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诊断及临床分析
2016-01-23潘江峰应明亮傅洁婷卢金花舒锦尔
潘江峰 应明亮 傅洁婷 卢金花 舒锦尔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诊断及临床分析
潘江峰应明亮傅洁婷卢金花舒锦尔
目的 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的MRI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OGCT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结果 9例OGCT患者(共10个肿瘤),8例单发,1例两侧卵巢发病。MRI均表现为盆腔内边界较清楚的肿块,类圆形7个,不规则分叶状3个。肿瘤最大直径约4.5~19.4 cm,平均9.7cm;呈实性3个,多房囊实性6个,单房囊性1个。MRI平扫肿瘤的实质成分呈T1WI不均匀等及稍低信号,T2WI为较高信号,囊性成分为不均匀T1WI较低T2WI较高混杂信号。动态增强8个肿瘤实质成分呈不均匀较明显强化,以静脉期较明显;2个中度强化。7例出现雌激素升高临床症状,合并少量盆腔积液并伴有子宫增大及内膜增厚,5例并发子宫小肌瘤。结论 OGCT以盆腔单发较大的多房性的囊实性肿块常见,边界较清楚,多见于绝经后中老年人并出现雌激素升高症状;MRI对其诊断及鉴别有较大价值。
卵巢肿瘤 颗粒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是起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类的低度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卵巢上皮癌[1]。该病早期手术预后较好,但晚期可复发、转移[2],早期确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通过对9例OGCT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9例OGCT患者年龄39~74 岁,中位年龄54岁,其中已绝经6例(66.7 %)。临床7例出现雌激素升高症状(3例伴有月经紊乱及经量增多,4例出现绝经后阴道流血),5例可扪及下腹部肿块,并伴有下腹部隐痛及坠胀不适,4例出现尿频、尿急,1例无明显症状因体检发现。7例雌二醇水平增高(正常上限100pmol/L),6例CA125 增高(正常值上限35U/ ml),最高达114U/ ml;化验CA19-9及CEA均未见增高。所有9例病例均在MR检查后10d内手术并经病理确诊。
1.2MR检查技术 采用Philips公司 1.5T超导型磁共振机,体部线圈,扫描范围自肝下缘至盆底。平扫行T1WI横断面(TR112~190ms,TE2.46~4.76ms),T2WI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R4000~6000ms,TE 70~120ms),并均行T1WI、T2WI脂肪抑制扫描。层厚5 mm,间隔1 mm,矩阵270×360。增强采用FSPGR脂肪抑制T1WI加权成像,对比剂为Gd-DTPA(0.1 mmol/kg),由肘静脉高压注射器团注速率为3ml/s,总量15ml。
1.3图像分析 由3位高年资MR诊断医师共同对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内容:(1)肿瘤的数目、部位、大小、形态、边界。(2)平扫信号特点。(3)增强的强化特征。(4)邻近组织和器官的改变,盆腹腔有无积液及淋巴结肿大。增强后根据肿瘤信号接近髂肌为轻度强化,高于髂肌而低于子宫强化为中度强化,接近子宫强化为明显强化。
2 结果
2.1MR平扫 (1)肿瘤数目、部位、大小、形态和边界:9例(共10个肿瘤),8例单发,1例为双侧卵巢发病。位于左侧4个、右侧6个。呈较规则类圆形7个、不规则分叶状3个。肿瘤最大直径4.5~19.4cm,平均9.7cm。边界较清晰9个,不清晰1个。(2)肿瘤信号:根据肿瘤内组织构成比例的不同,分为3型:I 型为囊实性肿瘤(实质区比例约占1/3~2/3),此型最多,共6个,囊变坏死区较多,呈以较厚纤维分隔的多房病灶,表现为T1等、低混杂信号,T2不均匀高信号。II型为实性肿瘤(实质区比例>2/3),共3个,T1为等及稍低信号,T2为不均匀较高信号,肿瘤内见斑点及小斑片状T1低T2高信号囊变、坏死区。III型为囊性肿瘤(实质区比例<1/3),此型最少,仅1个,肿瘤囊变显著,表现为单房巨大囊性病变,囊内呈不均匀T1等、低混杂信号,T2不均等、低及较高混杂信号。
2.2MR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8个肿瘤(实性3个,囊实性5个)实质成分呈不均匀较明显持续强化,以静脉期较明显,强化程度弱于子宫肌层但明显高于髂肌,强化程度不均匀,明显强化区和中度强化区、未强化的囊变坏死区交叉分布;多房病灶的囊间分隔强化也较明显;1个囊实性肿瘤实性成分中度强化且不均匀,高于髂肌但明显弱于子宫肌层。囊变坏死区未见强化;另外1个囊变显著的病灶囊壁较明显延迟强化,增强后囊壁较薄且较均匀,厚约0.2cm,内壁光整,无分隔及明显壁结节。
2.3邻近组织和器官的改变及其它表现 7例较大肿瘤合并少量盆腔积液并伴有子宫增大及内膜增厚,5例合并子宫肌瘤。肿瘤对周边子宫、肠管、膀胱等结构压迫推移,9个边界相对较清晰,1个边界局部欠清晰,侵犯邻近肠管。所有病例未出现腹盆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3 讨论
