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成人依恋、人际关系敏感对人际困扰的影响

2016-01-25赵四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医学生

赵四平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 汾阳 032200)



医学生成人依恋、人际关系敏感对人际困扰的影响

赵四平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汾阳032200)

[摘要]为探讨医学生成人依恋、人际关系敏感对人际困扰的影响,采用SCL-90的人际关系敏感测验、成人依恋测验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309名医学生进行测量。发现:女生表现出较少的人际困扰、交谈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异性交往困扰和人际关系敏感;与异性交往困扰,成人依恋焦虑和成人依恋回避在不同恋爱状态上呈显著差异;成人依恋和人际关系敏感是影响医学生人际困扰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医学生;成人依恋;人际关系敏感;人际困扰

成人依恋是指“成人关于童年期与主要抚育者关系的记忆和心理表征”,也指“个体与目前同伴的持续和长久的情感联系”[1]。Bowlby提出的“内部工作模型(internal working models)”假说认为,个体会从婴儿期习得对外界、重要他人以及自身的内部图式表征,这种“工作模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修正变得愈加稳定和概括化,从特殊的母子图式泛化为对自我和他人的表征[2]。人际关系敏感作为一种以不断担心负面的社会评价为重要特征的心理过程,是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3]。人际困扰是指由于人际关系不适而引发的心理困扰和压力。依恋研究是当今人际关系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国内,姜凌云提出“依恋的人际关系说”[4]。众多研究证实依恋与人际困扰关系密切。但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深入探讨医学生成人依恋、人际关系敏感与人际困扰的关系。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三者的关系,从而为指导医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从而更好地维护和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一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抽取山西某医学高校在校学生324名,回收有效问卷309份(占发放问卷的95.37%)。其中男生79名,女生230名。从未恋爱的146名,正在恋爱的92名,谈过恋爱的71名。

(二)测量工具与方法

1.李同归等修订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量表有36个项目,采用1—7级评分制。量表中有2个维度,分别是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依恋回避评定个体对他人依赖和靠近的不适程度,依恋焦虑评定个体对被他人可能的抛弃和拒绝的焦虑程度。以两维度为基础得出成人依恋的四种类型,分别是安全型、专注型、冷漠型和恐惧型。

2.症状自评量表( SCL—90)中的人际关系敏感分测验,共9个项目,采用5级计分,Cronbach′α系数为0.73。

3.郑日昌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共有28个项目,每个项目做“是”或“否”的回答,选“是”得1分,选“否”得0分。分四个维度,包括交谈行为困扰、交际困扰、待人接物困扰以及与异性朋友交往困扰。

(三)统计处理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医学生成人依恋类型

表1 医学生成人依恋类型

由表1可见,医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人数高低依次为恐惧型、冷漠型、安全型、专注型。

(二)医学生成人依恋、人际关系敏感、人际困扰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表2 不同人口学变量医学生成人依恋、人际关系敏感、人际困扰的差异比较(M±SD)

注:*P<0.05,**P<0.01,***P<0.001,下同

从表2的结果可知,医学专业男生的人际困扰程度(t=3.008,p<0.01)、待人接物困扰程度(t=3.449,p<0.01)、交谈困扰程度(t=2.595,p<0.05)、与异性交往困扰程度(t=2.369,p<0.05)、人际关系敏感程度(t=2.682,p<0.01)显著高于女生。不同恋爱经历的医学生成人依恋焦虑(F=4.291,p<0.05)、成人依恋回避(F=14.199,p<0.001)和与异性交往(F=7.514,p<0.01)存在显著差异。

(三)医学生成人依恋、人际关系敏感与人际困扰的相关分析

表3 医学生成人依恋、人际关系敏感、

由表3可知,人际困扰与成人依恋各维度、人际关系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

(四) 医学生成人依恋、人际关系敏感与人际困扰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医学生成人依恋、人际关系敏感与人际困扰的关系,以人际困扰为因变量,以成人依恋各维度、人际关系敏感为预测变量,采用强迫选入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

表4 成人依恋与人际困扰的回归分析

由表4可知,成人依恋的两个维度、人际关系敏感都进入了回归方程,它们总共可以解释人际困扰30.2%的变异量,得到的回归方程为:人际困扰总分=0.173×人际关系敏感+0.093×成人依恋焦虑+0.027×成人依恋回避-2.934,表明成人依恋焦虑、成人依恋回避、人际关系敏感对人际困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三、讨论与建议

本研究显示,医学生的成人依恋类型分布不均衡,其中恐惧型的比例为38.51%,冷漠型的比例为23.95%,安全型的比例为22.65%,专注型的比例为14.89%。该结果与国外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出入,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安全型依恋比其他三种类型的任何一种类型都更普遍,但与国内陈国法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5]。

