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利欣治疗肝炎病毒性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6-01-26辛秀丽
辛秀丽
甘利欣治疗肝炎病毒性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辛秀丽
目的对甘利欣(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在肝炎病毒性传染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调查。方法70例肝炎病毒性传染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甘利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著16例、有效17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著12例、有效14例、无效9例;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4.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利欣在肝炎病毒性传染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
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肝炎病毒性传染病;疗效
病毒性肝炎是一类传染病,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高,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率最高,感染患者人数最多。乙型肝炎也是传染性最强的肝炎病毒,对患者的健康危害非常大,其他类型的肝炎也会影响患者健康,且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几率也会不断升高。因此要尽早进行治疗,现阶段临床中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有研究发现[1],甘利欣在本病中的疗效更为理想,为进一步证明上述观点,本文以本院收治的70例肝炎病毒性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甘利欣在肝炎病毒性传染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70例肝炎病毒性传染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52.4±8.0)岁,男19例,女16例,急性肝炎11例,慢性肝炎24例,其中甲型肝炎3例,乙型肝炎21例,丙型肝炎6例,戊型肝炎5例,平均病程(2.6±1.3)年;对照组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52.6±8.0)岁,男20例,女15例,急性肝炎10例,慢性肝炎25例,其中甲型肝炎4例,乙型肝炎22例,丙型肝炎6例,戊型肝炎3例,平均病程为(2.8±1.4)年。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本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学会审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予以肌苷注射液、肝泰乐注射液各3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时间2~10周。
1.2.2观察组患者采用甘利欣进行治疗,150 mg甘利欣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监测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当患者谷丙转氨酶水平恢复正常后,逐渐降低甘利欣剂量,直到停止用药,患者治疗时间2~10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包括谷丙转氨酶水平、谷草转氨酶水平等,评估疗效,同时监测不良反应。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著: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患者各项临床表现消失;有效: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异常,患者各项临床表现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无明显改善,患者各项临床表现无好转。总有效率=显著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著16例、有效17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著12例、有效14例、无效9例;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4.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有1例恶心病例,发生率为2.9%,对照组有2例恶心和1例呕吐病例,发生率为8.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自从甘草酸被发现后,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显示,甘草酸是由一分子甘草苦质酸和两分子葡萄糖醛酸组成[2]。甘草酸是一种分子异构体,能够在激素的作用下对离子通道进行阻滞,同时调节物质代谢以及胆碱能神经的兴奋性。甘草酸还具备肾上腺素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够起到免疫、调节、抗炎的功效。甘草酸制剂还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能够保护肝细胞[3]。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甘草酸制剂还能够起到抗纤维化、抗氧化、抗细胞凋亡的功效。虽然第一代、第二代甘草酸制剂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甘利欣为第三代甘草酸制剂,具有较高的亲脂性,同时能够与机体中的受体蛋白进行结合。甘利欣还能够对氧自由基进行消除,保护肝细胞。甘利欣还能够抑制前列腺素E2生成,抵抗肝脏毒物,在肝炎病毒性传染患者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显著16例、有效17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著12例、有效14例、无效2例;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4.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甘利欣在肝炎病毒性传染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1]贾继东,侯金林,尹有宽,等.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疗效预测探讨.中华肝脏病杂志,2007,15(5):342-345.
[2]王贵成.28例甘利欣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健康之路,2015,14(8):21.
[3]严汝庆.丹红注射液联合甘利欣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24):107-10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7.098
2016-07-13]
116224 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