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急性期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2016-01-26锁莹莹
锁莹莹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 450014
颅脑损伤急性期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锁莹莹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450014
【关键词】颅脑损伤;急性期;护理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之一,常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和器具碰撞、敲打等对颅脑产生伤害。颅脑损伤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常合并严重并发症,病情极其复杂、变化较快,救治难度大,预后差,病死率高,治疗不及时常危及生命,或留有严重后遗症。因此及时恰当的救治和有效的护理,是患者转危为安的关键。选取我科2013-10—2014-10收治的46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颅脑损伤患者的特点进行观察和护理,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颅脑损伤急性期的病情观察
1.1意识状态通过观察意识状态了解患者病情的轻重和变化,呼喊、给予疼痛刺激等了解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应注意嗜睡患者是否容易被唤醒,可了解意识障碍是否加深;深昏迷患者给予刺激后反射力较前好转则提示病情好转或未见加重。
1.2瞳孔观察 对意识障碍患者来说观察瞳孔是必不可少的。瞳孔的观察应注意观察双侧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眼球活动等。颅脑损伤患者的瞳孔常常表现不一。一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继而散大,随之对光反应消失,提示颅内血肿的形成。早期脑疝形成时,患侧瞳孔可有短时间的缩小,随之散大。若双侧瞳孔均散大,则提示已属于脑疝形成的中晚期。患者出现瞳孔、对光反射异常,若神志清楚提示为动眼神经损伤可能,若双侧瞳孔不等大并眼球歪斜,提示中脑损伤可能,伴发热者提示桥脑损伤可能,若患者一侧瞳孔先变小后变大,对光反射消失,不断加重者,提示小脑幕切迹疝形成可能[1]。
1.3生命体征的观察采用PM-8000Express监护仪,严密监测患者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如有情况随时报告值班医生,并积极做好抢救准备。若患者出现脉搏缓慢<60次/min、呼吸深慢、血压升高,提示颅内压升高可能;若脉搏较快、呼吸浅快、血压下降,提示内脏出血或病情恶化可能。高热患者注意查找原因,体温高于38.5℃应积极采取物理降温。若血氧饱和度下降,要排除呼吸道不畅所致,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避免缺氧。
1.4观察24 h出入量颅脑损伤患者通常会引起颅内水肿,为避免颅内高压多使用脱水药物。记录24 h出入量,对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有重要意义。
2颅脑损伤急性期护理
2.1吸氧护理 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常伴缺氧和CO潴留,出现低氧血症。持续低流量吸氧,密切观察患者鼻导管吸氧的位置,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呼吸道分泌物,预防无效吸氧的发生。有效的氧疗,能够纠正缺氧,改善患者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的功能,而据相关研究[2],鼻导管法给氧与高氧液法、面罩法相比效果居中,必要时可采取高氧液法改善缺氧明显者。
2.2体位护理 患者需要搬运时可3~4人协同搬运,动作轻柔,患者头部需1人托住固定不可扭转或震动。昏迷患者排痰功能差,或疾病前期病情不稳定时常伴恶心呕吐,应让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避免引起呼吸不畅甚至窒息。意识清醒患者头部可抬高10°~20°,以避免口腔内食物分泌物误入呼吸道。
2.3颅内压升高的预防护理 颅内压升高是一种神经科常见的临床表现和危急重症,处理不及时可能导致脑疝危及生命[3]。因此,对颅内压升高的预防护理主要是观察颅内高压的症状体征,避免引起颅内高压的动作,及时通知值班医师采取相应措施。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血压、脉搏、神志,急性颅内压升高时,反射性出现脉搏缓慢、呼吸深慢、血压升高、躁动、嗜睡或昏迷。询问患者有无头痛,观察患者有无喷射状呕吐、视盘水肿及瞳孔是否等大等圆。避免噪声、强光及疼痛等可使颅内压升高的刺激,保持病房安静、清洁,做其他护理时动作轻揉以免引起患者不适从而影响颅内压力。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剧烈咳嗽等动作。
2.4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 脑外伤患者病情复杂,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早期救治的重点,也可为进一步救治和抢救创造有利条件,也为成功抢救创造条件[4]。做好呼吸道护理工作,预防缺氧、感染、防止肺部并发症,对脑外伤患者至关重要。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咳嗽及吞咽反射会减弱,气管内分泌物增多可能堵塞气道引起窒息。观察患者咳痰的量、色、味和黏稠度,予患者及时翻身、拍背、吸痰,通过雾化湿化气道,保证器具专人专用并注意及时更换,坚持无菌操作以预防感染;充分供氧,必要时准备行气管插管或气官切开。
2.5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较高,应及早发现症状,早期给予鼻饲管置管,监测大便常规,观察是否存在潜血阳性。脑外伤患者3 d后可给予鼻饲饮食,可遵医嘱静滴抑酸药物、保护胃黏膜等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患者若有咖啡样呕吐物或大便常规潜血阳性则提示应激性溃疡发生,及时报告医生,配合采取止血措施;鼻饲清淡营养易消化对胃黏膜无刺激的食物,如面汤、米汤、藕粉等。
2.6发热的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发热常见原因为事故损伤了脑干或下丘脑,或颅内、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颅脑损伤导致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引起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温升高。患者体质下降或护理不当,引起感染也会出现发热。高热时脑组织相对缺氧,会加重脑损害。针对病因治疗外,也要有效降温,这对降低脑细胞耗氧量、改善脑代谢、预防脑水肿有重要意义[5]。有利于促进脑损伤患者的康复。要密切检测体温,发热患者可头置冰帽,躯干大动脉处放置冰袋、温水擦浴或冰盐水灌肠均可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用冬眠药物疗法。若患者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呼吸异常时,应及时停止护理,告知配合医生治疗。
2.7营养和输液的护理 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以便抢救用药,要严格坚持无菌操作,并控制输液速度。另外,患者损伤后处于应激状态,体内蛋白质分解加速,需要营养支持尤其高热量高蛋白食物。鼻饲量和次数应由少至多,开始每次100~200 mL,3~4次/d。患者无腹部不适,每日可鼻饲800~1 000 mL。喂食时摇高床头,以免食物反流或误吸。
2.8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口腔内外,观察口腔黏膜是否存在溃疡和霉菌,及时处理。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用氯霉素滴眼液点眼,并用卫生纱布遮盖。留置导尿患者床旁冲洗,2次/d,注意会阴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若卧床日久,应勤翻身或使用自动气垫床以预防压疮形成和主动被动活动按摩下肢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加强肢体锻炼,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每日按时按摩腹部10~20 min,以帮助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2.9心理护理 颅脑外伤常为一种突发的事故,患者易出现恐惧和精神紧张情绪,当患者病情稳定时常伴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等表现,向患者解释清楚,让患者放松心情,做好患者的康复指导, 有利于患者情绪稳定,预防出现焦虑情绪,有助于早日康复。 颅脑外伤发病突然、病情急重、变化莫测,密切观察和有效护理,早期发现颅内血肿、脑疝和及时抢救是取得治疗成功、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3参考文献
[1]周翠芝.重症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6(6):99.
[2]李志平,郭光霞.颅脑损伤致脑缺氧不同给氧方法疗效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0):174-175.
[3]曹顺华,姚秋辉,王东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及护理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 572-1 573.
[4]刘瑞云.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9):29-30.
[5]谢润月.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的护理进展[J].医学信息,2010,5(7):1 967-1 968.
(收稿 2015-09-01)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8-01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