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后路手术用于胸椎多节段骨折中的疗效及可行性

2016-01-22黄志荣

吉林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可行性疗效

黄志荣

(广西桂平市中医医院骨一区,广西 桂平 537200)

早期后路手术用于胸椎多节段骨折中的疗效及可行性

黄志荣

(广西桂平市中医医院骨一区,广西桂平537200)

[摘要]目的:针对早期后路手术用于胸椎多节段骨折中的疗效及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进行胸椎多阶段骨折治疗的患者的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实施早期后路手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患者术前、术后的CT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神经损伤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的瘫痪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椎多节段骨折治疗中,实施中早期后路手术,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在胸椎多阶段骨折中实施,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早期后路手术;胸椎多节段骨折;疗效;可行性

[收稿日期:2014-08-20编校:李晓飞]

脊椎是人类身体中的重要骨骼,有非常多的功能和作用,脊椎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人的躯体稳定性和各种功能,胸椎作为脊椎中的组成部分,当其发生骨折后,不仅会造成脊椎的不稳定,还会使得整个胸廓不完善,人体的胸腔器官、内脏将失去有力的保护。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当前,坠落、交通事故伤在不断的增多胸椎骨折越来越常见,而胸椎骨折在治疗的过程中产生的并发症较多,且病情严重,针对胸椎骨折患者实施早期后路手术,可以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针对早期后路手术用于胸椎多节段骨折中的疗效及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胸椎多阶段骨折治疗的患者的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患者的病症经过X线、CT、MRI检查后确诊。60例胸椎多节段骨折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8~64岁,平均为(35.8±4.5)岁。患者的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24例,坠落伤18例,钝器伤14例,其他4例。神经损伤程度:A级13例,B级12例,C级15例,D级11例,E级9例。

1.2治疗方法:术前:做好术前准备,并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进行全脊椎CT、X线检查,针对患者可能出现损伤的脊椎进行MRI检查。确定患者骨折的节段,骨折节段主要为T3~12段。

1.2.1手术: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均采用的是全身麻醉。在全身麻醉下取正中切口,依照影像学检查结果,针对患者不同胸椎节段骨折的椎弓根横径、进针深度,选择合适的椎弓根针,术中使用C型臂X线机进行定位。

1.2.2减压:实施行椎管半环、次全环、环形减压。

1.2.3植骨:将患者上下关节突的软骨刮除,将自体+同种异体骨/自体骨,在患者的上下关节突间、横突间,进行植入。完成手术之后,进行24~48 h的引流,在术后对患者应用抗生素、营养剂等治疗。完全截瘫患者定时对其进行翻身,防止并发症的产生,不完全截瘫的患者,在支撑护具下,起床活动。

1.3随访:在患者手术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有:并发症、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植入骨融合情况等等,并进行神经损伤的Frankle分级比较。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60例胸椎多节段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在CT检查、神经损伤、瘫痪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值治疗前为1.68±0.6,治疗后为0.5±0.4,治疗前后CT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均没有发生明显的并发症,术后3个月患者的植入骨融合,脊椎损伤得到显著的改善,瘫痪例数也有明显的下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表1胸椎多节段骨折患者早期后路手术的治疗效果[例(%)]

时间神经损伤的Frankle分级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瘫痪下降术前13(21.67)12(20.00)15(25.00)11(18.33)9(15.00)0(0.00)术后1个月13(21.67)10(16.67)14(23.33)11(18.33)12(20.00)14(23.33)术后3个月13(21.67)①8(13.33)①9(15.00)①10(16.67)①20(33.33)①26(43.33)术后6个月13(21.67)①4(6.67)①②6(10.00)①②7(11.67)①②30(50.00)①②45(75.00)②

注:与术前比较:①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①②P<0.05

3讨论

胸椎作为脊椎中的组成部分,具有保护器官、内脏的作用,一旦人的胸椎受到损伤发生骨折,人的胸前器官、内脏将失去保护,非常容易受到损伤[1]。脊椎是人体的中轴骨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旦胸椎发生骨折,将会对脊椎的功能产生影响。在临床治疗中,针对稳定性的骨折,可以实施保守治疗,针对不稳定骨折,需要尽早的采取手术治疗[2]。

针对胸椎不稳定性多节段骨折,需要采用早期后路手术治疗,只有这样才可以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3]。本次研究中,完成手术之后患者均没有发生明显的并发症,手术后患者的病情得到好转治术后3个月、6个月,与手术前相比,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有明显的好转,术后6个月与手术1个月相比患者的病情也有明显的变化。

胸椎发生骨折后,将会一同连累多个椎体,造成多节段骨折,对其实施前路手术,将会产生非常多的并发症,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医学技术不断地研究和进步,形成了后路手术方法[4]。后路手术对患者产生的创伤非常小,且手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针对胸椎多节段骨折患者,对其实施早期的后路手术,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产生。

后路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术中出血量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本次研究中胸椎多阶段骨折患者,其治疗效果非常高,安全性较高,降低了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5]。综合进行分析,对胸椎多节段骨折患者的治疗,实施早期后路手术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4

[1]陈唏.胸腰椎骨折拖尾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8):1048.

[2]王立民,孙云明,戚广秀,等.胸椎多节段骨折早期后路手术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6):893.

[3]张国富,张国川.多节段胸椎骨折的分类和治疗[J].河北医药,2010,32(24):3549.

[4]田兴惠,王俊伟,张利,等.后路手术在胸椎多节段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29):56.

[5]赵玉,吕浩然,黄彦,等.21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治疗及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7):5668.

猜你喜欢

可行性疗效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