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伦夫人的职业》的道德教诲与伦理表达

2016-01-23刘茂生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萧伯纳伦理职业

刘茂生,胡 旦

(江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南昌 330022)



《华伦夫人的职业》的道德教诲与伦理表达

刘茂生,胡旦

(江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南昌 330022)

作为萧伯纳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华伦夫人的职业》生动地描绘了经营不正当行当的华伦夫人与女儿薇薇之间由于社会黑暗造成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母女俩关系恶化并分道扬镳的场面,从而揭示了维多利亚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对底层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本文将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回到亲情破灭事件的“伦理环境”,分析剧中人物的“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混乱”,以期更好地剖析剧中和谐家庭伦理关系难以形成的根源。

《华伦夫人的职业》;伦理环境;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混乱

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是继莎士比亚之后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被誉为“20世纪的莫里哀”。因其作品充满理想主义和人情味,蕴含着高度诗意美的讽刺,萧伯纳于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剧,包括《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芭芭拉上校》《卖花女》等以其充满人道主义和道德关怀的社会书写享誉文坛。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华伦夫人的职业》涉及了卖淫和金钱至上的婚姻观等敏感社会话题,被禁止演出。直到1924年,《华伦夫人的职业》才得以搬上伦敦舞台,好评如潮。该剧围绕华伦夫人和其女儿薇薇之间的矛盾展开,有力地抨击维多利亚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对英国底层劳动人民特别是女性的压迫,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虚伪、残酷和腐朽。华伦夫人出身贫寒,在姐妹利兹的劝说下,从事妓女行当并经营妓院行业,供女儿薇薇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当薇薇知晓这一切时,对母亲当初受社会压迫和经济窘迫而从事妓女行业的无奈之举表示理解和折服,之后却因为母亲不愿放弃这项不正当职业而毅然决然地与其分手,各自生活。从此,母女关系彻底决裂。薇薇对母亲行为绝望的同时,决定做一个永远不结婚,永远不浪漫的职业妇女。

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的基本术语,从伦理视角对该剧作进行剖析。“文学伦理学作为方法论,强调文学及其批评的社会责任,强调文学的教诲功能,用伦理的观点在历史上和现实上给予我们道德教诲与警示。”[1]这与萧伯纳所提倡的“戏剧的首要任务是反映问题,鞭挞社会弊端”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本文将通过还原亲情破灭事件发生的“伦理环境”,逐一解构戏剧中“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混乱”,以期更好地剖析萧伯纳戏剧中和谐家庭伦理关系难以形成的根源。

一、难以改变的伦理环境

“伦理环境就是文学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文学伦理学批评要求文学必须回到历史现场,即在特定的伦理环境中批评文学。”[2]《华伦夫人的职业》中华伦夫人与女儿薇薇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不是简单的母女矛盾,将其放置在当时的社会伦理环境中,挖掘出矛盾冲突产生的根源,就能更好地对华伦夫人和薇薇的行为做出恰当的评判。

华伦夫人所处的历史环境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这一时期的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呈上升趋势,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快速壮大,然而这一切繁荣局面却是建立在统治阶级对底层劳动人民特别是女性的无情压迫和残酷剥削的基础上。因为缺乏特殊的技能,大多数女性被当作廉价劳动力,在肮脏的工作环境里饱受欺压。女性为了改变生活窘迫的状况,不得不依附男性,甚至不得不从事卖淫的行当。黑暗的社会现实是妇女走向堕落的根本原因,正如萧伯纳所说:“卖淫的出现,不是由于女人的堕落和男人的放荡,而是由于给妇女的工作报酬太低,轻视妇女和虐待妇女到了无耻的程度,使比较贫苦的妇女不得不为活命而卖淫。……首恶者不是个人而是社会。”[3]萧伯纳客观地指出了卖淫等社会问题的真正根源,深刻揭露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贫穷无助的社会境遇,表达了对这些贫苦女性的同情和怜悯。萧伯纳给予华伦夫人的伦理关怀,具体表现在对华伦夫人这一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刻画上。

