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现实意义*

2016-01-25张建英李言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现实意义走出去文化产业

张建英,李言实

(太原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现实意义*

张建英,李言实

(太原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当前,世界格局风云变幻,各种势力的角逐呈现出白热化的景象,其中尤以文化方面的角逐为甚。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以及与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地位,甚至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一个国家是否可以称为强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文化影响力。由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文化“走出去”战略正是应对挑战之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1]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正式将文化“走出去”提高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决议同时指出,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并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各国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在全球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文化竞争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衡量标准之一。没有软实力的大幅提升,经济实力再强,也很难建成文明的国度。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国家发展的整体性。”[1]可见,要想使我国社会获得全面、整体性发展,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重要,两者缺一不可。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对外交流的机会并创新对外交流途径,增强我国的对外文化宣传,借以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塑造中国的文化大国形象,为我们的和平发展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从而加速我们迈向世界强国之列的步伐。由此可见,文化“走出去”战略对当前我们应对新时期的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升级和国际化步伐,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发展进入“瓶颈”期,经济发展驶入“慢车道”,产业转型成为不二选择。产业转型成功得越快,我们的社会全面发展越能早日实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贡献不断加大,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支柱型产业之一,被普遍认为是新世纪的“朝阳产业”。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文化产业创造的财富总值已远远超过制造业,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美国一国就占据了高达43%的份额,反观我国仅仅只占了4%还不到,这与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规模极不相称。为此,我国政府提出要加快产业转型,向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取经,学习它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尽快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未来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据普华永道(PWC)测算,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文化产业每年实现的收入已经成为各国对国民经济贡献最大的一个产业。

表1 2011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文化产业收入额 (单位:亿元USD)

表1单从收入总额上还不能直观地看出中国的文化产业的真实地位。那么,我们再换个角度。

表2 2014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文化产业

从表二不难看出,虽然中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文化产业大国,但因其核心竞争力不强,因此还算不上一个文化产业强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宏伟目标。自此,我国文化产业总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不断加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稳步提高。据统计,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04年的3439亿元提高到了2010年的11052亿元,年增长率达21.48%,经济规模增长势头良好,我国文化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逐步增强[2]。随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我们可以更加广泛地借鉴发达国家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吸收外国大型文化公司的成长经验,学习它们的发展思路与模式,从而迅速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早日实现。

二、增强我国软实力,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

纵观如今的世界各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上升到等同于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位。推动文化大发展,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树立中国文化强国形象,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所谓“软实力”这一概念,从它一开始出现,就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约瑟夫·奈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目是《软实力》的文章。文章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软实力这个全新的概念,将软实力定义为: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后经约瑟夫·奈本人不断地完善,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即一个国家的实力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以军事和经济实力构成的硬实力,和一个国家文化、外交政策以及价值观组成的软实力[3]。如今,“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个国家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所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是巨大的。由此可见,软实力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1世纪的各国力量比拼将围绕有形的硬实力和无形的软实力这两种力量的结合,其中软实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全球的形象和地位。

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改变中华文化近代以来的弱势地位,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感召力,扩大它的影响力。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科技的落后,中国成为了落后国家的代表,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也就自然沦落为弱势文化,不被西方国家认可。因此,现实中我们的文化资源还远未能转化为较强的文化软实力,形成了目前我国文化产品输入大国和物质产品输出大国的鲜明反差,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疲弱而经济影响力较强的尴尬处境。只有积极鼓励、引导文化“走出去”,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出击,从引进文化到推出文化,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真正地了解我们的历史传统,认同我们灿烂多彩的文化,理解进而赞同我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主张,才有可能赢得更多、更广泛的支持,进而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才能实现我国从文化弱国转变为文化强国,从世界文化舞台的边缘迈向舞台中心的华丽转身。只有大力倡导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更加积极、主动参与文化全球化,我们才能永远立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林的中心。

