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6-01-25李玉丹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深圳518112
李玉丹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深圳 518112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诊断价值分析
李玉丹
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深圳518112
[摘要]目的对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该院诊治的100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对两组进行VTQ值检测。结果对照组VTQ测量值为(1.05±0.14)m/s,轻度患者为(1.02±0.06)m/s,中度患者为(1.56±0.67)m/s,重度患者为(0.82±0.06)m/s,肝脏剪切传播速度与ALT、AST具有较大相关性。结论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与传统超声相结合,能够定量评估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分度,诊断价值较大。
[关键词]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诊断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Imaging in Diagnosing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Analysis
LI Yu-dan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Shenzhen People's Hospital,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51811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Diagnostic value of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imaging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were studied. Methods Select November 2013—November 2014 100 case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patients and 30 healthy subjects, using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imaging technology to detect two groups VTQ value. Results In control group VTQ measured value (1.05± 0.14) m/s, mild patients (1.02±0.06) m/s, moderate patients (1.56±0.67) m/s, with severe patients (0.82±0.06) m/s, the propagation velocity and shear liver ALT, AST have greater relevance. Conclusion The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imaging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ultrasound, can be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indexing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diagnostics great value. [Key words]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imaging technology;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agnosis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国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人数显著增加,尤其是发达地区的成人患病比例高达15%。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群体中,80%的患者为单纯性脂肪肝,但是若进一步发展成为脂肪型肝炎,则转变为终末期肝病的危险程度将显著上升,导致患者生存几率下降[1]。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潜在危害性较大,但是及时干预也具有一定可逆性,可通过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阻止其进一步发展,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早期诊断成为治疗的关键。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作为一种简单易行、准确性相对较高的检查手段,能够较好地满足临床诊治的需要。该研究将选取在2013 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所收治部分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治疗过程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该院收治的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群体为主体,从中随机挑选100例为该研究的实验对象,将其设置为实验组。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10年所制定的《非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关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相关影像学诊断标准,且经超声及血脂检查予以确诊,排除患有心脏疾病、急慢性肾病、恶性肿瘤、其他类型肝病患者以及孕妇。其中男性患者有58例,女性患者有42例,年龄在21~57岁之间,平均年龄(38.4±4.7)岁,按照脂肪肝的分度标准对100例患者进行分类,其中轻度脂肪肝患者有38例,中度脂肪肝患者有32例,重度脂肪肝患者有30例。同时随机从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中选取30例为对照组,包括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20~55岁之间,平均年龄(39.2±2.5)岁。对两组研究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诊断仪器选择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CUSON S2000彩色超声诊断仪,4C1型探头,基础频率为4.4 MHz,仪器自带超声弹性成像系统VTQ软件。
人体肝左叶弹性测值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呼吸、心跳的影响,所以该研究主要选取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肝右前叶为测量对象,在测量过程中注意避开大血管分布区域,以避免对大血管造成意外损害,导致严重的后果。该测量取样框的基本深度为4~5 cm,每一位受检者均事先接受常规的超声检查,以两组受检者的肝脏光点粗细情况、后场回声衰减情况、回声强弱程度、肝脏内部管道分布情况以及肝脏内管道回声与肝脏实质回声对比情况为依据[2],对两组的二维超声脂肪肝检查情况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分级,随后由资深超声医生于感兴趣区域连续5次检测两组受检者的剪切波传播速度值,最终的检测结果取5次测量值的平均数。受检者保持左侧卧位,以右侧第7-9根肋骨之间的范围为肝脏斜断面,首先形成二位检测图像,随后利用VTQ软件实施检测,检测过程中,两组受检者注意保持屏气状态,仪器探头垂直体表,感兴趣区域与体表保持4~5 cm的距离,避免检测区域及周围的管道结构。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受检者的检测情况,并对比两组的肝脏VTQ检测成功几率、VTQ检测值,并分析肝脏剪切传播速度与各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以t值检验,P<0.05时表示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脏剪切传播速度与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
2 结果
2.1两组检测及生化指标情况