出生在贫穷单亲家庭的华伦夫人,家中三姐妹。她和其他两个姐妹是同母异父的关系。在华伦夫人眼中,这两个异父姐妹规规矩矩,是肯做事肯吃苦的可怜虫,是母亲眼中的正经人,却没落得个好下场:一个在铅粉工厂做女工,工作强度大报酬极少,恶劣的工作环境使其患上铅毒而送命;另一个嫁给了个军需厂的工人,本来和睦的家庭,却因丈夫染上酒瘾而彻底破碎。两姐妹的不幸命运让华伦夫人认清了社会对正经人的残害而不屑做正经人。之后,华伦夫人在教会牧师的帮助下进入一家工作环境糟糕的饭馆打杂,后来又当了女招待,进了滑铁卢车站酒吧端酒、洗杯子,一天工作十四个钟头,一星期挣四个先令。饭馆和酒吧拿年轻女性的美貌和奉承男人的本事作为本钱,雇其当女店员、女茶房、女招待,进行压迫和剥削。华伦夫人看透了正经社会的黑暗和伪善,决定与其让他人压榨自己获得财富,还不如自己主动出卖肉体赚这笔钱。因此,在已迈入上流社会的利兹的鼓动下,华伦夫人踏入卖淫行业,慢慢地从饱受欺压的妓女成为经营妓女行当的老鸨。到了薇薇生活成长的时代,这时的女性仍然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此时女性意识正在觉醒,人们正在为改变这一不公正的局面而作努力。不同于华伦夫人受人压制的恶劣处境,薇薇从来不用担心物质生活上的窘迫。她接受高等教育并取得优异的成绩,从事律师职业;然而,她并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反而以自身接受高等教育的经历看清了当时教育制度的腐朽,强烈谴责其对女性品质和工作能力的扼杀,“除了搞数学、打网球、吃饭、睡觉、骑自行车、散步,我是个无知无识的野蛮人,我的无知无识的程度还超过一个没参加过数学考试的人。”[4]8这一点同样也得到了普瑞德的强烈认同,“好一个荒唐、恶劣、害人的制度!我早知道!我现在真觉得这种制度是要把妇女的一切美丽品质全给摧毁了。”[4]8在当时的英国社会,虽然只有少数女性能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能够从事体面的工作,但这却是对一直以来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的挑战和反抗,给虚伪的社会注入的清新剂,因而普瑞德盛赞以薇薇为首的现代女青年“实在是太了不起了。”[4]6不同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华伦夫人和薇薇所处的社会环境使其走向了不同的命运,为之后母女俩关系的走向埋下了伏笔。

二、难以协调的伦理身份

人的存在离不开其具有的伦理身份。伦理身份受客观伦理环境和道德规范的制约,其客观性要求人必须根据自身伦理身份承担相应的伦理责任和义务。华伦夫人和薇薇的职业,华伦夫人和薇薇的母女关系呈现了本剧复杂的伦理身份。

