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国防生军政素质三级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探索

2016-01-23唐建伟

关键词:军政国防生素质

唐建伟, 廖 勇

(1. 广东工业大学 研究生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2. 广东工业大学 军选办, 广东 广州 510006)

高校国防生军政素质三级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探索

唐建伟1, 廖 勇2

(1. 广东工业大学 研究生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2. 广东工业大学 军选办, 广东 广州 510006)

国防生军政素质三级培养模式的构建以适应部队基础岗位为导向, 以课程化设计为思路, 重点解决培养路径不清晰、 培养内容不完善、 培养过程不规范等问题。 首先, 要建立覆盖全面、 贯穿全程的五个链条培养体系; 其次, 要建立秩序规范、 机制健全的保障体系; 第三, 要严格按照培养周期分层级设置实施标准与达标措施; 最后, 要通过实施对象、 实施考核结果与用人单位的反馈, 形成评价体系, 对三级培养模式的实施进行动态调整优化。

国防生; 军政素质; 培养模式

0 引 言

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国防生, 已经从早期的借助资源型逐步向融合式发展型过渡。 融合式发展, 就是要求国防生培养必须高度契合军队新型干部人才生长标准, 紧盯军队岗位任职能力要求, 高效深入地融合军地育人资源, 共建协同培养机制, 形成持久育人合力。 从培养现状及相关调查研究发现, 国防生的军事素质和实践能力两项指标, 成为提升国防生培养质量, 检验融合式发展成效的关键, 也是军队评价国防生干部素质的重要影响因子。[1]提升国防生的军事素质和实践能力, 改革和创新国防生军政素质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1 当前我国高校国防生培养工作面临的瓶颈

1.1 培养目标较笼统, 培养路径不清晰

当前我国高校国防生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培养目标模糊, 缺乏明确的目标支撑体系。 虽然我国高校实现了国防生培养的资源依托、 专业依托、 阵地依托, 但由于专业、 班级设置分散, 军事科目教学培养与军事化教育管理难以系统、 深入地推进, 对国防生的素质要求没有统一规范, 导致培养过程中出现目标难定位、 标准难掌握等问题, 部分国防生军政素质不够牢固, 任职带兵能力较弱。

1.2 教育教学内容设置不够系统完善, 科文学习与军事训练的安排不够科学

目前我国高校国防生在军政训练和专业学习的平衡关系不易把握, 不仅难以融合, 还会经常产生冲突, 军事训练与文化学习被割裂开来, 难以形成与军队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科学培养体系和工作机制。 国防生参加活动和考核项目的临时性与随意性较大, 往往要被动应付与培养目标无关的各类事务工作, 对教学与专业学习造成一定影响。

1.3 培养工作难以严格规范, 考评机制不完善

虽然军地双方不断完善培养管理工作的制度、 规定, 营造正规化培养的环境氛围, 但在具体工作中, 应该按什么标准实施培养, 最终以什么标准检验培养效果, 相关政策规定过于笼统宽泛, 规范难以严格落实。 由于考核淘汰机制不完善, 部分国防生参加军政训练的热情不高, 开展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

2 军政素质三级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2.1 理清定位关系

国防生身份的特殊性, 决定了其成长发展必须同时遵循普通高等教育规律和军事人才培养规律, 而军政素质培养要通盘考虑在校军政课程培养、 毕业任职培训和部队在职培养三个环节的清晰定位与衔接贯通。[2]国防生在校期间军政素质培养, 区别于其他两个培养环节的功能, 重点是要正确处理科文学习与军政训练、 校园文化熏陶与军事文化培育、 满足第一任职需要与积蓄发展潜力“三个关系”, 通过军地共育深度融合, 促进高校育人方式与军队人才特殊要求的有机衔接。

2.2 确立以基础岗位为导向的课程化设计思路

三级培养模式的设计, 借鉴了军队自身生长干部军政素质培养的经验, 并且参考了其他国家后备军官实行分层逐级培养的做法, 按照目标牵引、 逐级递进、 过关升级的思路, 对国防生在校期间军政素质培养目标要求进行分解细化。 以军队基础岗位任职为参照, 区分士兵、 班长、 军官三个培养层级, 使国防生分步具备合格士兵、 合格班长、 合格军官三类通用军政素质; 以全面课程化为载体, 整合军事理论素养与军事实践能力两项要求, 打牢国防生军政素质基础, 提高第一任职能力和后续发展潜力。

3 军政素质三级培养模式构建的内容体系

三级培养模式构建的整套内容体系, 既包括军政素质培养的课程化与实践化, 也包括建立运行的保障与秩序, 还涵盖有运行实施的具体方案与运行过程的评价。

3.1 课程体系

我国高校要围绕培养目标, 充实并整合相关培养内容和方法手段, 形成指向明确、 覆盖全面、 有机衔接、 贯穿全程的五个课程链条。

3.1.1 军政理论学习课程

我国高校要将基础理论课程纳入学校课程教学体系, 实行学分制管理, 实践性、 保密性强的内容由军区安排兼职教员补充专题讲座, 在尽力为国防生学习“减负”的同时, 提高军政理论的学习质量; 驻校选培办同步组织实施军区安排的理论学习和大项教育, 保证国防生及时接受教育, 不断打牢思想政治基础。

