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导向下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方向与路径的研究
——与刘树琪教授商榷

2016-01-26韩永奇

中州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烟台供给侧改革新常态

韩永奇

(山东滨州医学院 葡萄酒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基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导向下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方向与路径的研究
——与刘树琪教授商榷

韩永奇

(山东滨州医学院 葡萄酒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摘要:烟台作为国内最大的葡萄酒产区,在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处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下的烟台产区向何处去?文章分析烟台在中国葡萄酒产业中的地位,评述刘树琪教授的观点,并指出关键问题所在,从不同角度思考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方向和路径。

关键词:新常态;供给侧改革;烟台;葡萄酒;路径

烟台葡萄与葡萄酒产业闻名中外。中国葡萄酒工业发祥地、亚洲唯一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城这些称谓打造了一张靓丽的烟台名片。中国葡萄酒看烟台,烟台作为国内最大的葡萄酒产区,在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2014年为例,烟台的葡萄酒产量、主营业收入、利润都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28.2%、50.7%和63.4%;2015年各项指标所占的比重进一步提升,产量占了全国的34%[1]。烟台名副其实地成为全国葡萄酒领军产区。近年来,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国内外葡萄酒产业形势急转而下。2012年中国葡萄酒增长进入拐点,产量增长率从2012年的19.4%连续下降,2013年下降14.7%,2014年下降1.5%[2]。中国葡萄酒在近年来仿佛进入了“寒冬”,高成长期已经不再,2015年也没有令人惊喜的表现。2016年烟台能否率先带领葡萄酒业从冬眠中苏醒?这个话题成为业内热议,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烟台产区地位如何,烟台还能否引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每当葡萄酒产业处于发展的关键之时,总会有一大批产业经济学家挺身而出,为葡萄酒发展鼓与呼!去年以来,刘树琪教授就在产区的地方党报和业内酒刊上连续撰文,《谁来引领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等文章高屋建瓴,为烟台葡萄酒业解疑释怀,指点迷津。他又以高度的行业责任感适时提出,烟台葡萄酒产业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他以烟台葡萄酒产区为例,总结了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深入地剖析了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新常态下葡萄酒产业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节点的论断,提出了培育个性化,提升性价比,适应中国葡萄酒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观点,为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和政策制定奠定了基础。今天重读中国酿酒大师、滨州医学院教授、博导刘树琪先生的这些文章,笔者为之振奋,特别是他提出的“五个率先”,不得不让我们重新认识新常态下的烟台葡萄酒产区。仔细研读之,贯穿全篇的性价比、个性化、创新驱动、葡萄酒+、国际化这“五个关键词”其实都很关键,但如何点中命穴进行发力?笔者结合烟台葡萄酒产业的实际,就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的烟台葡萄酒产区的地位、发展方向和路径等问题,谈谈一孔之见。

一、辩证地认识烟台在中国葡萄酒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烟台是近代中国葡萄酒现代化酿造的发源地,近代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始于1892年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建立,从那时算起,烟台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经一百二十多年的风雨,目前较为完整的葡萄酒产业链条已形成且较为丰满,无论是葡萄种植,还是葡萄酒酿造,以及葡萄酒的生产配套,葡萄酒营销、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在全国名列前茅。“目前,全市拥有葡萄酒生产许可证的企业15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7户,占全国的17%。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实现产量33万千升、主营业务收入213亿元、利润28亿元,分别占全国的28%、51%、63%;全市葡萄酒企业拥有酿酒葡萄基地55万亩,全部采用现代生产模式管理”[1],有力地保障了生产优质高端葡萄酒原料的供给。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公布的资料,2014年烟台有七户葡萄酒企业进入全国前十强之行列。烟台葡萄酒企业在“2014年全国工业行业排头兵葡萄酒制造业名单”占据五席之地。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压力下行较大且外部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烟台葡萄酒产业实现了持续良性发展的好势头。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局的相关报告表明,从2015年到现在,烟台全市葡萄酒的产量、主营业务收入、利润都同比分别高于同期。全市葡萄酒企业共拥有中国名牌产品三个、驰名商标八件、山东省名牌商品十个、山东省著名商标十八件;总投资60亿元的张裕工业园,总投资90亿元的瀑拉谷酒庄产业群以及罗斯泰德、中信酒庄等一批新的葡萄酒重点工程项目成为拉动烟台葡萄酒发展的引擎[1]。从100多年前到如今,烟台作为近代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活化石,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以其独有的优势和发展活力证明了它在中国葡萄酒产业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成为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目前,烟台葡萄酒产区颇有老大之高高在上的感觉,自我感觉良好,有满足现状骄傲自满之端倪。毋庸讳言,当前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的的确确在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之导向下,一些问题也明显地暴露出来,比如说烟台产区在产业结构方面,还不尽合理,质量问题、效益问题、效率问题、出口问题,还有产业创新,尤其是在一些技术科研工作方面还相对滞后,创新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地制约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首先要解决烟台产区的正确认知问题,即“我是谁?在哪里?”这两个问题如果不能够正确的认知,那么,烟台葡萄酒产区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丧失前进的动力,在葡萄酒产业供给侧改革中处于被动地位,就会在葡萄酒产业发展中落伍,遭受严重地挫折。