“在文学文本中,所有伦理问题的产生往往都同伦理身份相关。”[5]作为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从业者,华伦夫人显然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当时的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妇女应该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做正经女人。然而,华伦夫人却放弃成为她眼中没骨气的糊涂女人而成为妓女,并一步步向上流社会靠近,经营着妓院行当,与上流人士打交道。虽然华伦夫人堕落而从事妓女行当有着不得已的苦衷,但当其有一定经济基础后,却仍不放弃带来金钱却是耻辱的职业,反而成为社会剥削女性的帮凶。当然,不能简单地把卖淫问题归咎于华伦夫人的“不道德”。相反,正是“工资过低的劳工,养肥了资本主义这个残忍的摩洛神,因而将数以千计的妇女和姑娘推入了卖淫的深渊。”[6]由此可见,正是扭曲的社会现实使得华伦夫人沦为妓女,她既是受害者,而后由于经营妓院行当,又成为施暴者。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其对女儿薇薇表现出来的母爱却是毋庸置疑的。她深知自己从事了不正当的职业,是个不体面的人。为此,她让女儿接受良好的教育,供她上剑桥女子学院,使其成为当时伦敦极其少见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并希望她做一个体面的人,嫁给有钱的男人。然而,为了让薇薇按照自己的安排生活,华伦夫人煞费苦心,不但利用金钱鼓励薇薇取得优异成绩以获得良好的名声,而且还将其合伙人克罗夫爵士带到度假小屋以促成其与薇薇的婚事。华伦夫人以母亲权威角色为主导的母爱,遭到了薇薇的不满,她私底下抽烟喝酒,偷偷跑去律师事务所工作;甚至连好脾气的普瑞德都忍不住劝告华伦夫人,“薇薇已经是一个成年的女人了。凯蒂,你得竭力尊重她才是。”[4]15作为母亲,华伦夫人虽然强势,但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孩子最好生活的理想是无可置疑的,她为此承担了其相应的伦理责任和义务。与此相反,薇薇是萧伯纳笔下“19世纪80年代具有反抗精神的新时代女性,极力想挑战当时社会普遍认可的女性行为准则。”[7]她独立自主、敏捷果敢、沉着自信,不依附男人,从事律师这一体面职业。华伦夫人由于在各地经营妓院行当而东奔西跑,与女儿聚少离多。薇薇对母亲的态度不冷不热,作为女儿,她显然是不合格的。她甚至会仗着母亲的宠爱对其进行威胁:“我母亲知道了我在法院巷干的事,我们母女难免有一场恶战。……在这场恶战里,我一定能得胜。……再说,我没有什么要瞒人的事,可是我母亲好像倒有,到了真真不得已的时候,我可以拿这个压她一下子。”[4]11薇薇对母亲长久以来的偏见和误解造成了母女俩关系的紧张。当薇薇知道母亲所从事的职业时,更是粗鲁以待,抓起母亲的手腕,一把将其拖起来,对母亲没有丝毫的好感与敬意。虽然随后在追问中得知了母亲当初所做选择的苦衷,认为她是“了不起的女人,英国人谁都比不上她这么有魄力。”[4]48但这样夸大的赞扬显得空洞而颇具讽刺,因而并没有让良好的母女关系维持很久。在与克罗夫激烈的交锋中,薇薇知晓母亲现在仍在从事妓院行当,并且是自己高等教育、体面生活的经济供给来源,大为愤怒,狠心与母亲一刀两断。

维多利亚时期甚嚣尘上的金钱价值观扭曲了华伦夫人的家庭观,认为金钱是维系良好家庭生活的根本,导致母女亲情成为金钱社会的试验品和牺牲品。薇薇最终没能够以包容之心引导母亲放弃目前的职业,而是毅然决然地决定独自生活。她无法谅解华伦夫人从事的不当职业,更无法尽到女儿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三、无比艰难的伦理选择

显然,人们无法也不能用现代的道德价值标准去评判华伦夫人的职业和薇薇的选择,而应该“在历史的客观的环境去分析,理解和阐释文学中的各种道德现象。”[1]因此,回到历史环境去辨析华伦夫人和薇薇的伦理选择,可以准确把握华伦夫人面临的伦理困境。

