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2016-01-25卢文忠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资本主义

卢文忠

(广东警官学院 思政部,广东 广州 51023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卢文忠

(广东警官学院 思政部,广东广州510230)

[摘要]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二战的历史维度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国际动力。具体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的深刻危机,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重要战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部契机。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力量胜利的一个极重要成果。马克思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立场是根本对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实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积极力量。二战中反法西斯力量胜利后全球向新的格局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进程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新形势下面临着各种新的“战争”危机。中国应树立和建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战争观和反战机制。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资本主义;全球化

70年前,一场侵略性的战争大火熄灭了,世界各国人民迎来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全球性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胜利宣告结束。二战及其影响几乎波及世界各国,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破坏。“战争造成的人力物力损失为历史上所仅见,各国人民的创痛巨深。据粗略统计,战时军民伤亡总数超过1亿人,其中死亡7000多万人,军费消耗1.1万多亿美元,直接的物资损失和破坏在4万亿美元以上。地区以欧、亚两洲的破坏最重,国家以苏联、中国的牺牲最大。”[1]对于战争策源地的德国和日本而言几乎是自我毁灭。从战争根源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全球化的一次超大规模的国际冲突和斗争,反映了资本主义战争的全球化及经济危机的全球化,是一场带有一定全球化意义的灾难。同时,此次大战也是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深刻影响的重大事件,推动着非欧洲中心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形成和发展。在二战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否定和超越资本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被卷入到战争漩涡之中又不断发展壮大,马克思主义与多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抗日战争实践成为推动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积极力量,并参与了构建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不断发挥着自己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国际动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和资本主义世界矛盾的极端表现形式,这次大战再次让世人以血的教训和铁的事实见证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其必然为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所替代。二战推动了源自于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和中国化,并成为否定和超越资本主义的现实力量。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的深刻危机

斯大林曾在与霍华德的对话中指出,当时战争危险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并进一步阐述了二战爆发的根源:“你该记得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发生的。它是由于要重新瓜分世界而发生的。现在也是这么回事。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认为,他们在上次重分势力范围、领土、原料产地、市场等等时,分得少了,于是,他们为着自己的利益想再重分一下。资本主义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就成了一种认为战争是解决国际矛盾的合法方法的制度了。即使不是在法律上这样说,实质上却是这样的。”[2]用纳粹德国的术语来说,就是非常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间(lebensraum),希特勒的结论是“德国必须在人口稀疏的东欧地带获取更多的‘农业用地’”[3]。事实上,二战作为一场源自资本主义世界的世纪大战,固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最根本的动因在于经济因素,归结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危机,这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的最深刻的根源。

正是因为对资本增值的无限追求以及对资源需求的急剧扩大,再加上与之相伴随的日益强大的国家实力和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一些国家不得不通过最极端的暴力形式——战争来重新瓜分世界,谋求民族国家的利益和地位。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成为了二战的策源地。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重要战机

二战的爆发致使全球大片区域陷入火海,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之间的矛盾以最血腥的方式展露出来,对资本主义世界以及人类文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实质上是资本主义一次空前巨大的自我否定,强烈地暴露了资本主义的狭隘本质和历史局限性,推动着人们深刻反思资本主义和寻找替代方案。同时,战争对力求突破资本主义世界统治链条的无产阶级专政和革命的国家造成严重破坏。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和超越资本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资本主义发展和矛盾的产物,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带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党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道路,造就了全球化中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历史趋势。“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在最根本、最直接的意义上说就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民族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共同发展、互动联合所汇聚成的发展现状和历史趋势,民族国家及其政党之间的国际政治关系成为马克思主义国际化之为国际化的首要内容和根本基础。”[4]

因此,二战使欧洲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几乎自我毁灭的境地,给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全球创造了发展空间。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都以自己的方式抵抗外来入侵和进行国内革命,在战火中得到历练和成长,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亚欧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前提。”[5]中国、越南等就是处于战争大环境中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对敌抗战和国内革命,最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重要战略机遇。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部契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所推动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造就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部契机。