“我是谁?”是个自我认知的问题。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这个简单问题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认识你自己” 就镌刻在古希腊时代的戴尔菲城神庙大门而成为千古警言,在时时刻刻地警示着来来往往的人们。 “吾日三省我身”是孔老夫子对人修养的高度概括。成为千百年来人们经常的自我反省、认识自我的座右铭。唐太宗有句名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教育人们在与别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当然,这里说的是人,其实,对于产业、产区发展,尤其是对于当今烟台葡萄酒产业、产区也是如此。如果懵懵懂懂自我认知,浑然不知“我是谁?”也就自己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的长处,也不知道自己的短板,那就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危险得很,对产区的发展贻害无穷。众所周知,许多中外知名的葡萄酒企业聚集在烟台产区,有近代百年张裕,还有新生君顶等中外知名企业,烟台成为葡萄酒企业和酒庄的产业集聚区,葡萄酒产业集群式发展。作为全国十大优质产区中 “老大哥”的烟台葡萄酒产区,其在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中的带头和领航作用不可低估。但正是占据这样的“老大哥”位置,那就必须“吾日三省我身”,“认识你自己”。当前,不能光说烟台葡萄酒产区的过去经验,更要总结遭受挫折的经验教训,尤其是烟台的酒庄与酒庄集群发展新的复合业态,还有经营发展理念、管理水平、人才和技术等等经验和教训。当然,目的是发现产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知道问题在哪里,应该吸取哪些教训,这不仅是有力保障烟台葡萄酒产区跻身世界一流产区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最为宝贵财富之一,同时,也是对中外葡萄酒产业经济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

“我是谁?”解决好烟台葡萄酒产区应该怎样认知自我问题。烟台葡萄酒产区,应该怎样认知自我问题?一方面,充满自信,肯定烟台葡萄酒产区在全国的领军地位。烟台葡萄酒产区有开辟了近代中国葡萄酒工业先河的120年的张裕酿酒公司,改革开放以来整个产区一直走在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前列。经过长期发展的烟台葡萄酒产区,许多优势已经积淀下来,作为我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葡萄酒产区的烟台,是烟台市重要的品牌和支柱产业,它也是烟台城市的文化符号,中国葡萄酒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烟台的支撑和引领。另一方面,一些困难和矛盾仍然在阻碍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要承认面临着供给侧改革的挑战。并不象外界所评论的那样,绝不能自欺欺人,粉饰太平。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刘员对烟台葡萄酒做了中肯的评价:“在这两年整个酒类市场的调整当中,葡萄酒也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但是在两三年当中,虽然说烟台也受到了一定冲击,比较代表的就是张裕葡萄酒,张裕葡萄酒连续十年增长,前两年在整体指标方面也出现了下降;但无论是张裕也好,还是烟台的整体的葡萄酒企业行业也好,和国内其他的企业、地区相比,还是保持了稳定,没有出现大幅度的下滑,而且在去年和今年恢复了增长的好势头,也说明了烟台的葡萄酒具有较大的优势,但产区未来发展依然有许多矛盾要解决。”作为多年从事葡萄酒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刘树琪教授辩证地认为:“从近代张裕公司成立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率先发展的几十年,烟台葡萄酒产区在取得一系列成功经验的同时,也经历了失败教训,如基础性研究、产区规范化与标准化及环境建设等方面[3]。”当然,还有许多专家都对烟台做出了点评,有赞扬,有批评,有亮点,也有不足。

