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的、目标、方法 三维组合的课堂评价优化
2016-01-23吴宝莹
【摘 要】合理的课堂评价的三要素是:明确的测量目的,即为什么要评价;清晰的学业目标,即评价什么;合理的评价方法,即怎样评价。学业目标主要有知识目标、推理目标、表现性目标、创造成果与作品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常见评价方法有选择性评价、论述式评价、表现性评价以及交流式评价。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各种评价方法的特点均衡地使用它们,努力实现忠于测量目的、基于学业目标、优化评价方法的三维组合。
【关键词】测量目的;学业目标;评价方法;三维组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6-0022-03
【作者简介】吴宝莹,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74)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当下,课堂评价的范式正在由“对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of learning)”转为“对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of learning)”“促进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以及“作为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as learning)”三者的结合体。课堂评价不再仅仅是为学校、教师、家长等管理者提供教学决策的信息,学生本身也是评价信息最重要的使用者,因为他们要根据评价的结果来建立对自己的期望。如果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成功的体验,就会燃起他们努力学习的激情与动力,带来更多的成功,从而有更好的课堂评价结果,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的根基来自课堂评价的结果。鉴于此,有必要研究如何进行课堂评价的优化。
一、课堂评价的基本要素
1.测量目的。
明确的测量目的是课堂评价首先要考虑的。测量目的即回答为什么要评价,评价者的信息需求是什么。不同的测量目的,对同一学业目标采取的评价方法应该不同。如果一名音乐教师想评价学生乐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就不妨出几道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或匹配题等客观题进行笔试测验,但是如果要评出全国“青歌赛”的金、银、铜奖,仅仅用客观题就远远不够了,至少要让每一个选手现场完整地演唱一首歌曲,根据其在评委面前的表现来评价选手的乐理知识储备与演唱方面的才能。
2.学业目标。
明确了测量目的,接下来就要考量学业目标,即评价的内容。学业目标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学业目标又可具体划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理解学科的基本内容。了解就是初步体会、识别、感知或知道。理解是指领会并能做出解释、判断或讨论。如一架飞机从头顶呼啸而过,如果只知道它不会掉下来,这是了解;如果明白这是因为当空气在机翼顶部加速流动时,两翼旁边处于真空状态,这就是理解。
(2)推理目标。推理目标就是希望学生应用知识和对知识的理解来分析、推断和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推理分为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正确的结论、实验和实验结果以及个人的经验和直觉等推测出某些结果的推理过程。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两种比较重要的合情推理。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任何知识的创造过程都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不断交替的过程。[1]
(3)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在一定的场合下,做出某种表现或特定的行为。学生的人际交往表现、在合作小组中的表现、操作实验仪器的熟练程度、在公共场合的演讲能力等都属于表现性目标考查的范畴。
(4)创造成果、作品目标。创造成果、作品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创造出可见的物化实体。把这个作为学业目标之一是因为如果能创造出成果、作品就说明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具备基本的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特定的实际动手能力。一篇实验研究报告、一篇有关学习方法的小论文、一件手工作品、一个服装设计、一台小仪器等都属于学生创造的成果、作品。
(5)情感目标。情感是知识和能力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客观反映和主观判定,具有行为意志的倾向性和相对隐秘性。以数学学科为例,学生应具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2]
虽然以上五种学业目标反映了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是彼此关联的:知识理解是重要的,推理是对知识的应用,知识和推理又是好的技能表现和创造成果、作品的先决条件,而情感的变化往往源自学业表现的成功或失败。
3.评价方法。
(1)选择性评价方法。选择性评价是指所有客观试题的评价方式,包括纸笔作答和网上作答等形式。被测试者要求回答一系列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些可供选择的答案,他们只需从中选出正确的或最佳的答案,选择题、判断题、匹配题、填空题等都属于选择性评价。因为我们可以在单位测试时间里呈现大量的客观测试题(如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千分考”),所以,选择性评价对于考查分散的知识目标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效率最高。但是,用这种评价时要注意与学业目标的匹配,要考虑题目的代表性与针对性,题量大小与作答时间的长短要合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否则会因为阅读能力的障碍考查不出学生学业目标的达成情况,致使评价结果有失准确性,以及出现记分统计错误等问题。
