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那普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6-01-23王海斌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依那普利收缩压空腹

王海斌

糖耐量减低(IGT)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前期状态,为心血管病变的高危因素之一,常与高血压、肥胖、血脂紊乱并存[1]。在IGT阶段进行干预治疗,可延缓或减少高血压患者出现糖尿病病变,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文观察依那普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EH伴IGT患者的糖代谢、胰岛素敏感性、脂代谢、体重指数及血压等指标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4年 3月至2016年12月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入选标准:①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制订的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②均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 2小时血糖水平 7.8~11.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3]。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②糖尿病、胰腺疾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③肝、肾功能异常;④入选时已用依那普利或二甲双胍及类似药物。入选患者64例,男36例,女28例,平均年龄(50±11)岁。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10)岁,高血压病程(8±2)年,体重指数(25.8±3.6)kg,收缩压(155±15)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5±2)mmHg。对照组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龄(50±9)岁,高血压病程(7±3)年,体重指数(26.2±3.3),收缩压(153±14)mmHg,舒张压(94±3)mmHg。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单服用依那普利10mg,每日一次。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片250mg,每日二次,分别早晚服用,连续服药24周。

3.观察指标和降压疗效标准:两组患者均于开始治疗前1d和治疗24周后采取空腹和口服75g葡萄糖2小时的静脉血,测定血糖、血胰岛素、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并测身高、体重、血压。血糖测定用氧化还原酶法,血胰岛素用放免分析法,血脂测定用酶法,胰岛素敏感指数=ln[1/(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4],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降血压疗效判定根据《中国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制定的标准,分为显效(收缩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小于 80mmHg),有效(收缩压小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90mmHg),无效(收缩压等于或大于 140mmHg、舒张压等于或大于90mmHg),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

结 果

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服药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血糖均有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水平,体重指数,较对照组也有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2.两组降压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前收缩压(155±15)mmHg、舒张压(95±2)mmHg,治疗后收缩压(127±9)mmHg、舒张压(79±9)mmHg,治疗前与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收缩压(153±14)mmHg、舒张压(94±3)mmHg,治疗后收缩压(135±11)mmHg、舒张压(82±9)mmHg,治疗前与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收缩压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降血压疗效判定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94%(30/32),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91%(29/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为意义(P>0.05)。

3.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口服不良反应。

讨 论

EH患者常伴有血脂代谢异常、肥胖及糖耐量异常,即代谢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高甘油三脂血症、肥胖、高胰岛素血症及糖耐量异常。IGT的原因并非胰岛细胞功能障碍,而是出现胰岛素抵抗(IR),即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调节糖代谢的效能,出现胰岛素抵抗时可致血糖升高,从而进一步诱发高胰岛素血症[5]。胰岛素抵抗(IR)导致血压升高的可能机制有:①增加交感神经活性,促使儿茶酚胺过多释放,使得血管紧张性增加;②促进肾脏水钠潴留;③影响细胞膜钠钾泵和钙泵活性;④增加内皮素的合成与释放;⑤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分裂增殖等。因此,高血压的治疗除了降压之外,还要对IR使血压升高进行有效干预,打断其致高血压的发病环节[6]。治疗EH不仅要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还要改善其代谢紊乱,并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体重指数及血脂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比较a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0.05

对照组(32例) 治疗组(32例)参数治疗前 治疗后空腹血糖(mmol/L) 5.69±0.89 5.40±0.73 5.72±0.86 4.66±0.72治疗前 治疗后ab餐后2h血糖(mmol/L) 9.78±1.13 8.98±1.08 9.90±1.08 6.14±1.06ab空腹胰岛素(mu/L) 18.20±10.1 16.20±8.90 18.50±10.2 10.60±6.30ab餐后2h胰岛素(mu/L) 101.50±41.2 89.90±35.70 102.80±40.6 60.20±30.20ab胰岛素敏感指数 -4.5±0.3 -4.5±0.2 -4.6±0.3 -3.1±0.2ab体重指数 26.20±3.30 26.10±3.20 25.80±3.60 24.90±2.80总胆固醇(mmol/L) 6.15±1.09 6.09±1.01 6.11±1.33 5.80±0.89甘油三脂(mmol/L)2.16±0.7 2.10±0.65 2.21±0.68 1.84±0.56

本观察资料显示:32例单纯降压对照组患者,服药后高胰岛素血症水平,糖耐量减低,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情况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加用二甲双胍的治疗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高胰岛素血症(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显著下降(P<0.05),空腹血糖、进餐 2h后血糖显著下降(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上升(P<0.05),表明二甲双胍确能降低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IR。同时,治疗组血脂水平,体重指数,较对照组也有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患者服药后血压均显著下降,但治疗组收缩压的降压幅度较对照组大,降压总有效率也略高于对照组,提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减轻IR而协同依那普利发挥更好的降压作用。

[1] 金文胜,潘长玉..糖耐量减低和空腹血糖受损:定义及干预的现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1):附录.

[2] 华琦.解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1)高血压诊疗新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4(2):85-88.

[3] 张蕙芬,迟家敏,王瑞萍.实用糖尿病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4-171,199.

[4] 郭竹英,顾锡华.老年脑梗死患者高胰岛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新医学,1999,30(5):260-261.

[5] 孙宁玲,朱继红.高胰岛素血症的高血压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变化[J].中国循环杂志,1995,10(10):587-590.

[6] Gaudio G,Gusti L,Schizzarotto A,et al.Changes in plasma lipids during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blockade by combination therapy(enalapril plus valsarta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J].JCardiovasc Pharmacol,2005,45(4):362-366.

猜你喜欢

依那普利收缩压空腹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研究
空腹喝水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