解决了“我是谁?”问题,让我们正确地、客观地认识烟台葡萄酒产区,奠定了下一步烟台葡萄酒产区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强化自身建设、跻身世界优秀产区的基础。

“在哪里?”解决烟台葡萄酒产区自身定位问题。解决了“我是谁?”问题非常重要,但“在哪里?”这个问题依然不可忽视。一方面有自身的定位问题,更有“问题在哪里”的深度探索。“我们在哪里?”说白了,其实还是要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现在的位置,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短板,知道自己缺点和不足,对“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自己能做成什么”必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2015中国葡萄酒论坛上及烟台葡萄酒产区技术专家委员会上,刘树琪教授指出:“烟台葡萄酒产区竞争风险加剧,在中外葡萄酒新一轮竞争中,其核心就在于性价比、个性化和品牌优势能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进一步展现,成为烟台葡萄酒产区影响力、竞争力提升的关键,烟台葡萄酒产区必须系统地研究国际国内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大趋势,烟台葡萄酒产区的发展必须在大势大局之下谋划。”刘树琪教授为烟台乃至中国葡萄酒业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是他长期对产业的细心观察、冷静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结果。笔者认为,与全国相同,目前烟台葡萄酒产业处在发展节点,一个关键的时期,迫切需要认真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重大矛盾和共性的问题,尤其是精心梳理研究整个产区的基础条件和困扰供给侧改革的一些重要问题,不单单是性价比、个性化和品牌优势问题,其实,还有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节奏问题。在当前产能普遍过剩,市场出现疲态,大部分葡萄酒企业挣扎在生存线上这种情况下,葡萄酒产业是应该适度发展,还是大力发展?还有管理、创新、市场、人才、国际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还停留在那个位置上,“我们在哪里?”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关联到许多问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定好自己的位置谈何容易。烟台葡萄酒产区“在哪里?”这个问题固然和葡萄酒产业发展所处的周期有关。产业的发展有其规律,有高峰和低谷之分,葡萄酒产业也是如此。在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景气周期中,都能分享到葡萄酒景气周期的盛宴大餐,别人走我也走,随大溜,绝不会想到“我们在哪里?”这个问题,因为不论在哪里,不管怎么样都能赚钱生存,也不会反思我们的位置是否对,有没有问题等,再说,市场好、效益好,一切矛盾和问题都掩盖其中,粉饰太平,就象一个女子一样,一白遮百丑。但进入不景气周期尤其是低谷后,很多问题和矛盾就出现了,甚至爆发了。从业内来看,自从进入所谓的“寒冬”后,两年多来,有的人就有些找不着北的感觉,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更不知未来走向哪里,这样走下去就有“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之危机。因此,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节奏问题是解决“我们在哪里”的关键。在关键的节点上若出现对自己的无知或错觉,把握不了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节奏,容易造成不堪回首的恶果。因此,必须把“在哪里?”这个问题解决好,这是烟台葡萄酒产业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总趋势,就是经济周期变化不是一条直线,它是一个曲曲折折,犹如心电图一样的曲线。所以,产业的发展要分经济区间来确定发展的速度,在上升的那个时点,如何抓住契机加快发展;在下滑的时候怎么办?在谷底要往上爬的时候,又该怎么办,这是当前中国葡萄酒产业确确实实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需要解答的问题。因此,不能不分周期、不分阶段,勇往直前,那样犹如刻舟求剑!笔者的观点是:从长远来看,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是必须的,也是不容置疑的;从近期和现实来看,控制数量、注重质量、优化结构将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二、对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方向及其路径的思考