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各种“主义”都未能给中国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指出正确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并获得民族形式、中国气派的具体过程。”[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这意味着中国接受了来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理论和优秀文化。之所以接受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入侵,以及西方资本主义所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提供了自救自强的科学武器。

二战期间,日本侵华战争所带来的亡国灭种的严峻形势,推动着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来分析中国的国内矛盾、阶级状况、敌我关系、抗战前景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斗争,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战争道路,再加上苏联对中国的支持以及“苏共适时解散共产国际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飞跃”[7]。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环境从外部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达到基本成熟,党领导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对敌作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力量

习近平在俄罗斯《俄罗斯报》发表的《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中指出:“在那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自由与奴役的殊死战斗中,中国、俄罗斯等50多个国家的人民联合在一起,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联合在一起,结成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和反军国主义统一战线,浴血奋战,并肩战斗,终于打败了野蛮侵略者,赢得了世界和平。”[8]中国共产党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加入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发挥着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力量。

(一)马克思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立场根本对立

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极端民族主义的思想理论和政治实践,主张通过对外扩张和战争来建立以领袖为中心的强大帝国。“法西斯主义要求结束阶级斗争,抛弃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法西斯主义者认为,民主是没有效率的,需要专制。法西斯主义求助于古代的民俗和对部落的忠诚、求助于神话和迷信。”[9]显而易见,法西斯主义的实质是具有强烈扩张性和侵略性的极端主义和极权主义。与之相反,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变革思想上迷信、制度上专制、物质上匮乏、人性上奴役的旧社会,在根本意义上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人类解放和自由发展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因此,在根本立场上,马克思主义与法西斯主义是根本对立的,马克思主义在根本意义上是反对和消灭法西斯主义的。

因此,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就必然反对法西斯主义,对外支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对内领导人民和组织力量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入侵。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实践

中国是二战的亚洲主战场,日本试图“成为中国周边海洋的主人,将征服的地区和强大的中心位置连接起来”[10]。

为了抵抗入侵,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和抗战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树立符合抗战实际的战争观和建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反战机制,加强党的建设,争取革命的领导权,发展人民军队,坚持武装斗争,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充分团结和调动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力量进行全面抗战和持久抗战。长期的艰苦抗战实践促进了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党才能在三个时期中取得了伟大的成绩,达到了今天这样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的巩固和统一,发展为今天这样强大的革命力量,有了一百二十余万党员,领导了拥有近一万万人民、近一百万军队的中国解放区,形成为全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的伟大的重心”[11]。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推动下,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进行卓有成效的斗争,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积极力量

二战期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和人民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组织力量和对敌作战。毛泽东思想就是二战期间作为全党领导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其指导下正确把握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坚决反对和克服党内各种“左”倾和右倾路线,从中国国情出发来分析和解决战争的战略和策略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共产党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员。“苏德战争爆发后,各国共产党放弃了‘左’倾路线,转而领导本国人民为捍卫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同法西斯进行斗争,各国共产党领导的抵抗力量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共产党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加强。”[12]中国共产党正是其中一员,她在这一过程中成长壮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战争和革命实践中转化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组织、军事力量、统一战线,成为亚洲战区的重要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在国共合作和依靠全民抗战中极大地牵制了日本扩大侵略范围的兵力并予日军以重大打击。

中国共产党及其所推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所得到的成长与发展,为解放战争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打下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二战后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45年德国战败和日本投降,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二战的最后胜利。然而,正如丘吉尔所说:“一个对付共同敌人的同盟是显然易于为人所理解的,然而更为复杂得多的是在战争过后为着保持永久和平与胜利果实的同盟。”[13]历史确实更为复杂,二战后所出现的是遏制打击社会主义阵营的资本主义世界同盟。全球向新的格局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进程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新形势下面临着各种新的“战争”危机,中国应树立和建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战争观和反战机制。