三、 助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曾经创造出了灿烂丰富的文化,是人类文化历史史册上的一篇华章。但中华民族又是个命运多舛的民族,屡遭内乱与外族侵略,战事绵延几个世纪。即使这样,我们中华祖先创造的中华文明从未中断过。回望人类发展史,曾经与中华文化和文明相媲美的民族文化和文明又有几个存留下来?又有哪个仍然在繁衍继续?古希腊文明“香消玉殒”,古罗马文明业已远去,古埃及文明了无新意甚至面目全非,剩下的只有中华文明虽历经风雨五千年仍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长久不衰,甚至几度领先于世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文化一直代代相传,薪尽火传。这正说明了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近代以来,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社会的动荡不安使中华文化受到了空前的影响和挑战,沉浮不定,摇摆于东西学之间[4],致使中华文化处于弱势地位而未能抬起头来。一方面是封闭保守的,但同时又是被动接收,外国的内容引入的越来越多而我们介绍出去的东西越来越少,中华文化的外在影响力逐渐变弱,中华文化的对外声音逐渐变小。改变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质变肇始于改革开放,而真正的新生当伴随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过程。

回顾历史,昭示现实。一个民族要觉醒,要重振,必先从文化开始。重振中华文化,实现中华之崛起,是我们中华儿女每个人心中的梦想,我们也从未停止过对这个梦想的追求。如果说以前这个梦想还模糊,还没有清晰的轮廓,那么现在这个梦想变得清晰,变得更加真切实在。因为习近平主席给我们描绘了“中国梦”的蓝图。他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国家领导人对中国梦这个概念的首次公开阐述,同时也是新一届领导集体的重要执政理念。曾经,我们傲立群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曾经,我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人类文明;曾经,我们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它们也曾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指引着全人类的科技进步,见证了全人类的文明进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在,我们再提中国梦,重聚精气神。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出,再次吹响了我们振兴中华文化的号角。也表明我们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铸中华民族辉煌的决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全球文化一体化的趋势已经显现。中国的文化已经与世界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梦不再是封闭的,它与世界息息相通。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我们做好内功,发掘我们的文化精髓,而且需要我们做好外功,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介绍给更多的外国人,让世界真正了解、读懂我们的历史和文化,真正从内心接受我们的主张和信仰,成为真正懂得我们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做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才可以走得更顺,中国梦的实现才能指日可待。

总之,文化“走出去”战略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指明了努力方向,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提高提出了具体要求。要使我们的文化真正地“走出去”,还有大量艰辛的工作要做。首先,要提高我们文化的内在吸引力,要把能真正代表中华文化精髓的部分提炼、整理、挖掘出来,以赢得其他文化体系的认同。其次,我们要重视自身的文化建设,“打铁还须自身硬”。增强自身文化实力,提高文化竞争力,才能让我们“走出去”的文化有吸引力和感召力。除此以外,我们要注重吸收、借鉴有益于我国文化发展的好的外国文化因素,以丰富我们的文化内涵,创新我们的文化表现形式,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5-10-01].WWW. NEWS.CN.

[2] 邓显超.发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及启示[J].理论探索,2009(2):35-38.

[3] 于文夫.中国梦的文化内涵与文化走出去战略[N].光明日报,2014-05-24(7).

[4] 辛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解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206-208.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Export-oriented" Cultural Strategy

ZHANG Jianying,LI Yanshi

(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Tai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Abstract]Currently,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s ever-changing and there occur fierce challenges among different forces, in particular, cultures of top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trying hard to get the upper hand.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oft power of a state, culture and culture-related industries of a state, 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confirmation of a state′s power and status, even its say, i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Whether a state can be entitled a power in the world or not is to a great degree decided by the cultural influence of the nation. In this situati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uts forward the "Export-oriented" Cultural Strategy to answer the call of global challenge, which is of appare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deed.

[Key words]culture;cultural industry;"going global" strategy;practical 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12-0090-03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12.025

[作者简介]张建英(1967-),女,山西太原人,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收稿日期]2015-10-15

猜你喜欢

现实意义走出去文化产业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