(2)论述式评价方法。论述式评价要求被评价者写出书面的回答。如果说选择性评价具有客观性,那么论述式评价的主观性就比较明显。既然这样,论述式评价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制定清晰、适当的评分规则,并培训评价者严格遵循和运用这些规则。
(3)表现性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就是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要求他们实际表现出某种特定的表现性技能或者创造出符合某种特定标准的成果或作品。简言之,就是评价者在学生执行具体操作时直接观察评价他们的表现。显然,表现性评价是基于观察和主观判断的评价,表现性评价是一种主观的评价方法。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使主观性评价趋于客观,需注意以下几点:要牢记评价目的——谁是评价结果的使用者;要明确评价的学业目标——让任务和评分标准很好地对应起来;要有明确的评分规则——使用清晰的表现性准则来阐明良好表现的标准;评价者要保持评分规则应用的一致性——对评价者进行必要的培训。
(4)交流式评价方法。交流式评价就是评价者通过与学生交谈以获得大量的关于学生学习状况的有用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交流式评价一般采用课堂问答、课堂讨论、班会、面谈、口头测验、学生日记、学习日志等形式。交流式评价在追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方面更能体现出课堂评价的艺术性。一般情况下,使用这种评价方法无须制定与评价目标相符合的测验细目表,不用检查测验题的质量,也没有确定的分数,所以交流式评价比较灵活、自然。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采取非正式的交流方式进行评价,会在无意之中削弱评价的客观性,而且在评价的学生较多时,这种方法效率不高,这些都是用这种评价方式特别要注意的。
二、测量目的、学业目标与评价方法的三维组合
要做到对课堂评价的优化,需要综合考虑上述三要素,形成测量目的、学业目标与评价方法的三维优化组合(如图1所示)。下面以普通高中数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学习评价为例来具体说明。
如果评价测量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椭圆概念的理解、椭圆基本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椭圆几何性质的掌握情况,以便学习双曲线的相关知识,那么,评价的学业目标显然是知识目标,宜采用选择题、判断题、匹配题、填空题等选择性评价方式。
如果评价测量的目的是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这属于推理能力的学业目标范畴,在椭圆的标准方程推导过程中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①将MF1+MF2=2a坐标化为+=2a,第一次移项平方后,得到
a2-cx=a,再平方得到(a2-c2)x2+a2y2=a2(a2-c2),为什么可以平方?它们等价吗?
②整个推导的过程能说明椭圆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1吗?反之,以方程+=1的解(x,y)为坐标的点都在椭圆上吗?[3]
这些追问与思考可以采取交流式评价,让学生“出声思考”、合作交流或讨论甚至是争论。这种评价方式就很好地考查了数学理性思维的严谨性与深刻性。这里“思维严谨性——推理目标——交流式评价”就形成了测量目的、学业目标与评价方法的三维优化组合。当然,也可以要求学生写出来,以书面形式回答上述问题,形成“思维严谨性——推理目标——论述式评价”的三维组合。
如果评价测量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创造成果的能力,评价的学业目标是表现性技能和创造成果、作品目标,可以设计下面一个问题:如图2所示,一架立在光滑地板上的梯子抵墙下滑,一只猫坐在梯子上(不在正中间)不动,那么,在梯子下滑的过程中,这只猫的运动轨迹是什么?你能根据上面的结果制作一个“达·芬奇椭圆仪”吗?演示你的作品并说明它的工作原理,或尝试用软件模拟其工作过程。在这种测量评价目的下,显然适于评价成果、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成果、作品本身的特性和工作原理的表现性评价方法是恰当的选择。
如果评价测量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则这一目的对应于情感目标,可以要求学生类比椭圆的研究内容(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等)与方法自行去探究未知的双曲线的相关内容,在课堂上采取表现性或交流式评价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学生经过努力获取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收获成功的喜悦,形成正向情感效应。这样也就形成了“兴趣习惯——情感倾向——交流式评价”测量目的、学业目标与评价方法的三维优化组合。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各种评价方法的特点均衡地使用。20世纪80年代以前,选择题、判断题、匹配题、填空题等选择性评价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后来又倾向于论述式和交流式评价方式,一不注意就容易滑向另一个极端。事实上,评价方法本身没有优劣之分,要杜绝极端化的现象,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忠于测量评价目的,基于学业评价目标,实现评价目的、评价目标与评价方法的三维优化组合。
【参考文献】
[1]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编写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79.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吴宝莹.旦德林双球模型定义后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教学[J].中学数学,2015(02):70.
注: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课题批准号:DHA120245)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