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证施治下肢瘀血性溃疡一例

2016-01-23孙姝阳张文鹏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扶阳性溃疡方药

孙姝阳 张文鹏

·病例报告·

辨证施治下肢瘀血性溃疡一例

孙姝阳 张文鹏

清热解毒化湿;内外合治;下肢瘀血性溃疡;治疗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74岁。患者有下肢浅静脉曲张史40余年,伴色素沉着20年,有溃疡反复10年。1个月前患者右小腿皮肤瘙痒,溃破渗出,自行外敷红霉素眼药膏,溃破面积日渐增大,故来我院诊治。检查:右小腿中下段1/3内侧溃破,创面约5 cm×3 cm,少量暗红肉芽水肿,上被黄腐组织,渗出多,秽臭,创周红肿,皮温高。右小腿浅静脉曲张,条索结节,色素沉着。舌红苔腻,脉滑。

多普勒血管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右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

诊断:湿热下注,热盛肉腐引起的下肢瘀血性溃疡。

2 治疗方法

2.1 初诊治疗 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为主。内治处方:苦参30 g、茵陈30 g、山栀15 g、黄连6 g、黄柏10 g、泽兰15 g、半边莲15 g、蒲公英15 g、浮萍10 g、紫花地丁30 g、生甘草10 g。1剂/d,水煎2次,取汤液约300 mL,分2次温服。

外治处方:苦参15 g、一枝黄花15 g、黄精15 g、半边莲15 g、浮萍10 g。上药煎汤外洗患处,1次/d,20 min/次,红升丹少许轻撒于上,1次/d。

红升丹组成与制作法:将15 g水银,20 g火硝,15 g朱砂,15 g白矾研末调匀,装瓶备用。功效:祛腐拔毒。

用法:轻轻撒在创面,注意不要撒到周围正常皮肤,对过敏体质者要慎用。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久行、久立、久坐。

2.2 复诊治疗 服药7剂和外治后,右下肢红肿减轻。检查:右小腿创面黄腐组织减少,肉芽暗红,渗出量多,无秽臭,创周无明显红肿,皮温正常。舌淡红,苔薄腻,脉滑。热邪渐清,湿邪流连,瘀滞于下。治拟:清热祛湿。

内治处方:苦参30 g、茵陈30 g、胡黄连15 g、泽兰15 g、半边莲15 g、土茯苓30 g、浮萍10 g、马齿苋30 g、生甘草10 g。1剂/d,水煎2次,取汤液约300 mL,分2次温服。

外治法:上方第3煎外洗患处,1剂/d,20 min/次,红升丹少许轻撒于上,1次/d。

2.3 三诊治疗 服药14剂和外治后,右下肢创面缩小。检查:右小腿创面约3 cm×2 cm,肉芽淡红,少量上皮生长,渗出物量中,无秽臭,右下肢无肿胀,皮温正常。舌淡苔薄,脉细。湿热已除,正气已伤,气血不足,肉芽淡红,创面愈合缓慢。治拟:扶阳益气和血。

内治处方:熟附片30 g、炙黄芪30 g、炒白术30 g、茯苓30 g、米仁30 g、全当归15 g、益母草30 g、白参10 g、生甘草10 g、阿胶(另煎服)5 g。1剂/d,水煎2次,取汤液约300 mL,分2次温服。

外治法:红升丹少许轻撒于上,1次/d。

2.4 四诊治疗 服药14剂和外治后,右下肢创面缩小,近日胃纳欠佳。检查:右小腿创面约2 cm×1 cm,肉芽鲜红,上皮生长,右下肢无肿胀。舌淡苔薄,脉细。效不更方,胃纳欠佳,恐阿胶药性滋腻,予消食导滞。治拟:扶阳益气和血。

内治处方:熟附片30 g、炙黄芪30 g、炒白术30 g、茯苓30 g、米仁30 g、全当归15 g、益母草30 g、白参10 g、生甘草10 g、阿胶(另煎服)5 g。1剂/d,水煎2次,取汤液约300 mL,分2次温服。

外治法:红升丹少许轻撒于上,清洁换药1次/d。

2.5 五诊治疗 服药14剂和外治后,右下肢创面干痂形成,午后下肢肿胀,胃纳可。检查:右小腿创面干痂形成,无渗出,创周无肿胀,皮温正常,胫前压迹(±),舌淡苔薄,脉细。患者下肢瘀血性溃疡已临床愈合,但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午后下肢肿胀反复,治拟扶阳升提法,但患者拒绝继续服药。遂嘱患者:避免久行、久立,每日午休30 min,静卧平置或略抬高患肢,穿医用弹力袜,进行马步功锻炼,加强小腿腓肠肌功能,以利下肢静脉回流,防止复发。1个月后,右小腿干痂脱落,创面愈合良好。随访1年,右下肢偶有轻微肿胀,无溃破。

3 讨论

下肢瘀血性溃疡是由于下肢静脉曲张,血液回流不畅,肢体长期处于瘀血状态,引起小腿皮肤营养障碍而发生的溃疡,常反复发作。《证治准绳·疡医》曰:“此因湿热下注,瘀血凝滞于经络,以致肌肉紫黑,痒痛不时。”《疮疡经验全书》曰:“生此疮渐然溃烂,脓水不干,盖因湿热风毒相搏而致然也。”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摄,久行久立,负重,妊娠耗损阳气,阳气亏虚,血行无力,瘀滞于下,久病生瘀结痰,化湿化热生风,逐步化生出本病例所列症状,属中医的“臁疮”范畴。