华伦夫人历经三次艰难的伦理选择。第一次选择是华伦夫人想逃离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而沦落风尘。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华伦夫人,虽然年轻貌美,却没有身份与地位,若是一辈子待在小酒馆里打工,注定终生贫困潦倒。因此,残酷的工作环境,正经人的不幸命运,让她决定不做正经人,而是从事妓女行当,拼命攒钱,改变窘迫的生活局面。正如萧伯纳在《华伦夫人的职业》的序言里指出,“一个正常的女人,如果社会地位优越,别人也尊敬她,那么她绝不会成为一个职业妓女,如果她有能力为爱情而结婚,那么她绝不会为金钱而结婚。”[8]华伦夫人卑贱的出身决定其无法成为“正常的女人”,难以得到他人的尊敬,更难以获得圆满的婚姻。第二次选择则是当华伦夫人因经营妓女行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时,仍不脱离这一行当,而继续从事经营妓院的工作。在华伦夫人看来,此时的她年老色衰,没有工作能力,只能靠妓院生意维持她所认为的体面生活和保持与上流社会的交往。与此同时,她解救了在饭馆或是酒吧里遭罪的女孩子,把那些女孩子照顾得非常好,把事情安排得很体面,甚至有几个日子过得挺舒服的,一个嫁了大使做太太。她甚至相信她所从事的买卖已经被上流社会默许;在华伦夫人看来,只要她不明目张胆做,决不会被他人戳穿。因为谁想戳穿,谁马上就倒霉,所以往往众人都猜出的事反而最容易守秘密。当薇薇要求母亲放弃目前所从事的职业时,华伦夫人辩驳道:“我一定得有事做,有热闹日子过,要不然我就会闷死。除了那个,叫我去干什么?那种生活跟我挺合适:我干那个最合适,干别的不合适。要是我不干,反正别人也会干,所以我干那个并没有什么真害处。再说,干那个也可以挣钱,我喜欢挣钱。不行,说什么也不中用,谁说也不行,我决不放手。”[4]88华伦夫人激情洋溢的表述表明了这一行当已成为她的生活习惯与精神支柱,她要面对选择妓院职业还是选择女儿的抉择。在与女儿薇薇的最后一次谈话后,她深刻了解了女儿无法认同她的工作的事实,也无法认同自己的生活观念,华伦夫人的第三次选择就可想而知了。

薇薇自小生活在寄宿学校,与花钱雇来照管的人住在一起,二十多年来与母亲见面的日子极少,这种生活培养了她的独立性,温情对她的影响实在是微乎其微。因此,她虽然对母亲从事卖淫行当的苦衷有所理解和同情,但是这样的温情注定不会持续太长久。与此同时,她敏捷果敢,有着自己一套独立的生活方式。“我喜欢工作,喜欢工作之后得到报酬。工作累了的时候,我喜欢坐在一把舒服的椅子上,抽一支雪茄烟,喝一杯威士忌酒,看一本好侦探小说。”[4]9薇薇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既是对华伦夫人权威的反抗,也是对父权社会传统女性的颠覆。薇薇所受的教育使其严厉谴责那些道貌岸然的人,对于克罗夫金钱和社会地位的求爱攻势,她不为所动,反而严厉苛责。她从克罗夫的反击中,意识到了上流社会的虚伪,毅然选择与母亲分手,靠自己的力量独立生活。薇薇所做出的选择既是对父权社会的抗争,又是对新时代独立女性的标榜。

华伦夫人和薇薇没有强烈的家庭伦理意识,因而其所做出的任何选择都将职业置于亲情之上:华伦夫人的职业让其放弃作为母亲的权利,而薇薇的职业则让其放弃作为女儿的义务。然而,母女分裂的命运并不是源于独立的个性与性格,而是社会对女性残害深重的结果,最终影响女性的家庭生活和职业选择。

