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现实意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
2016-01-25蔡娟,蒋婕
蔡 娟,蒋 婕
(南通大学 政治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纵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现实意义*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
蔡娟,蒋婕
(南通大学 政治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尤须深刻认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是强基固本、保障国家安全的现实需求;是凝魂聚气、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是修身立德、提升公民道德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要使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属性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成为实现国家奋斗目标的动力、促进社会有序治理的标尺和提升公民道德境界的遵循。
[关键词]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意义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他特别强调:“我们要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1]94这既深刻揭示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为国家奋斗目标的实现、社会有序治理的推进、公民道德准则的遵循提供了重要准绳;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行实践转化的基本要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体现了强基固本、保障国家安全的现实需求
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利于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能更好地增强向心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一)巩固并强化党的执政基础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一致,高度融合,从思想和精神层面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质的规定性,其灵魂和基石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首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1]175这就是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一刻也不能忽视加强理论武装,一刻也不能放松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一刻也不能停止增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新的实践的本领。”[2]当前,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
2.推动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巩固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富强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位。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不断实现民富国强。但与此同时,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日益显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不要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1]58。要求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追求经济增长,更要注重质量、效率和环境的保护。“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是民生改善、就业比较充分的速度,是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经济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有成效的速度,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1]59从而有效提高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切实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本领,巩固党执政的经济基础。
3.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巩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倡导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和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3]527为此,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为人民执政的民主政治能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4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徇私枉法,无视法制权威,严重损害国家司法公正。因此,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4。
4.切实践行群众路线,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从根本上讲,必须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习近平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就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70他还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的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5]因此,要悉心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发动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切实体现了为民务实清廉。习近平反复强调:“如果‘四风’问题蔓延开来又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就会像一把无情的刀割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那后果就严重了。”[6]75-76因此,要“以补精神之‘钙’、除‘四风’之害、祛行为之垢、立为民之制为重点,推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6]81自觉做到德在人先、利居人后,亲民爱民、为民谋利,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二)聚合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1.增强主流文化自信,凸显国家核心竞争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本,也是强国之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首先要增强主流文化自信。这种主流文化自信源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即价值观自信,这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当前,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日益加深,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碰撞、交融与冲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传媒优势,加强文化渗透,竭力推销其价值观念,企图摧毁我们的主流文化,摧折我们的精神支柱。因此,“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各种社会思潮,坚定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1]94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就是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凸显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使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2.展示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独特魅力,提高国际话语权。习近平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7]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就是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坚持民族文化立场,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7]。这样不仅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儿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而且“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8]。要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各种传媒,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提高国际话语权,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赢得主动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述好中国特色。
3.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综合国力不仅需要有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作为支撑,也需要有文化“软实力”作为基础。而“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9]16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建设就失却方向和灵魂。这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9]163“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1]102没有文化软实力,国家立不起来也强不起来,就是一时立起来、强起来,也不能久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1]23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核心价值观在养成国民精神气质、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塑造国家整体形象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彰显出凝魂聚气、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
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具先进性和包容性,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凝聚社会共识,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
