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40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2016-01-26孙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9期
关键词:平组氯氮利培

孙静

氯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40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孙静

目的探索氯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20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氯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每组40例。氯氮平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单纯的氯氮平进行治疗,利培酮组在常规治疗上加服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氯氮平联合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三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愈6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0%;利培酮组治愈4例,显著进步16例,进步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氯氮平组治愈5例,显著进步17例,进步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利培酮组、氯氮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氯氮平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均发生轻微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恶心1例,静坐不稳1例,头昏2例,困倦2例,锥外系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氯氮平组出现恶心2例,静坐不稳2例,头昏2例,困倦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利培酮组出现恶心1例,静坐不稳2例,头昏2例,困倦1例,锥外系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单纯采用氯氮平或单纯采用利培酮治疗临床疗效更佳,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安全可靠。

精神分裂症;氯氮平;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一种迁延难愈的致残性疾病,需要长期的药物维持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氯氮平是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其药代动力学检测的研究对指导该药在临床上的安全使用有着实际意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尽管药物治疗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并预防复发的主要方法,但仍有25%~40%的有效服药患者饱受残留精神症状的困扰。本院2013年8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将其分成三组进行对比研究,观察其各自临床疗效,拟探寻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最佳用药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9月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18~53岁,平均年龄(29.1±8.0)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氯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每组40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首次发病,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物且入院前心电图在正常范围内;②入院前至少1周内未服用过任何药物;③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④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40分。排除标准:①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③其他疾病引起的体重及血糖升高的患者;④对药物过敏或不耐受的患者;⑤精神分裂排除偏执型和未定型以外的其他型。

1.3 方法 三组患者均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氯氮平组给予单纯的氯氮平口服50~300mg/d,1~2次/d;利培酮组给予单纯给予利培酮口服2~6mg/d,1~2次/d;观察组氯氮平口服50~300mg/d,1~2次/d;给予利培酮口服2~6mg/d,1~2次/d。三组疗程均为1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根据BPRS评定疗效;②根据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对不良反应进行评定其安全性;③根据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3],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治愈6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0%;利培酮组治愈4例,显著进步16例,进步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氯氮平组治愈5例,显著进步17例,进步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利培酮组、氯氮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氯氮平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后各组均发生轻微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恶心1例,静坐不稳1例,头昏2例,困倦2例,锥外系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氯氮平组出现恶心2例,静坐不稳2例,头昏2例,困倦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利培酮组出现恶心1例,静坐不稳2例,头昏2例,困倦1例,锥外系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脑内递质出现异常,导致脑内存在病变,而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过程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可能是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其人类的生活质量。患者长期甚至终身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传统的抗精神药物易影响免疫功能,增加患者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几率。由于过度镇静会导致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降低了服药的依从性,影响治疗的继续进行[4]。本文从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应用药状况角度出发,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利培酮作为一种抗精神病药物,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具有独特的多巴胺D2受体和5-HT2均衡抗拮抗作用,我国已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上,氯氮平和利培酮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第2代精神病药物[5]。氯氮平是属乙胺类抗抑郁药物,据报道具有双重抑制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的摄取的作用,抑制多巴胺(DA)再摄取,对治疗抑郁症有良好的疗效。氯氮平对多巴胺(DA4)(DA1)具有较强的阻滞作用,还具有抗组胺,抗β-肾腺素受体及抗胆碱的作用。

综上所述,氯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单纯采用氯氮平或单纯采用利培酮治疗临床疗效更佳,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1]金晓忠,吕文标.利培酮与氯氮平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三年随访对照研究.精神医学杂志,2010,23(4):280-281.

[2]赵婧,邢洪源,刘纯岩,等.精神分裂症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7):1217-1220.

[3]李原海.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依从性对照分析.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12(1):20-21.

[4]秦霞,刘顺发.利培酮与氯氮平门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观察.华夏医学,2002,15(1):60-61.

[5]广建昆,苏卫华.分析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20):194-19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114

2016-09-05]

117019 本溪市康宁医院精神科

猜你喜欢

平组氯氮利培
精神障碍患者合并用药对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研究
氯氮平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血药浓度/剂量比的影响因素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氯氮平和氯丙嗪维持治疗的效果分析
利培酮、奥氮平、帕利哌酮对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腰围和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
用奥氮平对存在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
老年精神分裂症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疗效及对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代谢的影响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博思清与氯氮平治疗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