3.1.2 体能技能训练课程

我国高校要利用入校军政基础集训、 暑期基地化集训、 班长素质集训、 军政训练月强化训练和日常早操、 课余时间训练, 逐步拓展训练内容, 提高训练标准, 夯实各层级体能技能基础。

3.1.3 作风纪律教育课程

我国高校要通过加强条令法规学习、 实行模拟营连管理、 落实一日生活制度、 开展专题教育整顿、 严格奖惩激励等, 点滴养成, 潜移默化, 从而不断强化国防生的军人意识和战斗作风。

我国高校要有计划地开展军事文化讲座、 组织阅读党史军史书籍、 观看红色经典影视、 学唱革命歌曲、 参观革命纪念场馆、 开展军营文化活动、 实施文体技能培训等, 在国防生中植入军事文化基因, 大力培育他们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提高军事文化素养, 强化对部队的价值认同、 情感认同。

3.1.5 实践锻炼课程

我国高校要通过担任新生军训教官、 模拟营连骨干和学校各种社团骨干, 开展社会实践, 以及到部队当兵锻炼、 见习代职等, 增进国防生对社会的感性认识, 通过体验士兵、 班长、 军官生活, 学习履职套路方法, 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

3.2 保障体系

3.2.1 规范培养秩序, 健全激励机制

我国高校要通过整合军地资源、 明确军方与校方的职责区分、 健全激励机制, 对国防生军政素质培养工作进行规范, 具体包括: 统筹安排理论教学、 课外讲座、 参观见习、 集中训练、 实践锻炼、 养成提高等环节的工作; 采取军政素质课程与原有相关必修课、 选修课学分置换的方式, 实现军政素质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设置; 按军事院校标准严格选用教员、 教材, 按高校统一标准制定教学计划, 编写教案讲义, 保证教学质量; 区分层级培养目标, 制定考评标准及方法, 强化训练责任和考核淘汰制, 促进科学施训, 激发提高军政素质的内驱力。

3.2.2 建立军政课程化实践平台

农村基层的问题,看似多是小事,其实不然,这一件件、一桩桩都是具体的事,涉及村民切身利益,都需要有关部门面对面、实打实地去解决。小小几个喇叭,反映出有关部门在基层工作中仍然存在形式主义、条块分割等问题,值得深思。

军事素质培养, 重在实践训练, 需要建立贴近部队任职需要的实践平台与实训基地。 一是在校园内提供良好的软、 硬件基本设施, 如建设军事训练器材室, 四百米障碍越野训练场, 军事心理行为训练场等, 参与军训组训、 模拟带兵训练; 二是在校外建立协同育人平台, 提供实战化的见习锻炼机会, 如建设综合训练基地, 专项任职培训平台, 部队当兵及代职平台等, 加大军地国防生培养协同合作力度。

3.2.3 提出一系列增强军政素质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方面, 教学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 为国防生设计的教学内容应做到“四个靠拢”, 即向军事斗争实战准备靠拢, 向部队建设实际靠拢, 向院校教学实际靠拢, 向国防生科学文化素质与任职岗位的实际靠拢; 另一方面, 教学形式必须突出实践性, 综合运用课堂模拟、 实地观摩、 见习调研、 综合演练等方法, 使学员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提高能力。 因此, 增强军政素质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具体包括: 一是组织案例教学; 二是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校园网络资源, 增强教学的岗位指向性; 三是抓好综合演练, 着眼国防生部队任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突出难点热点, 科学设置演练情景, 使实践与演练更加真实有效。[3]

3.3 实施体系

我国高校要明确实施三级培养的阶段性目标, 结合国防生在校培养周期, 按时间节点分层级设置标准与达标措施, 层层相扣, 逐级递进, 全程考核, 达标过关。

第一层级: 面向士兵通用军政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教学; 完成第一学年达标考核。

重点要求国防生掌握革命军人基本军政理论知识, 树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打牢高举旗帜、 听党指挥、 献身国防、 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 练就基本军事素质, 体能技能达到《陆军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入伍训练标准; 掌握篮球、 唱歌拉歌两项文体技能; 培育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雷厉风行、 令行禁止的战斗作风, 形成良好的军人思想行为习惯。

第二层级: 面向班长通用军政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教学; 完成第二、 三学年达标考核。

重点要求国防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良好的思想品德、 较强的法纪观念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练就过硬体能、 军事技能和良好心理素质, 体能达到《陆军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通用体能基础性项目训练标准, “四会教学”和班队列指挥达到《陆军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预提指挥士官训练标准; 了解掌握基层“两个经常性工作”内容方法和演讲、 制作板报两项文体技能, 会组织基层文体活动, 能有效履行班级教育管理和组训职能。

第三层级: 面向军官通用军政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教学; 完成第四学年达标考核。