(一)强势扩张的资本主义全球化

“总的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三股力量之间的大规模全球性斗争:以英语世界人民和其它西欧国家为代表和典型的西方议会民主制;以苏联为代表和典型的共产主义;以德意志帝国为代表和典型的纳粹主义。”[14]当然,此次斗争的最大焦点是前两者共同打败后者。

然而,后者之败并非意味着世界不再有败者,只是转移了要打败的焦点。对于二战后崛起为世界霸主的美国及其所主导的资本主义阵营,企图在全球范围打败社会主义阵营,使资本主义一统天下。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和北约组织的成立,致使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战争乌云密布。对此,“在俄国以及后来的中国共产主义看来,正是西方拥有长久的国际侵略和帝国主义的历史。随着日本在1945年8月的战败,美国已经成为太平洋地区无可匹敌的力量,它建立了一批独具进攻能力的军事基地。对斯大林来说,西方资本主义对所有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说明,如果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政权能够生存下来,一个强大的防御态势是非常关键的。”[15]为了造就强大的防御态势,在苏联的主导下建立了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情报局、经互会和华约组织,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进行了除世界大战以外各方面的对抗,世界局势演变为两极格局。

苏东剧变后,资本主义在全球确立了更加稳固的优势地位,南北差距扩大,资本主义全球化使得西方发达国家赢取了更多的资源和资本,主导着全球化的总体发展态势。“从根本性质和中心力量的维度来看,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源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尤其是二战之后存在一个最强的力量中心在领导和建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而主导着整个全球化的发展方向。事实可见,当今时代全球化的实质是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在全球对外扩张和深入发展的变革历程。资本主义全球化,是资本主义政治形态、意识形态和组织形态在全球抢占领导地位和夺取发展资源的过程,其实质内容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全球。”[16]

(二)潮起潮落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化

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格局总体上是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的强势打压下进行抗争的阶段。资本主义在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上占据明显优势,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没有放弃使用战争武力(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就是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入侵性战争),还综合运用经济封锁、军事威胁、文化渗透以及各种和平演变方式来打击和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中国的革命战争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不侵略别人,对任何国家都不构成威胁,却受到外国的威胁。中国是个贫弱国家,但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对中国的威胁主要来自何方?从建国一开始,我们就面临着这个问题。那时威胁来自美国,最突出的就是朝鲜战争,后来还有越南战争。”[17]

二战后,资本主义在全球强势扩张的同时,东欧、东亚相继有15个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和第三世界国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成为牵制资本主义阵营对外扩张的国际化力量。但是,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各种新形式的“战争”手段,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战争威胁与和平演变。20世纪末的苏东剧变,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进程严重受挫,许多社会主义政党纷纷改旗易帜,取消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进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三)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强势扩张的资本主义全球化和潮起潮落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化,是全球经济政治秩序剧烈变动的主要体现,强烈地影响着中国的国际和国内环境。

正是在这种复杂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继承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坚持与时俱进,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下,中国正确把握了可以避免世界大战的国际形势,也认清了超级大国对外扩张、制造战争威胁的严峻形势,并明确了社会主义和第三世界国家作为抵制和反对资本主义入侵的主力作用。邓小平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实际上没有什么和平,大战没有打,但小战不断。小战在哪里打?在第三世界。根源还不是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在那里挑拨,在那里插手!长期以来,超级大国就是利用第三世界的冲突来达到他们的目的,所以,尽管第三世界本身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直接受害的还是第三世界的国家和人民。这就决定了有切身利益的第三世界是真正的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力。”[18]就是说,二战后虽无大战但小战不断,而且霸权国家发动战争的形式和手段更加多样化。对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积极应对二战后的全球局势和战争威胁。