OGCT是一种起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的低度恶性肿瘤,为最常见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卵巢肿瘤,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2%~5%,以绝经后妇女多见,绝经前成人及幼女发病相对较少[3]。因为可以分泌雌激素,临床上约>75%病例有雌激素增高的症状,如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紊乱、经量增多、闭经等,并可出现子宫内膜增生、息肉及子宫肌瘤等,少数可继发子宫内膜癌;幼女发病可能会出现性早熟。较大病灶可能以触及下腹包块为首发症状,极少数病例临床症状不明显,可能与肿瘤较小或不产生雌激素有关。
OGCT恶性程度较低,早期手术治疗预后良好。致死原因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关,远处转移极少,通常是盆腔或下腹部内局部扩散[2]。本组9例中仅2例肿瘤包膜局部破损而发生局部侵犯,全部9例均未见明显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病理上OGCT以单发较大的实性肿块伴多发囊变最常见[2]。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常光滑,有较完整包膜,较大者可呈分叶状。一般为多囊,内含透明水样、胶样或血性液,极少数肿瘤囊性部分相当明显,甚至几乎完全为囊性。囊变区内壁一般较光整,无明显软组织结节。镜下肿瘤由不同比例间质围绕着瘤细胞呈巢状分布,瘤细胞排列方式不一,可呈大卵泡型、微小卵泡型、腺管型、梁柱型、丝绸型和弥漫型等,但大多数为混合型,排列成Call-Exner小体较常见[4]。典型的颗粒细胞胞质较少,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可见纵向的核沟,异型性小且核分裂相少见。免疫组化多数肿瘤显示CD99、α-抑制素、Vim、S-100、SMA等阳性表达。
OGCT的影像学表现取决于肿瘤的囊、实性成分的比例、分布及组织学特点。MRI具有多序列、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特点,对于其诊断较CT和超声具有较大优势。总结本组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1,2,4,5],作者认为下述几点有利于OGCT的诊断:(1)常见于绝经后中老年,临床常有雌激素增高的症状。如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绝经前出现月经紊乱、经量增多等,并可出现子宫内膜增生、息肉及子宫肌瘤等,少数可继发子宫内膜癌。(2)肿瘤位于盆腔及下腹部,多数体积较大而边界较清楚,部分可表现为下腹部胀痛及包块,肿瘤侧正常卵巢消失。(3)肿瘤多呈多房囊实性,囊变区大小不等,其内分隔较多且厚薄不均匀;极少数可形成单发大囊;囊壁结节少见而内壁较光滑,形成机制可能为液化坏死的组织增多,囊内压力增大导致分隔破坏,最终多个小囊腔融合所致。(4)MR平扫肿瘤实质成分呈T1为不均等及稍低信号,T2为不均匀较高信号,均稍高于髂肌信号;囊变、坏死区为T1较低T2高信号;容易继发出血等导致信号不均匀。(5)肿瘤实质区局部小血管较丰富,多呈不均匀较明显强化,以静脉期较明显,程度弱于子宫肌层但明显高于髂肌;囊间分隔强化也较明显。(6)肿瘤多数推移压迫周边结构,可见局部侵犯但远处转移少见。
1 周尚军,黄朝晖,王仙玉,等.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和CT表现.肿瘤学杂志, 2014,20(1): 78~80.
2 Yesilyurt H, Tokmak A, Guzel AI, et al.Parameters for predicting granulosa cell tumor of the ovary: a single center ret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y.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4,15 (19):8447~8450.
3 高福平,马平,孙琼,等.卵巢囊性颗粒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肿瘤基础与临床,2015,28(1):79~80.
4 欧常学,孙多成,徐林,等.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3,22(4):295~298.
5 Ugianskiene A, Grove A, Soegaard-Andersen E.Adult granulosa cell tumor of the ovary: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37 cases.Eur J Gynaecol Oncol,2014,35(6):621~624.
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
2.4手术及病理结果 手术均证实肿瘤来源于卵巢,1例2个肿瘤为2侧卵巢发病。肿瘤境界较清楚,直径约4.2~16cm,外观为灰白或灰黄色,8个肿瘤包膜完整,2个肿瘤包膜局部破损并侵犯邻近肠管。切面实质成分呈灰红、灰白交织,质地较脆,中央区质软,伴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内见数量不等的胶冻样絮状物及灰红色液体;囊变区内壁较光整,未见明显乳头状结构。镜下肿瘤细胞异型性小,由小圆形、多边形或梭形细胞构成,胞质较少,胞核圆形或椭圆形,见纵向核沟,呈石榴子样,核分裂相少;肿瘤细胞排列方式多样,7例排列成菊花形团状结构,中央见嗜酸性物质和核碎片,形成特征的Call-Exner小体;细胞丰富区域的间质内见增多紊乱的血管结构。免疫组化多数肿瘤显示CD99、α-抑制素、Vim等阳性,CK7及EMA均阴性。最终病理均证实为卵巢颗粒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