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治疗进展
2016-01-27孟根花李浩军
孟根花 李浩军
(1.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2.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
孟根花1李浩军2*
(1.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2.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
抑郁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综合征,由生物学异常体征症状组成,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心境低落。随着当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以及压力的持续加大,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并且有着高复发、高致残以及高医疗成本等方面的特点。抑郁症的治疗一直以来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目前的发展趋势是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就心理治疗而言, 治疗方法在不断改革创新。针对抑郁症的治疗现状,抑郁症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是目前抑郁症的治疗目标。
抑郁症;治疗进展;综述
公元前4世纪,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最早创造了“忧郁(melancholy)”一词,用以表述人们所出现的“厌食、沮丧、失眠、烦躁和坐立不安”等现象。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进行综合医院就诊患者的全球性合作研究显示:抑郁症和恶劣心境高达12.5%[1]。 马辛等调查发现[2]我国抑郁症患病率各地区的差异较大,在1.6%~4.1%之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情感冲击加大,造成抑郁症发病率逐年增高。据统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导致全球疾病负担的疾病之一[3]。抑郁症除了情感低落、兴趣下降、愉快感缺乏、迟缓、食欲下降、自责自卑以及意志行为减退等症状外伴发许多躯体疾病,如头晕、头痛、乏力、疼痛等等[4]。综合医院内科门诊,往往只注意躯体症状的主诉,而忽略了抑郁症状, 治疗上只对症处理,结果收效甚微,甚至误诊, 导致抑郁症的治疗率偏低,而延误治疗的时机[5]。下面笔者对于抑郁症的治疗现状进行概述。
1 药物治疗
1.1 抗抑郁西药研究:抗抑郁药物的选择应该考虑患者的症状特点,年龄,是否有共病,抗抑郁药的药理作用(半衰期、P450酶作用、药物耐受性、潜在的药物间作用等),患者之前的治疗,对药物的偏好以及治疗成本等。
A级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NRDI),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激活剂(SSRA),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RI),可逆性A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RIMA)。B级药物包括5-羟色胺平衡抗抑郁药(SMA),三环类抗抑郁药(TCA),四环类抗抑郁药。
临床上需要根据各抗抑郁药物在抗抑郁、抗焦虑和抗强迫症状、镇静作用和药动学方面的特点,结合患者具体病情以及使用其他药物情况选药。具体策略包括:①伴有明显激越,选用以下具有镇静作用的药,如NaSSA中的米氮平,SSRI中的帕罗西汀、氟伏沙明,SMA中的曲唑酮,SNRI中的文拉法辛,TCA中的阿米替林、氯米帕明;②伴有强迫症状,常用较大剂量的SSRI或氯米帕明;③伴有精神症状,可用阿莫沙平、氟伏沙明等抗抑郁药(不宜使用安非他酮),或合并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④伴有躯体疾病,可选用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较少的SSRI、SNRI 、米氮平或安非他酮。与抑郁相互影响的常见疾病有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综合征,所选择的抗抑郁药不应该影响原有疾病,使用的炕抑郁药与原来使用治疗躯体疾病的药物没有或较少相互作用。
1.2 抗抑郁中药的研究:抗抑郁中药的研究情况近年来,抗抑郁单味中药抗抑郁活性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单味中药对实验动物行为学和中枢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发现了具有抗抑郁活性的贯叶连翘,成为中药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抗抑郁药[6]。对于轻度、中度抑郁症患者也可以选择中草药舒肝解郁胶囊、圣·约翰草制剂。中药复方是祖国医学中的瑰宝,采用现代化手段研究传统复方的机理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关于中药复方的研究多停留于临床方面,缺少植物化学研究的有效试验,方剂的组成不确定,质量缺乏标准,造成调研结果的可靠性较差。因此研究作用温和、副作用小的抗抑郁中药成为现代药物研究的一个方向。
1.3 抗抑郁蒙药的研究:蒙医理论认为人体是由三根、七素、三秽构成。人体之所以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主要是体内具有3 种能量和基本物质,即:赫依、协日、巴达干。赫依功能紊乱为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原因,而抑郁症的病位在心。因此,抑郁症的治疗以抑制赫依,调理三根,宁心安神,促进白脉传导为主要治疗原则。常用肉蔻五味丸、槟榔十三味丸、顺气安神丸、十五味沉香丸、三十五味沉香丸以及三味檀香汤散、八味三香散、清心沉香八味散、广枣七味丸等。
2 心理治疗