一方面,全球化为中国增强国际影响力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大致可以说是美国以外已经并将继续得益于全球化最多的国家,中国大可有所防范地‘搭全球化之车’,以达到基本富强,实现中国的广泛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19]另一方面,中国在和平崛起的基础上,必须也能够应对当代全球化时期的新“战争”。首先,树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战争观。首先,坚持战争与和平辩证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如果有人要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军队必须能决战决胜。历史经验证明,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20]其次,中国处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包围和超级大国的敌视之中,反共反社会主义在国际上大行其道。再次,在较长时间可以避免世界大战,但局部战争此起彼伏。最后,中国仍面临传统军事战争的潜在威胁,更重要的是已处于非传统的新“战争”之中,主要来自西方发达国家发起的经济战争、文化霸权、网络战争、和平演变、生态战争等,对我国稳定与发展构成严重危害。第二,建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反战机制。和平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马克思主义是要创造无剥削无战争的新社会。然而面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在全球的强势扩张,要实现长久和平就需要建立反战机制。对中国而言,就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国家利益的反战机制,反对和制止任何形式的侵略性战争。首先,倡导建立各国互利合作共赢的经济发展机制,倡导构建和谐世界,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以创造共同的经济繁荣来遏制战争因素的增长和规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弊端所引发的恶果。其次,坚持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的立场,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互助与联系,支持其他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发展,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对强势扩张的资本主义全球化形成牵制和改革的力量。再次,我国必须加强国防建设,建立适应现代战争的人民军事力量,提高军队战斗力。最后,针对日益多样化的新“战争”,必须完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与技术体系,防御网络帝国主义和黑客攻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社会思潮的能力,增强文化软实力,积极向世界传播中国先进文化,抵制文化霸权主义;完善资源和环境保护措施,抵制高污染和危害生态安全的国外产业产品的转移和流入,抵制环境帝国主义。

总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战略指导作用。”[21]在当代全球化的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战争观和反战机制来应对传统的战争威胁和新的“战争”形势,维护我国稳定与安全,为促进世界和平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09.

[2] 斯大林.斯大林文选(1934—195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2-73.

[3] B.H.LIDDELL HART.A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M].London:Pan Books,2014:9.

[4] 卢文忠.全球化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研究[J].理论观察,2014(6):8-9.

[5] 胡德坤,罗志刚.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483.

[6] 陈金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0.

[7] 孙健.抗战时期苏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积极影响[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4):23-25.

[8] 习近平.铭记历史,开创未来[N].人民日报,2015-05-08(1).

[9] 李世安.普鲁士精神、法西斯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41-244.

[10] [英]约翰·基根.二战史[M].李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454.

[1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53.

[12] 胡锦涛.反法西斯战争时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8:44.

[13] WINSTON CHURCHILL.Triumph and Tragedy[M].London:Penguin Books,1985:317.

[14] JOHN LUKACS.The Legac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M].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2010:6.

[15] W.M.SPELLMAN.A Concise History of the World since 1945[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6:23.

[16] 卢文忠.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化[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616-619.

[17]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4.

[18]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15-416.

*2012年山西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研究”(JS2012010);太原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行性方案研究” (201123)之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疑难问题研究”(14JJD710009);湖南省教育厅开放基金项目“毛泽东的政党协商思想研究”(15K117)的阶段性成果。

[19] 时殷弘.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76.

[20]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138-139.

[21]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编写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7.

[Abstract]It is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vic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this year. Based on the standpoint of Marxism and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war was an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impetus to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Specifically, the Second World War is a crisis of intensification of capitalistic contradiction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opportunity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Marxism, and an external opportunity to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At the same time, Marxism and the fascism are poles apart in their stance, whil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is important practice of China′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it is a positive force of world anti-fascism. After World War II,as the globe evolutes to new pattern,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socialist countries is confronted with new kinds of war crisi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globalization of capitalism.In such a situation, China should establish new war conception and anti-war mechanism under the guidance of sinicized Marxism.

[Key words]the Second World War;Sinicization of Marxism;capitalism;glob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D51;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12-0003-05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12.001

[作者简介]卢文忠(1985- ),男,广东广州人,广东警官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

[收稿日期]2015-09-16 2015-03-21 2015-09-18

猜你喜欢

第二次世界大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评五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一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何以爆发?
租借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