(一)消解价值冲突,增进社会共识
社会转型催动人们价值追求发生变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出现冲突,不同社会群体、个体在利益、责任、公正等重要价值观念上,有着不同的选择,价值取向呈现出自主性、多变性和矛盾性等特点。尤其是出现社会秩序失范、道德底线失守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现象。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形成能集中体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和价值目标,协调绝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最大限度地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发展方向和追求目标的价值共识。”[10]增强崇德向善的力量,消解价值冲突,增进社会共识。
(二)引领社会思潮,形成精神合力
选择什么样的国家治理方式,取决于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国家治理既要促进经济社会顺畅发展,也要凝聚全社会意志和力量,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发潜在的力量之源,这就需要确立具有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维系全社会的精神纽带和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理想信念,形成强大的精神合力。当下,全球文化的交流、交融势不可挡,文化的竞争、冲突日益激烈。正如塞缪尔·亨廷顿所言:“冷战后世界的根本冲突将不是以意识形态为主或以经济为主,人类的重大分野和冲突的主要根源将是文化的或文明的。”[11]19由此,文化的地位、作用也日益凸显。我们必须正视和警惕企图全面否定中国文化的全盘西化论者、文化虚无主义、自戕主义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消除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聚合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
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凝聚价值共识,聚合正能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习近平指出:“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折的价值标准。”[1]92要消除社会分歧和隔阂、铸就社会价值共识,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试想,如果价值问题不明确、不肯定,“那么,全社会所有成员的活动和管理机构的努力,就会在方向问题上、目标问题上出现偏差,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社会秩序的良性建构将得不到保证,和谐社会的建设就会遇到较大的阻力。”[12]11“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9]163为此,习近平要求:“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13]让广大人民群众按照共同的价值目标激励自己、价值准则规范自己、价值行为提升自己,并把不同阶层不同区域的人群集聚在共同的旗帜下,在尊重差异中增强社会认同和情感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凝聚价值共识,从而积聚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反映出修身立德、提升道德境界的必然要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提高道德境界,增强道德责任,中华民族才能充满希望和活力。
(一)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增强道德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1]96因此,“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9]164这就为我们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方向,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底蕴。
(二)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新发展,丰富道德内涵
只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1]100。习近平强调:“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14]因此,“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8]要按照时代的特点和发展的新要求,改造传统文化中陈旧的表现形式,汲取中华历史文化所蕴含的道德规范,赋予其现代表达形式和新的时代内涵,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增强其生命力,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的历史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推动道德实践经验的升华,提升道德境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德实践经验的升华,以指导道德实践为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关键在于道德实践,提升道德荣誉感和道德自觉性,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习近平指出:“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9]158要“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9]158。近年来,学习郭明义、杨善洲等道德楷模活动的开展,“最美司机”“最美教师”的纷纷涌现,充分展示了人民群众中蕴涵深厚的道德热情和道德正能量。深入推进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提升道德境界,“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9]31以须臾不可背离的道德伟力推动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总之,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常态化、制度化,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 习近平.巩固执政基础 增强执政本领[J].党建研究,2005(2):17-20.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2012年11月15日)[J].求是,2013(1).
[6]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7] 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N/OL].(2013-11-29)[2015-09-09].http:∥www.admaimai.com/newspaper/Detail 101565.htm.
[8]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OL].(2014-09-24)[2015-09-09].http:∥www.admaimai.com/newspaper/Detail 101565.htm.
[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0] 蔡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引擎[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8):48-51.
[11]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 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12] 彭怀祖.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榜样与偶像研究[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
[13] 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OL].(2014-05-30)[2015-09-09].http:∥www.admaimai.com/newspaper/Detail 101565.htm.
[14]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OL].(2014-01-01)[2015-09-09].http:∥www.admaimai.com/newspaper/Detail 101565.htm.
蒋婕(1990- ),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Briefly on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deepunderstandingofXIJinping′sexpositionaboutsocialistcorevalues
CAI Juan,JIANG Jie
(SchoolofLawandPolitics,NantongUniversity,Nantong226007,China)
[Abstract]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th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put forward many new thoughts, views and theses in connection with foster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Studying and understanding his important discourse abou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needs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realize the significance of foster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because it is realistic demands of consolidating our base and protecting national security, the spiritual support of cohesion and promoting social harmony, and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promoting civic virtues. So in practic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ur value targets at country level, value attribute at social level and value principles at individual level, and also the motivation of achieving the national objective of the struggle, the standards of promoting social orderly management and rules of promoting civic virtue realm.
[Key words]XI Jinp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realistic 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12-0024-05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12.006
[作者简介]蔡娟(1966- ),女,江苏海门人,南通大学教授,博士;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实践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