对于轻度抑郁症患者可单独使用,尤其适用于不愿或不能采用药物治疗或电抽搐治疗的患者。中、重度抑郁症患者推荐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在解决心理社会问题、改善人际关系方面的疗效较好,特别是那些存在心理社会应急源、人际关系困难等因素的患者。常用的有支持性心理治疗、动力学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等[7]。国内方面, 以内观、意向对话为代表。国外的研究一方面在澄清各种心理治疗之间不同的治疗作用, 同时也在积极地将心理学后现代的理论成果运用于抑郁症的治疗,比如积极心理学、自体心理学[8]。王纯等[9]综述心理治疗的神经生物学影响因素,显示成功的心理治疗可对心理疾病、躯体疾病患者和正常被试的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应激激素和免疫因子产生影响, 调节他们的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和神经免疫系统功能, 通过促进神经传导、缓解应激反应、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途径改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王纯等[10]研究发现,虽然抑郁症脑功能改变的脑区和方向各研究结果不相同, 但都显示出心理治疗后的正常化趋势,心理治疗可能作用于皮质—边缘通路上的某些靶点。
心理治疗能否影响神经功能、如何改善生理功能?寻求复杂心理变化背后的物质基础或物质变化规律这一心身之谜,虽路漫漫而起修远兮,我们仍需不懈求索。
蒙医互动心理疗法全称叫“蒙医心身医学整体健康互动疗法”,依据蒙医心身医学理论结合现代心理学知识与技术而创立的一种新型医疗模式[11]。互动心理疗法以心理治疗为主轴,以养生治疗和药物治疗为辅助,除了治疗躯体疾病、心理疾病、互动心理疗法追求的终结目标是使人发扬人性之优美,从而造就身体、心灵和道德上的完美健康状态。就心理治疗而言,它遵循“自省自悟”、“发展潜能”、“完善自我”的原则,以开发人性的要素——感情、智慧和灵性的作用,使人达到“明心见性” 的效果[12]。这种互动模式根本上改变了西方心理治疗“单线式”、“对症‘下药’式”的那种模式,采行“多维立体”,“综合调理”的模式,也改变了一般心理治疗中的单调、被动的状况,通过营造积极、生动、轻松、快乐、自然、和谐、亲切、温暖的治疗氛围,使治疗活动变得更灵活、更自然、更积极和更具有活力。
蒙医心身互动疗法不但具有疗效高、见效快、费用低、无毒副作用,而且疗效巩固性好,令患者满意。目前此疗法仅仅停留在临床治疗中,没有大量的数据统计,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其他治疗
3.1 MECT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又称为改良电痉挛治疗、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是在通电治疗前,先注射适量的肌肉松弛剂,然后利用一定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从而达到无抽搐发作而治疗精神疾病的一种方法。对于重度抑郁,有强烈自杀倾向者,拒食、违拗者,患有明显躯体疾病又不适于抗抑郁药的患者,年老体弱者,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适用。可出现麻醉意外、延迟性窒息、严重心律不齐等意外[1]。
3.2 rTMS: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某一特定的皮质部位给于重复刺激,通过改变刺激频率而分别达到兴奋或抑制局部大脑皮质功能的目的,与脑内单胺类递质等水平改变有密切关系,从而缓解部分抑郁症状。
3.3 针灸治疗:姜墨林等[13]对近10 年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总结针刺是通过调节中枢神经递质、改善神经内分泌、提高神经元可塑性、调节相关信号传导通路以及恢复免疫细胞因子的平衡等途径,多层次、多靶点地发挥抗抑郁作用。
临床工作中,蒙药治疗合并针刺治疗。取穴为顶会穴(相当于中医百会穴)、赫依穴(大椎穴)、命脉穴(第六胸椎下)、心穴(第七胸椎下)。
3.4 CAM :补充或替代药物疗法(CAM)包括物理治疗法,例如光照疗法,加拿大 指南指出一些随机对照试验证据表明光照疗法可以用在季节性抑郁症的急性期治疗。但尚缺乏循证证据来明确光照疗法和药物疗法的结合使用情况;睡眠剥夺;运动治疗;营养食品疗法,包括S腺苷基蛋氨酸、脱氢表雄酮、色氨酸、叶酸等。蒙古灸,取穴为顶会穴(相当于中医百会穴)、赫依穴(大椎穴)、巴达干穴(第三胸椎下)、黑白际穴(膻中穴)、命脉穴(第六胸椎下)、心穴(第七胸椎下)等[14]。以及安代舞等特色治疗方法。
[1]杨德森.湘雅精神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323-359.
[2]马辛,等.北京市抑郁症的患病率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7,5(5):65.
[3]Murray CJ,Lopez AD.Alternative projections of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by cause 1990-2020: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Lancet,1997,349:1498-1504.
[4] Delgado PL. Common pat hw ays of depressi on and pain. J Clin Psychi at ry, 2004, 65( suppl 12): 16-19.
[5] Ch eung FM. Ps ych ologocal symp t oms among Chinese in urban Hong Kong. Soci al Science andMedicine, 1982, 16: 415-422
[6]高志影,刘得水,等.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学2016.2(7):25.
[7] 江开达. 精神医学新概念[M] .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168- 169.
[8]王纯,张宁,等.心理治疗的神经生物学影响[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11):856-858.
[9]陈浩.抑郁症心理治疗新进展[J].学理论,2004,10:53-54.
[10]王纯,张亚林,等.抑郁症心理治疗的神经影像学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8,35(3):183-185.
[11]纳贡毕力格.蒙医心身医学整体健康互动疗法研究[J].世界中医药杂志,2011,(11):969-971.
[12]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03-110.
[13]姜墨林,等.针刺多靶点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概述[J].中医杂志,2016, 57(4):347-350.
[14] 佟海英,等.蒙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概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2(2):1-2.
2016年8月17日收稿
R291.2
A
1006-6810(2016)12-00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