重点要求国防生扎实政治理论基础, 了解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熟悉我党我军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 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一定的政治鉴别力, 法纪意识牢固, 志愿扎根基层; 掌握军事基础理论, 了解信息化战争基本特点及所学知识在军事领域运用, 达到《陆军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通用体能指定项目训练标准, 具备良好的军人气质、 战斗作风和心理调适疏导能力; 熟悉军事领导科学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掌握基层教育管理套路方法, 有两三项文体技能特长, 能有效履行排级教育管理和组训职能。[4]

3.4 评价体系

3.4.1 国防生反馈

我国高校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培养理念, 全程掌握国防生对三级培养模式的认可与接受情况, 避免因训练强度过大、 考核要求过高引起的压力恐慌, 同时防止因意志薄弱、 畏难退缩而滋生抵触懈怠情绪。[6]建立定期访谈和调查反馈制度, 收集国防生对效果体验的客观评价和合理化建议, 增强国防生适应部队强军打仗目标要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循序渐进地推进三级培养模式深入人心。

3.4.2 军政素质考核反馈

我国高校要建立三级考核数据跟踪分析系统, 动态统计国防生在各层级的课程、 训练、 实践环节的考核成绩, 纵横维度展开对比分析, 总结培养模式推进的成效与问题, 适时调节各层级的计划安排, 同时监测国防生的身体机能与心理状态, 利用数据科学评价培养效果。

3.4.3 军队用人单位评价

我国高校要定期开展毕业国防生军队岗位任职情况跟踪调研, 通过实地走访与毕业国防生一同工作的部队官兵、 军队干部管理部门以及毕业国防生, 深入调查了解三级培养模式对国防生在部队第一任职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推进方面的实际作用效果, 检验三级培养模式的成效, 根据评价反馈的结果对课程、 实训和层级目标进行动态调整优化。

4 实施军政素质三级培养模式需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4.1 在学校顶层设计上, 构建与军队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的国防生军政素质培养模式

通过改革实践高校要将国防生军政理论课程纳入本科生教学体系, 整合学校教务处、 学生处、 团委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的力量, 构建与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相衔接的合力育人体系, 着力破解国防生干部第一任职能力偏弱问题, 推进国防生培养工作创新发展。

4.2 突出培养共同基础素质

考虑到国防生大学期间主要任务是文化学习, 军政素质培养主要是全面打基础。 三级培养模式的士兵培养阶段, 像全军所有国防生培养一样, 落实入伍训练相关要求, 班长培养和军官培养阶段, 也只培养作为一个班长或一名军官必备的共同的、 基础的素质, 不涉及军兵种知识技能的学习训练, 不仅在大学不具备相应的条件, 而且国防生面向全军分配, 培养军兵种专业知识技能效益不高。

4.3 坚持整合、 优化可行性操作

三级培养模式着眼长远、 着眼普及为出发点, 将培养课程采取模块化管理、 替换公选课程等方法纳入高校学分制体系, 尽量减少学生的学习训练负荷, 最大限度减少干扰冲击科文学习, 努力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对难度大的问题作简化处理。

4.4 注重实践技能培养

国防生干部到部队不管是抓教育、 训练、 管理, 还是完成具体工作任务, 不是理论上搞不明白, 关键是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存在差距, 会说不会做, 理论上清楚但实践起来招数不多、 不得要领的问题比较普遍。 三级培养模式把实践技能培养锤炼贯穿始终、 加大比重, 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变。

[1]敬枫蓉, 肖正平, 祖霞. 我国高校国防生培养质量现状及对策——基于3种群体的调查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 2014(8): 107-111.

[2]周南平, 李晓华. 略论双重管理教育模式下的国防生综合素质培养[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3(2): 139-140.

[3]戴石冬. 试论如何推进国防生任职培训教学改革[J]. 求实, 2013(1): 282-283.

[4]陈忠怀. 试用理性经济人假设理论分析国防生的违约行为[J]. 教育探索, 2013(3): 15-16.

[5]张秀敏. 高校国防生团体心理训练的设计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2(8): 49-50.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ree-Level Training Modefor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s

TANG Jianwei1, LIAO Yong2

(1. Graduate Schoo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China;2. Reserve Officer Selection and Training Offic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The three-level training mode of military and political quality is guided by adapting to the basic position of army, through the curriculum design process, which focus on solving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training path is not clear, the training content is not perfect, the training process is not standardized and so on. First of all,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five series of courses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Second, establish a normative and sound guarantee system. Thirdly, set up different levels of implementation standards and measures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training cycle. Finally, form the evalu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feedback from implementation object and of employers, to adjust and optimize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ree-level training mode.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 military and political quality; training mode

2015-11-18

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广东高校国防生军政素质“三级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粤教高函[2014]107号)

唐建伟(1974-), 讲师, 硕士, 从事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

1673-1646(2016)02-0057-04

E251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6.02.013

猜你喜欢

军政国防生素质
北疆名臣邹来学巡抚顺天、永平前事迹考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开创辉煌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黑水城出土《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中“砲”类文书再讨论
浅谈国防生军魂意识的培养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心理检测对招收国防生质量的影响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军政委员会制度与党委制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