医学专业男生的人际困扰问题比女生严重,具体表现为医学专业男生表现出较高的人际困扰、交谈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和异性交往困扰,与叶艳晖的研究结果一致[6]。这可能与男性和女性在相互交往中倾向于使用不同风格的沟通有关。在人际关系中,女性比男性更乐意分享情感和恐惧,更看重表达性的沟通技能,言语风格更为间接和具有试探性,会进行更多的自我表露[7]。另外,社会规范也更支持女性表达情感和亲密的行为。

研究结果提示,人际关系敏感存在着性别差异,男生人际关系敏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但是与迄今有关人际关系敏感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该结果可能与被试样本的选取有关,选取的被试均为同一所学校的学生,而且该校男女比例失衡,男女比例为1:3。

恋爱经历不同的医学生在依恋回避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从未恋爱和谈过恋爱的医学生在依恋回避维度上高于正在恋爱的医学生。这与杜胜祥的研究结果一致[8]。分析原因主要是:当学生处在一个安全的并且稳定的恋爱关系中时,他们也许会改变自己的不安全依恋类型,获得安全的心理作用模型;失恋可能造成学生在之后的依恋系统中采用去激活的策略,抑制依恋的需求,回避亲密关系内的依赖,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尽量疏远他人,强迫自我信任和独立。正在恋爱的医学生比从未恋爱者表现出较低的成人依恋焦虑,恋爱提升了学生的自尊水平,降低了他们对被拒绝和抛弃的忧虑。相比高自尊者,低自尊的人持续地怀疑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和信赖。从未恋爱的医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与异性交往困扰,从未恋爱的学生欠缺与异性交往的脚本及异性角色图式,个体与其所遵从的脚本不同者进行交往时会感到不自在和拘束。

人际关系敏感是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困扰之一。李志宏等人的研究发现[9],高职生人际关系敏感检出率为42.6%。过分敏感的人倾向于过分个体化的情境,注意力集中在自身及其行为上,易于把一些偶然事件误认为与自己有关,消极地自我暗示和知觉他人,怀疑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能力,社交退缩,人际关系受阻。人际关系敏感作为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改变医学生的不合理认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归因风格和控制类型,改善医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程度,进而提高他们的人际关系水平。

医学生成人依恋焦虑和成人依恋回避两因素会影响其人际关系,这与王宇的研究结果一致[10]。在人际关系中,成人依恋焦虑和回避维度上得分都低的个体倾向于采用基于安全的策略,积极主动地自我暴露,信任他人的善意,努力寻求社会支持,甚至困境中也保持乐观的信念和建设性的应对方式,因此人际困扰较少。该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在处理医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时应考虑成人依恋因素,从塑造医学生安全的成人依恋类型入手辅助治疗医学生的人际困扰问题。另外依恋类型在后天个人经历的影响下也可以发生改变,医学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帮助学生创设健康和积极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不安全依恋类型的改变。

[参考文献]

[1] 余银,刘艳,郑海英,等.大学生成人依恋、人格特质对人际困扰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5):776-777.

[2] 侯珂,邹泓,蒋索.社会人格取向的成人依恋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640-650.

[3] 刘艳,谷传华.人际敏感:从社会认知到心理危险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5,23(3):489-495.

[4] 姜凌云.依恋理论的人际关系说及其实用意义[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5] 陈国法,朱伟,王催春.大学生成人依恋现状及其理论的应用[J].学术探索理论研究,2011(3):102-103.

[6] 叶艳晖,彭淑娜,薛妙莹.大学生感戴与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23):3239-3240.

[7] 罗兰·米勒,丹尼尔·泊尔曼.亲密关系[M].王伟平,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20-23.

[8] 杜胜祥.家庭亲密度、恋爱情况与成人依恋的关系[D].北京:北京大学,2010.

[9] 李志宏,陈子祥,杨杰,等.高职学生人际关系敏感探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2):227-230.

[10] 王宇.大学生成人依恋现状及其与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The Influence of Medical Students′ Adult Attachment and Their

Sensitivity to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on Interpersonal Perplexity

ZHAO Siping

(FenyangCollegeofShanxiMedicalUniversity,Fenyang032200,China)

[Abstract]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edical students′ adult attachment and their sensitivity to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on their interpersonal perplexity, a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a totality of 309 medical student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from the SCL-90, 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Inventor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firstly,the girl students show fewer problems than the boys in interpersonal perplexity, conversation perplexity, and perplexity of interpersonal skills,specific communication problems and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Secondly,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adult attachment anxiety and adult attachment avoidance of medical students varied in different states of love.Lastly,adult attachment and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are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attributing to interpersonal perplexity of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medical students;adult attachment;sensitivity to interpersonal relations;problem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12-0060-03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12.016

[作者简介]赵四平(1988-),女,山西临县人,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收稿日期]2015-10-15

猜你喜欢

医学生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浅谈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技能考试改革的探讨
基础医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医学生科学素养问题及其培养途径
医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