。药物保守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方法,目前临床可选择的治疗药物繁多,如何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一直是临床争论的热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9月收治的2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包括基底节100例、顶叶39例、脑干39例、颞叶32例及枕叶5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105例)和研究组(110例)。对照组中男61例,女44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6.17±7.28)岁;研究组中男63例,女47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55.89±7.7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锻炼,主要包括:①常规药物治疗:应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甘露醇等药物,积极采取降颅压、抗感染、防治并发症等常规治疗;②康复锻炼:早期康复共分为3个阶段 ,首先针对初期卧床患者的康复内容包括肢体摆放、 关节训练等,经过2周的训练之后可以进入到下一阶段,帮助患者进行坐位、起立的耐力训练及日常生活训练等。持续训练2周后可以开始进行室外活动训练、家庭环境适应训练,从而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易达生,20ml∶30 mg,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056),具体为:依达拉奉20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2次/d,静脉滴注(30 min内)。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Barthel评分及随访期间死亡率。
1.4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脑卒中疗效标准[2]评价临床疗效,痊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减少幅度>90%,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显著进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减少幅度≥45%,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进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减少幅度≥18%,临床症状和体征略有好转;无变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减少幅度<18%,临床症状和体征未见好转;恶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增加,病情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Barthel评分标准[3]:Barthel评分在0~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高,根据所得分数分为优秀(≥90分)、良好(≥60分)、一般(≥40分)、差(<40分)。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痊愈40例,显著进步32例,进步21例,无变化13例,恶化4例,总有效率为84.55%;对照组痊愈31例,显著进步28例,进步19例,无变化15例,恶化12例,总有效率为74.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评分优秀39例,良好50例,一般14例,差7例,优良率为80.91%;对照组患者Barthel评分优秀30例,良好43例,一般20例,差12例,优良率为69.52%,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合并症、死亡等不良事件,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随访。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作为高发性脑血管病变,其病变区域包含缺血半暗带以及中央坏死区,中央坏死区细胞在发病后即刻进入不可逆性死亡状态,而缺血半暗带在一定时间内具有可逆性,因此,尽早采取有效措施扭转缺血半暗带的缺血细胞功能是影响急性脑梗死转归的关键性因素。应用溶栓药物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其能够有效恢复血管通畅、改善脑缺血,促进患者病情好转,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相关研究证实氧化反应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抗氧剂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重要价值受到了广泛关注。依达拉奉属于临床新型抗氧化剂,其具有强效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能够明显降低黄嘌呤氧化酶、次黄嘌呤氧化酶等氧化反应相关酶活性,同时期能够显著降低白细胞三烯等介质释放、促进前列腺环素生成,加之依达拉奉亲脂性较高,能够快速透过血脑屏障到达损伤部位,而且几乎不产生纤溶作用、不影响凝血功能[4]。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作为自由基清除剂,有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促进患者康复,且治疗安全性高。
[1]赫鹏.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对CRP的动态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1):68-69.
[2]赵红燕,袁训辉,赵海英,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外伤患者生存的影响.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2014,6(5):115-116.
[3]侯兴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15,10(6):216-217.
[4]秦润祥.丹参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6):5041-504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2.161
2016-04-06]
116021 大连市沙河口区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