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效果观察
2016-01-26安东风
安东风
河南淅川县人民医院骨科 淅川 474450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效果观察
安东风
河南淅川县人民医院骨科淅川474450
【摘要】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老年骨折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60例老年骨折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以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Cobb角、VAS评分、椎体高度丢失量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显著优于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关键词】经椎弓根椎体;短节段内固定;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老年患者骨骼钙量流失,易发生骨质疏松并易引发骨折。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常见骨折之一[1],主要采取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该术式创伤较小,且手术简单,但效果欠佳,易发生内固定松动等情况,患者恢复较差。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已获得较为广泛运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06—2015-06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折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0~76岁,平均(68.9±2.3)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0~75岁,平均(69.0±1.5)岁。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全麻下取俯卧位。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以骨折平面作为中心,找到小关节突、锥板与棘突,后正中处作手术切口。手术入路点选于骨折椎体单侧或双侧关节突人字脊,并对患者伤椎处经椎弓根安装连接棒与椎弓根钉。完成后行C型臂复查。若复位效果不佳,则需切除部分椎板,并对突入椎管骨块进行敲打以促进骨折复位。观察组患者于骨折椎体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定位进针,安装椎弓根钉,形成通道并置入人工骨,后于椎弓根入口处涂抹骨蜡。2组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4~6周,并返院检查骨折愈合情况。
1.3观察指标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感、术后Cobb角、术后VAS评分、椎体高度丢失量等。
1.4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基本情况比较2组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2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
2.2骨折愈合情况观察组术后Cobb角、疼痛感、术后椎体高度丢失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2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2.3术后内固定物松脱比对比术后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出现内固定物松脱1例(3.3%);对照组出现内固定物松脱5例(16.5%),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39,P<0.05)。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病与多发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群。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逐渐向老龄化发展,骨折疏松症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骨质疏松可增加骨折发生几率,若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致残率较高。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临床上常见骨折疾病,临床上主要采取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临床优势,但易发生内固定物松脱,导致骨折愈合不佳,预后较差。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术问世,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较,该种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更佳[2]。
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Cobb角、疼痛感及椎体高度丢失量均低于对照组,充分体现了观察组患者的良好预后。此外,观察组内固定物松脱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显著,优于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
参考文献4
[1]邓红平,陈其昕,胡灏,等.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 322-3 324.
[2]肖正龙,单永兴,胡声锁,等.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3):4 491-4 493.
(收稿2015-09-02)
【中图分类号】R6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77-8991(2015)06-0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