两组受检者均顺利完成检测,成功获取VTQ值,肝脏VTQ检测成功几率为100%。两组临床生化指标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数值随脂肪肝分度加重而逐步上升,组间差异明显,且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34/3.96/17.86,P<0.05)。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临床生化指标情况(±s)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临床生化指标情况(±s)
实验组(n=100)对照组(n=30)组别轻度(38)中度(32)重度(30)29.5±12.6 48.5±14.3 67.5±15.3 24.7±6.2 AST(U/L)44.1±11.9 65.1±14.7 85.5±18.4 37.2±7.4 ALT(U/L)4.9±0.5 5.9±0.6 7.1±0.7 4.2±0.3 2.2±0.4 3.4±0.4 4.7±0.8 1.1±0.6 TC (mmol/L)TG (mmol/L)
2.2两组VTQ测量值比较
观察两组受检者的VTQ测量值,对照组VTQ测量值为(1.05±0.14)m/s,针对实验组不同脂肪肝分度患者的VTQ值进行比较,其中轻度脂肪肝患者的VTQ测量值为(1.02±0.06)m/s,中度脂肪肝患者的VTQ测量值为(1.56±0.67)m/s,重度脂肪肝患者的VTQ测量值为(0.82±0.06)m/s,三个分度标准的患者VTQ测量值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5/6.02/13.65,P<0.05)。
2.3肝脏剪切传播速度与生化指标相关性
分析肝脏剪切传播速度与各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ALT、AST与前者具有较大相关性(r=0.13/0.21,P=0.00/0.00)。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非酒精性脂肪肝成为国内的第二大类肝脏疾病,其发病几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疾病,与人体胰岛素抵抗作用和遗传易感性之间存在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与酒精性肝病病理学存在较大相似,但是患者未曾过度饮酒,而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在低倍镜下进行观察,三分之一以上的肝细胞呈脂肪变性及脂肪贮积,但没有明显的炎症、坏死、纤维化等组织学改变。
目前临床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金标准是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但是此方法需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并且检查费用较高,无法有效避免抽样误差以及标本穿刺偏移问题,确诊以后也尚无特效药物和相应的干预措施,所以,利用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单纯性脂肪肝进行准确区分,临床对其必要性尚存在较大的争议[3]。CT诊断脂肪肝,其特异性比B超要强,并且更容易发现肝脏硬化结节,但是采用CT诊断对疾病的敏感性相对较低,这一特点在肝脂肪变问题不突出时体现得比较明显。就目前而言,CT、MRI等新型检测手段的准确度尚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利用超声对脂肪肝进行诊断,其敏感性可高达85%~95%,尤其是出现弥漫性感脂肪变时,敏感程度较高。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超声成像技术,无创伤,操作简便,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且能够有效克服来自检测医师方面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使结果保持高度准确性。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可以对肝组织弹性进行定量分析,主要包括VTQ和VTI两种类型,VTQ主要是通过向感兴趣区发射推力脉冲,获取组织的剪切波传播速度值,然后根据此数值量化检测组织的硬度[4]。由于人体器官的硬度主要由分子结构、微小结构、胶原蛋白决定,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学变化可以改变患者肝脏的硬度,从而进一步影响肝脏弹性,所以利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实施弹性量化研究具有可行性。
张大鹍]等[5[6]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这可能是由于大量的脂肪细胞在肝细胞之间占据了较大空间位置,大幅度降低了组织的密度,使得肝组织柔软性增加,由此重度脂肪肝患者肝脏剪切传播速度下降。分析肝脏剪切传播速度与受检者各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ALT、AST与前者为正相关关系,此相关性虽然有一定的反应肝脏代谢能力的作用,但是部分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生化指标可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水平,所以相关性不高。
通过该研究认为,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与传统的超声技术相比更具客观性和准确性,方便快捷,可以作为脂肪肝分度的主要手段,也可以用于体检中心对脂肪肝进行筛查。目前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应用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诊断尚处于初期研究阶段,但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成熟,将逐步得到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与传统超声相结合,能够定量评估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分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依据,诊断价值较大。
[参考文献]
[1]沈峰,丁晓东,范建高,等.美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简介[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6):430-431.
[2]张大鹍,赵媛媛,李志艳,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声辐射力脉冲成像的临床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5):518-520.
[3]孙婉璐,曹海霞,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22(9):705-707.
[4]单立奎,隋秀芳.声辐射力脉冲成像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分级上的应用价值[J].安徽医学,2013,34(12):1877-1879.
[5]季莉丽,王妍妍.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弥漫性脂肪肝的初步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6):111-112.
[6]张大鹍,陈敏,刘阳,等.ARFI与APRI指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3):178-181.
[7]康冰,左的于,左国庆,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非侵入性诊断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23(3):223-226.
[8]杨立新.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应用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5):439-440.
[9]王泽和,杨焰,黄密伶,等.影像技术在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3):197-200.
收稿日期:(2015--06-26)
[作者简介]李玉丹(1979-),女,黑龙江大庆人,硕士,主管医师,主要从事超声检查工作。
[基金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JCYJ201411112047885)。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9(c)-0175-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5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