四、无法挽回的伦理混乱

伦理环境的复杂性,伦理身份的多重性,伦理选择的冲突性,造成了母女关系决裂、父子关系倒置、姐弟关系荒唐的伦理混乱。

华伦夫人和薇薇由于成长环境、生活方式和教育背景的不同,造成了母女俩完全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思想观念。华伦夫人一心想把女儿塑造成为贵族小姐,找个有钱人士过上好日子。她带着妓院生意合伙人克罗夫爵士来到度假小屋,想撮合薇薇和克罗夫。克罗夫虽然是上流社会人士,有钱有势,却是华伦夫人的相好之一,其年纪足可以当薇薇的父亲。他一边不断追问薇薇父亲的身份,一边对薇薇大献殷勤,将薇薇逼入尴尬的境地。因而,华伦夫人把经营妓院生意的那套手段用在女儿的婚事上,引起了薇薇的反感。与此同时,在阻扰弗兰克追求薇薇的过程中,华伦夫人自己却忍不住和老情人的儿子调情,“她假装要打他嘴巴,可是对他那仰着的漂亮笑脸瞅了会儿,情不自禁,到底跟他亲了个嘴,亲完了嘴,赶紧躲开,自己心里不耐烦。”[4]25此时,华伦夫人屈从内心欲望,丧失了理性判断能力,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纪足以当弗兰克的母亲,表现出一副妓院老鸨的模样。她经受不住诱惑,对女儿交往的对象做出了不得体的举动。而女儿薇薇不断反抗母亲在其生活中的权威主导地位,一心想要逃离母亲金钱的控制,寻求独立自主的律师生活。为此,母女俩之间冲突不断。薇薇一直责问:“你说,你是我母亲,有权利管教我:有权利骂我是胡闹的孩子,有权利用大学女训导员不敢用的态度对我说话,有权利硬支配我的生活方式,还有权利硬逼我认识一个谁都知道是伦敦最下贱的高等游民、流氓畜生。在我拒绝你这些要求之前,我倒不妨打听打听,你究竟凭着什么身份对我提这些要求。”[4]40薇薇对华伦夫人的咄咄逼问反映出其对母亲的不满。虽然华伦夫人的解释稍稍缓和了母女之间的关系,但母女之情并没有相互理解的基础。克罗夫的介入,则使得母女关系恶化到分裂的程度。母女俩针锋相对,“咱们一定得分手。我这人也像你似的,几句软话和几滴不值钱眼泪恐怕不能打动我的心。……你的眼泪不花本钱:你是想用眼泪跟我做交易,换取我一辈子的安静日子”[4]88,被愤怒冲昏头脑的的薇薇口不择言地伤害华伦夫人;冲突逐步升级,“哦,我认识你这人了,你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一副硬心肠。我认识你了。好歹这是我从经验里学来的。以后我遇见这种装好心、说假话、硬心肠、只顾自己的女人,我就认得出来了。算了,你就把自己留着给自己吧。我不要你了。我不要你了。”[4]89面对女儿犀利无情的指责,华伦夫人用尖酸刻薄的话予以反击。在母女激烈的交锋中,薇薇一味发泄对母亲的不满,之前孝顺女儿的形象荡然无存,而华伦夫人慈爱母亲的形象也被击得个粉碎。华伦夫人和薇薇母女关系的决裂表明了逼良为娼、家庭失和、伦理失范的社会现实。相对于华伦夫人和薇薇冲突不断的母女关系,赛密尔牧师和儿子弗兰克是父子倒置的关系。赛密尔是一位有俸的国教教士,夸张虚伪,飞扬浮躁,自高自大,是个已经过时的人物。他虽为上流阶层人士,但行为举止却可笑荒唐,看见华伦夫人时表现得慌慌张张,醉酒时又大谈年轻的不雅之事。因此,对于父亲的说教,弗兰克时常以嘲讽父亲的丑态予以反击,“喔,从来不那么乱花钱。我过日子一项规规矩矩。我不喝酒,我不大赌钱,我也不像你在我这么大年纪的时候还那么成天喝酒胡闹。”[4]21这种儿子为上、父亲为下的怪异父子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腐朽虚伪的具体投射。

不和谐的母女关系和父子关系让薇薇和弗兰克纷纷转向普瑞德。普瑞德正直得体,富有艺术气质,追求浪漫。华伦夫人的不正当职业以及其对薇薇亲生父亲身份的缄默,使得薇薇对父亲的亲情慰藉移至普瑞德身上。从薇薇对普瑞德的言行举止中看出,她对他非常尊重。在他面前,薇薇能够畅谈她的人生经历和理想。较之对赛密尔牧师畏畏缩缩举动的嘲讽,弗兰克则对普瑞德态度柔和,有一种异乎寻常的钦佩。“你真是个有教养的人,普瑞德。你向来是这样。我一辈子佩服你。嗳,要是你能代替这没出息的老头儿当我的爸爸,那该多好啊!”[4]36-37弗兰克眼里的普瑞德就是其理想父亲的形象。薇薇和弗兰克的行为暗示了社会对人性的压迫和腐蚀,导致了人人自危的伦理困境。此外,华伦夫人和赛密尔牧师过去的不正当关系造成了薇薇和弗兰克关系的异化。刚开始,俩人只是单纯的恋人,相互爱慕。而当俩人同父异母关系被揭露后,薇薇决定永远不结婚,永远不浪漫;弗兰克则是在金钱至上价值观的驱使下选择不相信既定事实,继续追求薇薇。弗兰克对金钱和社会地位的追求如此狂热,甚至不惜以乱伦为代价而获得,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对人性的残害由此可见一斑,追名逐利成为当时社会普遍的风尚。

