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鹤峰县55年麻风防治成果分析

2016-01-25杨业安魏自斌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鹤峰县麻风行政村

杨业安 魏自斌



鹤峰县55年麻风防治成果分析

杨业安魏自斌

鹤峰县位于湖北省的西南部,总面积2891 km2,全县总人口22万,以土家、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2%,这里原为麻风高流行区,始占全省之首。发病率最高年份1966年,达15/10万,患病率最高年份1971年达73.4/10万,病人分布于140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73%,如今尚有现症病人7例,患病率为3.18/10万,仍然超过部颁基本消灭麻风的标准(患病率<1/10万)。

1 临床资料

1.1资料来源根据我县1958年成立麻风防治专业机构以来的新(复)发病人个案登记表,病历和随访记录,监测情况统计以及历年麻风普查,疫点调查、线索调查、接触者检查,历史病人回访,消除麻风运动,门诊监测的有关资料。

1.2方法利用发病率和患病率等评价指标,对全县麻风的发现和患病情况以及新发病例的发现方式,年龄、病期、型比和畸残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疫情状况鹤峰县1958-2012年,累计发现麻风患者298例,其中多菌型190例,少菌型108例,临床治愈281例,累计复发18例,目前尚有现症病人7例,患病率3.18/10万。

2.2动态分布

2.2.1发现率在建立麻防专业机构初期,我县开展麻风大普查,按照“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步骤和做法,采取大规模麻风普查,线索调查,1958-1978年平均发现率为7.83/10万。经过大规模的查、收、管、治等防治措施以后,新发病人大大减少,发现率显著降低。1979-1996年,年平均发现率为1.05/10万,与前段时间相比,年平均发现率下降了6.78/10万。1999年以来,疫情出现反弹,累计发现病人23例(复发病人5例),平均发现率为0.85/10万。

2.2.2患病率在防治初期,由于大规模的查、收和单一的治疗方法,发现率高而治愈率低,现症病人积压,患病率居高不下,最高年份为1971年达到73.4/10万。80年代后[1]为适合科学的进步,1986年起对麻风防治策略提出实现4个转变,即:①从单一药物转变为联合化疗;②从以隔离治疗为主转变为社会防治为主;③从单纯治疗转变为治疗与康复医疗相结合;④从专业队伍的单独作战转变为动员全社会力量协同作战。患病下降速度明显加快。至1996年底,全县患病率为0.45/10万,通过了省级检查验收,达到了基本消灭指标。近10多年来,新发病例和复发病例不断出现,患病率也随之上升,目前患病率为3.18/10万,仍然超过部颁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患病率<1/10万)。

2.2.3儿童发病累计儿童发病38例,占总病人数的12.7%,儿童发病以1958-1973年度最高,共发现32例。占该年段总发病人数13.9%,以后逐年下降,1987年至今,再未发现儿童患病。

2.2.4型别构成I型27例(9%),TT型61例(20.5%),BT型20例(7%),BB型11例(3.7%),BL型88例(29%),LL型91例(30.5%)。

2.2.5麻风畸残全县累计病人298例,II级畸残43例。60-80年代II级畸残52%~56%,随后逐年下降,80年代以后,年平均II级畸残为11.9%。

2.2.6治愈和复发截止2011年底,全县治愈麻风患者279例(含复发病例),其中DDS单疗治愈162例,MDT治愈114例,累计复发18例,复发率为6%,其中DDS单疗复发17例,MDT复发1例,单疗复发率占总数94%。

2.3人群分布男性患者224例,女性患者74例,男女之比为3∶1,儿童发病38例,占13%,15~44岁,164例,占54.8%,45岁以上患者96例,占33%。

2.3.1传染来源家内传染96例(32%),家外亲戚邻居192例(64%),不明原因10例(4%)。

2.3.2病例发现方式主要分为主动发现和被动发现两种。主动发现:普查发现20例(6.7%),线索调查发现119例(39%),接触者检查发现106例(35%),历史病人追访发现14例(复发病人,4.7%)。被动发现:门诊发现28例(9.3%),自报以及群众举报发现29例(9.7%)。

2.3.3地区分布全县总共7乡两镇均有不同程度的麻风流行。70年代,全县205个行政村,有150个行政村有麻风病人,占行政村总数的73.2%,有4个乡(镇)属高流行区(患病率在10/万以上),其他5个乡(镇)属中流行区(患病率1~10/万)有55个行政村未发现病例。目前仍有现症病人7例,分布在6个乡镇的7个村民小组,呈点状分布,低流行。

3 讨论

鹤峰县历经55年几代麻风防治工作者的艰辛努力,采取“宣、查、收、治、管、研”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尤其在麻风防治策略实行4个转变后,大大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发现率、发病率、患病率明显下降。现症病人大幅度减少,于1996年通过省级检查验收,达到了基本消灭,从1999年以来,我县又不断出现了新发病例。

根据我县50多年的麻风防治经验提示,重点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根据麻风患者家内和密切接触传染的情况,(96%)提示,注重多菌型病人家属邻居的健康体检大有必要。因为多菌型患者的传播效率是少菌型(PB)患者的4~11倍,多菌型患者家庭接触者发生麻风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5~10倍[2]。

3.2治愈病人的追访,也是麻风防治监测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多菌型DDS单疗病人,根据复发情况统计,复发率为6%,占新增病例的5.7%,应该引起重视,对DDS单疗的多菌型病例,采取3年一轮的追访,十分必要,主动早期发现复发病人,控制传染,防止畸残。

3.3今后麻风的发现方式采取主动发现与被动发现相结合。一是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调查,麻风接触者检查,历史病人追访。及加强“哨点”监测,努力办好皮肤科门诊,开展消除麻风特别行动仍是目前发现麻风病例的主要途径。二是加强对县、乡、村以及社区的相关医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医生对麻风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利用各种机会,采取电视、宣传栏、小册子、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消除来自各方面的歧视因素。因为歧视会使麻风病人不愿就医,尽量隐藏发病状况成为不受控制的传染源,客观上促进了麻风的传染与流行。而且由于麻风患者的延迟诊治,患者发生不可逆转的畸残,对其今后的生活质量以及康复自立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四是健全防治体系,保持防治机构的相对稳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扩大综合医院相关科室人员培训,并将综合医院相关科室纳入发现麻风病人的哨点,从而保证麻风防治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我县麻风目前仍有新的疫点出现,在十二五麻风防治规划中,仍应继续采取“早发现、早治疗、早防残”的措施,扩大发现病人的哨点,加大愈后病人的追踪力度,继续加强麻风知识的大众宣传和县、乡、村级医务人员的培训,规范病人的治疗管理尤为重要。

[1] 马海德.麻风防治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75.

[2] 李文忠.现代麻风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9.

(收稿:2015-06-12)

鹤峰县皮肤病防治所,湖北鹤峰,445800

猜你喜欢

鹤峰县麻风行政村
更正说明
我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情系云鹤之峰
——湖北襄阳市对口支援恩施州鹤峰县工作综述
醉美细杉——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铁炉白族乡细杉村探寻
凝心聚力扶抓贫——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并村重在并心
湖北民大医院与鹤峰县中心医院组建全州首个医疗联合体
贵阳市边远农村村民麻风健康知识调查与干预
甘肃省麻风受累者麻风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