烟台葡萄酒产业“向哪里去?”是一个方向问题,也是一个目标确立问题,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葡萄酒业处于关键节点的重要时刻,我国葡萄酒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国内外产能过剩、库存增加,外国酒的进入,烟台产区竞争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烟台葡萄酒产区健康成长需要正确引导和培养,能否走出寒冬迎来春天,关系着烟台甚至我国葡萄酒业生死存亡。因此,在当前供给侧改革形势下,确立产区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十分重要, “向哪里去?去干什么” 非常关键。这个问题既是目标方向问题,也是今后工作的着力点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明确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还要知晓“去干什么”。因此,我们必须探索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目标与路径。笔者认为,打造享誉世界的著名优秀葡萄与葡萄酒产区,做出一流国际名酒,引领世界葡萄酒潮流,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借助烟台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国际葡萄酒名城,确立烟台葡萄酒的品牌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保证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在下一轮竞争中继续引领全国葡萄酒产业发展,这是近期目标。为此,“十三五”乃至今后的十年二十年,我们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做好双基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工作和基础研究非常非常重要,今后工作着力点应该放在双基上。对这个问题,刘树琪教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考。他认为:“一个优秀葡萄酒产区的重要基础工作,既要有生产力布局层面,也要有生产关系乃至制度建设层面,这些层面都有许多基础性的工作需要做。在葡萄种植方面,土壤、气候等风土条件的研究不够,基础资料缺乏,适宜栽培品种品系以及适合雨热同季和海岸风土条件的酿酒葡萄的栽培管理模式等方面研究得不透。还有适宜烟台产区葡萄酒品种和工艺研究还有待于深入钻研等。解决上述问题固然需要产区内企业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烟台市首先应当搭建起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当然,公共平台的搭建很不容易,需要一定的财力、人力、物力等,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在产学研结合,各种资源整合好配置好的情况下,一个统揽整个产区的技术平台即烟台葡萄酒产区公共技术平台必须全面承担烟台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基础研究与服务,着重于整个产区的基础研究,如气候、土壤、种植、管理、酿造乃至市场全方位的研究。政府不仅要拿出来一块专项资金扶持建设基础平台,还要有高端人才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运作运用好平台,搞好关键重点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等。”[4]从他的这些建议中,我们可以明白刘树琪教授的良苦用心和用意,那就是,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方法。如果方法不对或不适当,也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但笔者认为,搞好双基研究。搭建好基础研究公共平台,不仅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更要依靠市场力量,可以产学研结合,政府、企业、大学等共同运作,也可以用众筹模式去做好这些事情,不仅仅是依靠政府。

二是强化市场营销。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市场是重要的,对于一个产区来说,市场同样是重要的。一个产区生产的葡萄酒再好,但就是没有市场、没有消费者的购买,那么这个产区的发展就没有希望。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市场调研力量,把葡萄酒产品同消费者的需求结合起来,把企业的产品市场定位与市场需求一致起来,是产区发展的根本,因此,加强葡萄酒市场和营销的研究是当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经济增速趋缓、经济步入新常态的情况下,提高市场占有率是重中之重。在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今天,同样要抓好市场营销,这是去库存、增效益的关键所在。但提高市场占有率,必须研究供给侧改革下的市场需求和消费的基本规律,在当前供给侧导向下市场中,要提高占有率的最根本的策略是质量的提高、需求多元化的满足、葡萄酒的性价比提升。“过去是消费者不懂酒,或者对葡萄酒懂得不多,有鉴赏能力的很少;那个时代,好酒在不懂酒的人们的心目中就是多广告、精包装,价格高。一个葡萄酒的盒,价格就比葡萄酒那个原酒还贵;所有这些费用都要消费者买单。但现在不一样了,消费者懂酒了,不能那样忽悠了”[4]。在供给侧改革的市场导向下,只有生产出葡萄酒的性价比高、质量好、口味被消费者认可,那么葡萄酒市场营销就好办了。

提高葡萄酒的性价比对于当前葡萄酒销售意义重大。从目前来看,葡萄酒的高利润时代已经结束,供应远大于需求,产能过剩凸显,葡萄酒产品销售不畅,高端酒严重过剩,市场竞争加剧。从产品结构来看,结构性矛盾是当前中国葡萄酒市场最大问题,出现了高端滞销,中低端竞争激烈;从价格上看,洋葡萄酒推波助澜,主要的竞争手段就是降价,从而推动价格水平下降,一定程度的过度竞争在有些地区过早出现了。针对这种竞争态势和市场格局,打价格战只能是自取灭亡,要做提升性价比的大文章。葡萄酒的营销理念和方式要努力改变或改善,营销方式单一,营销模式滞后,成为目前烟台产区的营销的短板,必须大胆创新。对于葡萄酒营销新模式,如直销、网销(电商)等要积极探索,中间环节要减少,使销售成本降下来,要策划创意亲切、生动、有效,拉近消费者与葡萄酒的情感距离,最大限度地扩大葡萄酒消费市场,提升葡萄酒的市场占有率[5]。