萧伯纳的戏剧生动地刻画了现实的政治斗争,敏锐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问题,把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公众面前。无论是伦敦贫民窟的生活问题,还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妓女问题和婚姻关系问题,以及肮脏的金钱交易、卖淫等社会问题,正是通过对形形色色社会问题的揭示,表达了萧伯纳对当时英国社会伦理问题的关切,进一步说明文学是”为人类提供从伦理角度认识社会和生活的道德范例,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道德指引,为人类的自我完善提供道德经验。”[2]《华伦夫人的职业》编织了一张复杂的社会关系网,将形形色色的人物联系在一起,华伦夫人的合伙人,上流社会的代表克罗夫;华伦夫人的另类朋友,富有浪漫气息的普瑞徳;华伦夫人的老情人,道貌岸然的牧师赛密尔。但也正是华伦夫人选择的职业,摧毁了其与薇薇的母女关系,异化了薇薇与弗兰克的情人关系,颠倒了弗兰克与赛密尔的父子关系。萧伯纳作为社会问题的揭露者,在对华伦夫人这类卖淫从业者给予深切同情的同时,通过薇薇的新女性形象,有力地抨击了虚伪残酷的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暴露无遗。因此,《华伦夫人的职业》呼吁更多像薇薇一样的新女性,作出努力,改变这个肮脏的世界。时代呼唤进步,华伦夫人的职业选择必将承担失去亲情的沉痛代价。

[1]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6(2):8-17.

[2]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1):12-22.

[3]黄嘉德.萧伯纳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58.

[4]萧伯纳.华伦夫人的职业[M].潘家洵,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5]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63.

[6]EMMA GOLDMAN.The Traffic in Women and Other Essays on Feminism[M].New York: Times Change Press, 1971:20.

[7]KERRY POWELL.New women, new plays, and Shaw in the 1890s[M]// CHRISTOPHER INNES.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George Bernard Shaw.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76-77.

[8]BERNARD SHAW.Plays Unpleasant[M].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1946:181.

(责任编辑杨文欢)

Moral Teaching and Ethical Expression ofMrs.Warren’sProfession

LIU Mao-sheng, HU Dan

(ForeignLanguagesCollege,JiangxiNormalUniversity,Nanchang330022,China)

Mrs.Warren’Professionmainly tells 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rs.Warren and her daughter Vivie goes worse and even breaks up in the context of capitalism exploitation and oppression. Along with the ethical line of unaccomplished kinship, this article is to deconstruct its ethical knots of the ethical choice, ethical identity, and ethical confusion through presenting the ethical environment so as to explore its deep-hidden ethical root of unaccomplished good family relation ship.

Mrs.Warren’sProfession; ethical environment; ethical selection; ethical identity; ethical confusion

2016-03-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与政治的伦理表达——萧伯纳戏剧研究”(14BWW04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研究”(13&ZD128);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世纪英国戏剧批评研究”(13WX11)

刘茂生,男,江西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首席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胡旦,女,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I106

A

1009-1505(2016)04-0015-06

猜你喜欢

萧伯纳伦理职业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萧伯纳幽默化解打击
Bernard Shaw’s Wisdom 萧伯纳的智慧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萧伯纳与小女孩
职业写作
萧伯纳续传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