本病多因长期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所致,是下肢静脉曲张后期的主要并发症。本病好发于小腿下1/3(习称足靴区)内侧,大量解剖学资料证实,由于该处静脉网丰富,静脉压高静脉壁薄,易于曲张,加之该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较薄,因此,经久不愈的溃疡多发生于该处[1]。溃疡大小不一,创面多暗红色,溃疡较深者,可见筋膜肌腱等皮下组织,多伴有下肢浅静脉曲张,条索结节或团状,皮肤色素沉着,鳞屑或湿疹样改变,小腿肿胀,晨轻暮重等特点。溃疡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细胞、因子、酶的共同参与并相互作用[2]。下肢瘀血性溃疡气虚为本,主邪为湿热,表现为创面腐坏,脓水浸淫,恶臭,创周红肿灼热,痛痒时作,伴发热恶寒,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以清热化湿为主,常用药为:黄连、黄芩、黄柏、山栀、苍术、大黄等,外治选用清热解毒化湿的中药煎汤清洗,常用马齿苋、苦参、黄柏、地骨皮等,创面腐肉不脱,予红升丹祛腐拔毒,内外配合,故收效显著。

下肢瘀血性溃疡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包含有一组症候群,包括:①浅静脉炎。浅静脉条索肿胀,不甚疼痛,证属阳虚气郁络热,治疗采用扶阳理气清络法,以熟附片、干姜、桂枝、炙黄芪、炒白术、苍术、升麻、炒枳壳、垂盆草、炙甘草为基础方,再加水牛角片、生地、生石膏、紫草等。②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皮肤块状结节、条索,疼痛比较明显,伴肿胀热感,证属阳虚络热化毒,治疗采用扶阳清络法,方药为基础方加白英、仙鹤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蚤休等。③淤积性皮炎。皮肤瘙痒,搔之红肿,无溃疡,皮色浅棕或黑褐色,或有肌肤甲错,证属阳虚络热生风,治疗采用扶阳清络祛风法,方药为基础方加荆芥、防风、浮萍、蝉衣、紫草等。④湿疹。皮肤红斑丘疹,水疱湿糜,渗出浸润,鳞屑和苔藓样改变,肿胀瘙痒,证属阳虚湿郁生风,治疗采用扶阳化湿祛风法,方药为基础方加苦参、茵陈、山栀、土茯苓、白鲜皮、六一散、荆芥、浮萍等。⑤静脉性溃疡。皮肤溃破,创面较大且深,边缘呈扁盆状,不甚痛,时有作痒,渗出较多,肉芽紫红夹腐,溃疡周边肿胀灼热,易伴感染,证属阳虚湿瘀化热,治疗采用扶阳化湿解毒法,方药为基础方去升麻、炙黄芪、垂盆草,加茵陈、苦参、土茯苓、六一散等。⑥皮肤坏死性血管炎。多发性溃疡,创口小而深,可达筋膜,溃疡大者,边缘多垂直光滑,创面分泌少,腐坏组织不易脱落,创口持续疼痛,昼夜不宁,证属阳虚气郁成毒,治疗采用扶阳解毒法,方药为基础方去升麻、炙黄芪,加水牛角片、白英、仙鹤草、白花蛇舌草、忍冬藤等。⑦浅静脉血栓:浅静脉条索,质硬青紫,疼痛拒按,证属阳虚气滞血瘀,治疗采用扶阳理气泻瘀法,方药为基础方去炙黄芪,加大黄、元明粉、益母草、紫草、丹皮等。⑧足癣、丹毒。下肢红肿、灼热,色如涂丹,胀痛、水疱、伴红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趾丫湿糜,瘙痒,有发热恶寒,证属阳虚湿郁,化热成毒,治疗采用扶阳化湿,清热解毒法,方药为基础方去炙黄芪、升麻、枳壳、垂盆草,加茵陈、山栀、苦参、蚤休、生军等。⑨慢性淋巴肿。下肢实质性肿胀,踝段明显,皮肤增厚,毛孔增粗,皮温略高,证属阳湿滞,治疗采用扶阳理气化湿法,方药为基础方加大腹皮、茯苓皮、桑白皮、桑枝、六一散等。⑩紫癜性皮炎。皮肤散发密集细点状紫癜,按之不褪色,不痛不痒,好发于曲张静脉的周围,证属气不摄血,治疗采用扶阳合营法,方药为基础方加仙鹤草、茜草、白芍、大枣等。

上述症状往往叠加交互出现,轻者见其一二,重者悉数可见,因此要在辨证基础上相机用药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1]王谨,许宝丽,刘向东.生肌玉红膏治疗下肢静脉瘀血性溃疡35例[J].光明中医,2013,28(4):707-708.

[2]杨伟朋,阙华发.下肢溃疡外治法的临床研究概况[J].陕西中医,2016,37(1):126-127.

2016-06-20)

1005-619X(2016)11-1226-03

10.13517/j.cnki.ccm.2016.11.048

116013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桃源疗养区

猜你喜欢

扶阳性溃疡方药
扶阳罐疗法临床研究进展*
1例脑瘫幼儿口腔黏膜严重创伤性溃疡的诊治体会
重症脑出血病人血清HSP70、HSP90水平与应激性溃疡的关系
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术中压力性溃疡发生特点及预防策略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扶阳针灸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基于智能算法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数据挖掘
从“扶阳”论治强直性脊柱炎
基于扶阳思想对胃脘痛中医各证型分布的探讨
高血压中医证候特点及方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