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急诊观察分析
2016-01-23陈亚想郭东辉陈山王金福
陈亚想 郭东辉 陈山 王金福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是心血管系统比较危重的疾病,其发病机理为经主动脉撕裂处主动脉腔内血流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发生分离,向主动脉长轴扩展成壁的二层分离状态,又称主动脉夹层分离,临床表现以搏动性或撕裂样疼痛为主要症状,具有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在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现将我科 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43例ADA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43例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37~73岁,平均52岁。所有病例增强CT所确定。就诊时间从发病到入院0.5~2h。
2.临床表现:患者均以左背部持续剧烈疼痛为主,有胸痛病史,呈撕裂样痛33例(76.74%),无脉症占7例(16.28%),休克3例(6.98%),头晕4例(19.30%),呼吸困难12例(27.91%),偏瘫5例(11.63%),声音嘶哑1例(2.33%)。
3.辅助检查:患者均常规做电解质、血尿常规、心肌酶谱、胸片、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心电图、MRI检查,对体征做好观察。所有患者都是通过胸部增强CT确诊。
4.治疗方法:DcBakeyⅢ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目的是减慢心率、控制血压。心率60~70次/min,血压控制在90~120/60~80mmHg,常用药物有波依定、单硝酸异山梨酯、苯地平、硝酸甘油硝、双克等。手术治疗:早诊断、早手术为根治本病的有效方法。
结 果
主要首发症状为左背部持续剧烈疼痛,增强CT诊断符合率高(100%),内科保守治疗29例,血管内介入治疗2例,外科成功进行手术l0例,随访3~35个月,临床症状均消失或减轻,无再发夹层,死亡2例。
讨 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属内科急危重症,是动脉腔内血液从大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1-2],病死率高,临床较少见,但有逐年增加趋势。故及时正确诊断是ADA处理的关键。高血压及动脉硬化与本病的发生关系密切,此外尚有遗传性疾病、先天性主动脉畸形、主动脉壁炎症反应、创伤等。主动脉夹层以疼痛为主,可表现为背痛、胸痛、腹痛等主要症状。以突发性、急起性、持续剧烈且不能耐受的疼痛为特点,其中更具特征性的为转移性撕裂样疼痛。胸透X片提示“主动脉增宽”,彩超呈“主动脉双腔征”检查提示,ADA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线索:而增强CT可明确对ADA进行诊断[3]。ADA以迅速降低血压,降低左室收缩力,防止及延缓夹层进一步发生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内科治疗目标。降压首选硝普钠,收缩压控制在100/120mmHg,以缓解和消除疼痛,防止病变的扩展。有效控制血压脉搏后,改为口服药物长期治疗[4]。每3~6个月行主动脉影像学检查。内科积极有效的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情凶险,发病急,易被误诊而影响抢救时机,医生应争取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熟识本病的表现,降低病死率。我们体会是:(1)忽然发生胸部、背部、腹部及腰部剧烈的疼痛,且血压很快升高,诊治没有明显效果,应考虑 ADA存在可能;(2)怀疑有主动脉夹层时尽早借助CT、主动脉造影或MRI,行心脏彩色超声诊断,利于对本病的确诊;(3)考虑为主动脉夹层分离的患者应马上推入ICU,对尿量、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等予密切关注监护,降低血压、解除疼痛、降低心肌收缩力,治疗的首要目的是防止其扩展和夹层破坏,稳定夹层。介入治疗可改善主动脉夹层的预后[5]。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94.
[2] 吴焱贤,郭新友,吴赛珠,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超声心动图诊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5):296-297.
[3] 杨光钊.主动脉夹层的磁共振诊断[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2;15(4):204-207.
[4] 朱少华,张慧,朱金龙,等.主动脉夹层破裂与非破裂管壁的病理学对比观察[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6,21(2):79-81.
[5] 马绍波.1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8,5(24):684-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