三是加快葡萄酒的国际化。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首航地烟台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因此,借助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优势,加快葡萄酒的国际化非常必要。对于烟台葡萄酒企业来说,必须在一带一路政策下,从国际竞争对手和国际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并构建支撑这种优势的潜在核心能力。烟台葡萄酒企业要立足国际竞争,借助一带一路,加快葡萄酒国际化进程,在全力开拓国际葡萄酒市场上,必须突出主营行业优势,明确企业的规模、产业边界;分析企业在产业中的竞争优势,明确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和手段[5]。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不同的市场开拓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

四是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对于产区的政府来说,“去干什么”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实,“去干什么”意味着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和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虽然起着支配作用,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发展葡萄酒业必须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葡萄酒产区的发展由政府来主导。政府“去干什么”,政府应按区划加强产业指导与调控,做好葡萄酒产业区域规划、产区人才培养规划、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市场环境等方面工作。各级政府应从行政、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管理、营销等各个方面搭建起坚实的公共服务平台,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打造享誉世界的著名优秀葡萄与葡萄酒产区,发展提升烟台葡萄酒产区的规模和水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在产区发展中,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非常关键。多年的葡萄酒产区建设的实践也证实了“葡萄酒产区政府主导观点的正确性。如东方葡萄海岸——蓬莱产区,在政府的多年主导下,发展迅速,成为“葡萄酒名城”。目前蓬莱全市优质酿酒葡萄基地面积达到16.8万亩,取得生产许可证的葡萄酒企业70家,已建成精品酒庄14个,在建酒庄10个,葡萄酒产业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实现税收2亿元[4]。伴随产业快速发展而来的是产区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在“中国葡萄酒产区、酒庄、佳酿”评选活动中,蓬莱产区荣获“中国葡萄酒产区推广奖”,君顶酒庄荣获“最具个性化酒庄奖”,中粮酒业获得“中国葡萄酒产区龙头企业奖”,“葡萄栽培综合”项目被授予“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称号。

总之,烟台葡萄酒产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地位,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展望十三五乃至今后的十年二十年,烟台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产业发展的机遇多多,加快发展实现腾飞的环境和有利条件具备。因此,烟台肩负着扛起国产葡萄酒的大旗,引领国内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必须在与进口酒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强筋壮骨提升自身的内涵和竞争力。这既是烟台作为国内最大葡萄酒产区的责任,也是我们全体葡萄酒人的共同梦想。笔者相信,不久的将来,烟台葡萄酒产区一定会在下一轮竞争中继续引领全国葡萄酒产业发展,也一定会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优秀葡萄与葡萄酒产区。

参考文献:

[1]烟台市葡萄酒局.2010至2015历年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运行数据[EB/OL].http://ptjj.yantai.gov.cn/.

[2]韩永奇,刘世松.2015年我国葡萄酒产业将进入新的发展平台[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5(6):45-48.

[3]刘世松,韩永奇.开启中国葡萄酒个性化与性价比的时代:从2015中国葡萄酒论坛看我国葡萄酒业新常态[J].酿酒,2015(4):2-6.

[4]刘树琪.葡萄酒产业密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78-90.

[5]韩永奇.基于新常态和“一带一路”下的中国葡萄酒产业与市场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5(6):12-17.

(责任编辑赵冰)

收稿日期:2016-04-16

作者简介:韩永奇(1963—),男,河南太康人,滨州医学院葡萄酒学院教授,葡萄酒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产业经济的研究工作。

DOI: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6.03.001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715(2016)03-0001-05

Research on Industry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Path of Yantai Grape Wine Based on the New Normal and the Guide of Supply Side Reform——Discussion with Professor Liu Shuqi

HAN Yong-qi

(College of Viticulture & Enology,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3, China)

Abstract:As Chinese largest grape wine producing area, Yantai occupie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ine industry.Then, where is Yantai producing area going under the new normal and supply side reform?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Yantai wine industry in China, reviews the views of professor Liu Shuqi, points out the key issues, thinks about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path of Yantai Grape Wine industry from the different angles.

Key words:new normal; supply side reform; Yantai; grape wine; path

猜你喜欢

烟台供给侧改革新常态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